文/李小冬
隨著高校的改革不斷深入,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關注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高校邊緣化學生的思政工作開展情況。所謂邊緣化的學生就是思想和身心都游離在正式社會組織體系之外,任何社會規則都難以對其的行為和思想起到監督和指導作用的學生。對于高校來說,邊緣化的學生是因為教育者的教育行為失當而導致的學生厭倦課堂生活、在課堂中的表現默然的學生群體。而怎樣轉化邊緣化學生群體,促使其積極投入思政教育活動中,規范其行為和指導其思想成為了高校輔導員關注的焦點。下文就邊緣化學生的類型和特征展開分析,就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邊緣化學生的思政工作提出具體的措施。
前面說到,高校邊緣化的學生群體主要表現出不受任何社會規則約束,思想和行為沒有固定的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普遍,很多高校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因其性格內向、安靜穩重,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周圍事物冷漠、甚至出現反應遲緩等情況。這樣的現象在當前的社會中是非常普遍的,他們缺少與外界的接觸,只有在虛擬世界才能得到身心的放松。而另一種精神渙散、無心學習的類型也是高校邊緣化學生思政教育的對象之一。這些學生富于想象、行動遲緩,精力常常不能集中,對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沒有準確的目標,思想常常不在狀態。不僅如此,這些學生的自制力非常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對于學習也是存在很多的無奈的。除此之外,很多處于邊緣化的學生都會表現出抗挫折能力低,無法適應身邊生活的情況,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學生自身、家庭以及社會壓力,有的學生因為家庭觀念不同,選擇了與自己興趣不相關的專業,直接導致了學生的一種抵觸心理。而很多則因為不適應高校的集體式生活,難以融入小環境,最終導致學生孤僻、不愿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造成高校邊緣化學生群體的主要因素包括社會的影響、高校的改革與學生主體性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與思想道德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輔導員那種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再加上網絡技術的普遍,學生們接觸社會少、實踐經驗較低,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足,因此很容易受網絡中不良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這些都可能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情緒,促使其思維的廣度、深度更加活躍。與此同時,隨著高校改革不斷深入,高校的辦學規模和學生數量劇增,專業的劃分也逐漸細化,因此對于學生的管理則更加難。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降,學生的集體觀念與團隊意識也被打破,這也是造成學生特立獨行、不受任何行為約束限制的主要原因。而學生主體的變化是造成高校邊緣化學生群體的關鍵因素,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被父母呵護,內心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感,急功近利和爭強好勝的心理顯得十分強烈。再加上抗挫折的能力較低,最終容易造成學生精神抑郁,沉迷于以自我為中心的虛擬世界中。
首先,要想做好高校邊緣化學生轉化,輔導員應建立起高效的思政教育活動,以多樣化的形式,激發邊緣化學生的參與動機。事實上,意志是產生參與積極性最關鍵的因素,大多數的高校學生之所以覺得難以融入學生群體,主要還是因沒有正確的引導,思政課堂對自己的起不到作用。正因為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從而造成很多的邊緣化學生群體。因此,要想培養好邊緣化學生并轉化邊緣化學生,就應樹立起正確的理念,引導邊緣化學生正確的認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目標,使得學生形成學習的堅韌性,并樹立其合理的目標,更好的投入到高校生活和學習中。其次,要重視起學生的意志鍛煉,理解和信任學生,通過適當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周圍環境中,輔助以表揚、鼓勵與批評等適當地手法,更好的磨練學生的意志和決心。輔導員應充分利用的現有資源,將實踐生活引入到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積極地投入到思政教育中來,為轉化邊緣化學生起到引導作用。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思政教學正常進行的關鍵,尤其是針對高校的邊緣化學生群體來說,因邊緣化學生的個性鮮明,對待事物的看法淡漠,思維能力和各種觀念都沒有定性。對于輔導員也時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所以,輔導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從而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組織和鼓勵學生多多參與班級活動,多與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交流,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采取邊緣化學生群體優先的教學方法,對于邊緣化學生來說,在適應周圍環境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為人處世方式都很困難。因此,輔導員應特別注重到邊緣化學生的現實問題,可以從其平常的生活表現和性格特點出發,結合平時的表現來切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能夠接受的方式上入手,并制定出適合學生本人思政教育方案的,較容易完成的目標。這種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更容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自我改善中去。另外,采用多種方式結合的思政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的參與到思政教育中來,從而促進邊緣化學生的轉化。
事實上,對于高校邊緣化學生思政工作來說,因很多邊緣化學生群體長期處于被動,缺少一定的積極主動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實際的高校邊緣化思政工作開展中,應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的轉化的優秀氛圍和心理環境。這也給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輔導員要在日常的學習和 生活中主動的關懷學生,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另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安全、放松、和諧的氛圍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適當的心理環境塑造更利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輔導員應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經常對學生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經常表揚學生,對做的不好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知識指導和心理鼓勵,有效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前面說到,產生邊緣化學生的原因可能是高校改革、社會影響以及學生主體的變化導致。學生主體的變化作為最主要的因素,在進行高校邊緣化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時,就應注重到這一點。在思政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輔導員應該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潛移默化的鼓勵學生勇于拼搏,不怕出錯的心理和精神,逐漸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畏懼心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分層教學,針對不同表現的學生制定對應的思政教育計劃和方案,使其在不斷收獲努力成果和成就的過程中,建立起信心,感受身邊的事物。同時,輔導員還有帶有一顆理解、尊重、寬容和善待學生的心,盡可能的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向輔導員求助,進而及時解決問題。
而大學階段作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們不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上都開始走向成熟。如果不采取積極的措施,面對當前的大環境,將可能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走向邊緣化,因此,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也逐漸加重。對于邊緣化學生轉化的思政工作應圍繞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方式,組織和鼓勵學生參與團體活動、適合對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是學生逐漸融入大環境中。正確引導學生對網絡的認知,鼓勵學生走出網絡,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積極投入到多種活動中,多多關心和幫助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從而有效轉化邊緣化學生。
總的來說,對于高校邊緣化學生的轉化,輔導員有著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通過加強正面引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多樣化的思政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同時,主動關心和幫助學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建立起自信,有效轉化其現狀,使其完美融入團體生活。
[1] 楊英. 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邊緣化學生思政工作[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
[2]王凱. 大學輔導員通過團體輔導做好思政工作探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
[3]武文玉. 淺談“80 后”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思政工作[J]. 神州,2012
[4]鄧麗娟,黃蔓云,吳蕙蕙,孫瀚. 高校輔導員如何發揮學生黨員骨干作用做好思政工作[J]. 赤子(中旬),2013
[5]曾元源. 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探究[D]. 江西理工大學,2010.
[6]喬杉. 高校大學生邊緣群體及其教育引導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