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坡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發展的需要,有相當多的高等師范院校相繼設置了一批非師范本科專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等師范院校向綜合性大學發展,同時也給高等師范院校的改革和發展增強了活力,但是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生卻存在諸多困惑,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反思。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生;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03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1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逐年深入,師范院校為了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學,許多師范院校在辦好師范教育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辦了一些非師范應用專業,招收非師范生源。師范院校招收非師范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它打破了師范院校培養單一師范生的僵化格局,使師范教育更加具有活力,使其更具有競爭力。其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上某些應用專業人才供求不平衡的狀態,緩解社會矛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再次,為師范院校擴招和吸引優質生源提供便利條件。高等師范院校通過擴招增加了辦學經費,解決了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故而辦學條件得以提升,進而優質生源得以吸引。
一、高等師范院校的特點
(一)重師范專業,輕非師范專業
高等師范院校受制于學校傳統、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加之非師范生招收年限較短等方面的原因,在培養師范生方面經驗豐富,而在培養非師范生方面卻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而大多數師范院校為了出成績,提升所謂的排名,吸引優質生源,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師范生上面,非師范生的培養反而會被忽略,因此眾多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實訓平臺和精品課程出現在師范專業,而非師范專業卻寥寥無幾。
(二)非師范專業學生大多為調劑而來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在世人眼中是一個既崇高又穩定的行業,學生心中抑或有一個教師夢,抑或是受父母的影響或建議而報考師范專業。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大多是奔著師范專業而來,只有極少數考生第一志愿報考非師范專業,甚至有的非師范專業第一志愿報考率為零,但是師范專業畢竟招生數量有限,故而非師范專業的學生大多為報考師范專業落榜的調劑生。
(三)學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鑒于教師行業的特殊性,需要從業者具有足夠的耐心,能夠細心引導學生。同男生相比,女生更加心細,有耐心,容易親近、溝通,更能引導與教育好學生,更適合做老師,教師職業比較適合女性的性格特點。此外,男生天生喜歡冒險,更愿意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教師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講更加穩定,比較體面,環境也相對較為輕松、單純,更加符合女性的心理特點,故大多數女生愿意從事教師行業。因此,基于以上兩方面原因,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選擇報考師范院校的大多為女生,男生數量較少,也就伴隨著出現了所謂的“尼姑班”。
(四)學院設置具有中學學科特色
由于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主體為中學教師,因此高等師范院校的二級單位大多圍繞中學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主要學科而設立,具有濃厚的中學學科特色,比如,文學院、數學學院、外語學院等,此類學院培養的大多為師范專業,而非師范專業大多由師范專業衍生而來,比如文學院的文秘專業,外語學院的翻譯專業等等。
二、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本科生管理中的問題
正是基于師范院校以上特點,使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非師范生的管理上遇到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非師范專業就業率低下
正是由于高等師范院校在師范生培養方面的傳統優勢,使得師范專業就業較為容易,而非師范專業較師范專業雖然就業面比較寬,就業方式也靈活多樣,但就業難度亦相對較大,就業質量也較低。
首先,由于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大部分由師范專業衍生而來,這些專業在競爭力上比綜合性大學的相近專業弱,加之開設時間比較晚,辦學經驗不足,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專業定位不夠清晰、專業特色不夠鮮明;師資力量缺乏,教材內容更新緩慢,實驗和實踐教學建設相對滯后,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
其次,高等師范院校就業服務機制不完備。高等師范院校對非師范生就業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由于畢業生大都在教育系統就業,高等師范院校與中小學、高校、教育部門等聯系廣泛,但卻難以與企業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
再次,社會對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非師范畢業生存在歧視。社會對師范院校培養的非師范生了解不夠,有待社會進一步的檢驗,所以短期內用人單位仍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非師范生。另外,部分用人單位認為,綜合性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更能與市場接軌,所以在同等條件下,評價與認同更傾向于綜合性院校的學生。
(二)非師范生轉專業和考教師資格證現象嚴重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在世人眼中是一個既崇高又穩定的行業,大多報考師范院校的學生都是奔著師范專業而來,因高考成績不理想,很多考生被調劑到非師范專業,但是此類學生的教師夢并未破滅,因此,很多非師范生欲抓住轉專業的機會轉至師范專業,造成了師范院校轉專業現象嚴重。
