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摘要]截至目前,我國很多的高校仍然存在著忽視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情況,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在進行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也普遍存在著缺乏人文關懷,思想政治素養教學缺乏體系,教學結構不夠嚴謹的問題,難以有效發揮出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作用。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新時期,為了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在進行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高校要充分地意識到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意義,將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過程有機的融合進入學校的各學科教育過程中,促進高校90后大學生的全面進步,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的需要。
[關鍵詞]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全面發展;效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2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在進行對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實施過程之中,轉變教育的思路,從傳統的學校教育的直線性思維(即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只重視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對于學生的心理的培養,淡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有效的轉換成為非線性的思維(即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充分地考慮到90后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訴求,從90后大學生群體的實際心理特點出發,制定出符合90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實施策略方法)。
一、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是大學教學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階段的高校在進行90后大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對于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追求,這就導致高校90后大學生在畢業走向社會之后,