除此之外,非師范生走上教師行業的另一條途徑就是報考教師資格證,非師范生之所以報考教師資格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圓自己的教師夢,達成自己報考師范院校的初衷;二是教師資格證的認證要求較低,通過率較高,容易獲得;三是教師公招制度的推行,為有從教意愿的人才提供了一條公平、公開和透明的就業渠道,從而調動了眾多非師范生考教師資格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生加入到考教師資格證的大軍中,造成了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生考教師資格證的現象十分嚴重。endprint
(三)理工類非師范專業辦學困難
高等師范院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各個專業都是如此,包括理工類專業。由于報考師范院校的多為女生,不僅文科專業女多男少,理工類專業亦是如此,加之理工類專業課程學習較為困難,使得理工類專業,尤其是理工類非師范專業的女生學習興趣不濃厚,認為自己不適合從事本專業而加入到轉專業大軍中,理工類非師范專業女生歷來是轉專業大戶,而且成功率高,使得理工類專業,尤其是理工類非師范專業生源流失嚴重,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辦學難度增加。
三、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本科生管理中的問題對策分析
正是基于高等師范院校的特點,才引發了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生管理中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所作為,想出一套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案,才能使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大力推進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生就業
1.改革課程體系,形成特色專業
由于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大部分由師范專業衍生而來,相對于綜合類大學的這些相近專業在競爭力上較弱,因此,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清晰專業定位;引進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強師資力量,建設實驗和實踐教學平臺,以此來解決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通過以上方式,不斷打造非師范專業的專業特色,形成有異于綜合類大學相近專業的特色專業,以增強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2.完善高等師范院校就業服務機制
高等師范院校就業服務部門應大力開拓非師范生就業市場,除了要與中小學、高校、教育部門等聯系廣泛,還要與企業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學校招聘會中邀請部分大企業到校參加招聘,形成對非師范畢業生足夠的吸引力。另外,高等師范院校的就業服務部門要做好本校非師范專業的宣傳,以此來吸引大企業到校參加招聘,從而提高本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3.充分利用本校社會資源,提高社會認知度
由于社會對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非師范畢業生存在歧視,仍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非師范生,因此高等師范院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應借助新聞、學校網站、微博等媒體對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的特色進行介紹,以此來提高社會對本校非師范專業的認知度。另外,高校就業部門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已畢業學生的資源,宣傳本校的非師范專業,還可以通過畢業生來了解用人單位對本校非師范畢業生的評價,以此改進高等師范院校對非師范生的培養方式,并不斷提升本校非師范生的培養質量,增強就業競爭力。
(二)不斷提升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認同度
正是由于教師行業的種種光環,讓大批非師范生對轉專業和考教師資格證趨之若鶩,歸根結底是非師范生對自己專業興趣不濃和對自己專業的不信任。若要改善非師范生對轉專業和考教師資格證的觀念,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認識
高等師范院校的大多非師范生轉專業和考教師資格證一是為了圓自己的教師夢,二是源于自己對本專業的不熟悉,因此,非師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在新生入學時即開展專題講座,講解本專業的學習內容、課程設置及專業前景,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減少非師范生因為不了解本專業而盲目轉專業和報考教師資格證的現象。
2.培養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非師范生對本專業了解之后,非師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學長學姐的力量,通過開展交流會、參觀實驗室和實訓平臺、組織競賽等形式來激發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
3.增強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信心
非師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打造非師范專業的專業特色,形成有異于綜合類大學相近專業的特色專業,以增強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另外,可以邀請就業質量較高的畢業生返校交流,通過朋輩效應來增強非師范生對本專業的信心。
(三)大力扶持高等師范院校理工類非師范專業
理工類專業是綜合性師范院校不可或缺的專業,而理工類非師范專業又是高等師范院校理工類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等師范院校要大力支持高等師范院校的理工類非師范專業。高等師范院校應從資金和政策上支持理工類非師范專業,保障理工類非師范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平臺建設,不斷增強理工類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動手和實踐操作能力,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旺君,關于加強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1)。
[2]方忠,略談高師院校非師范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教育學術月刊,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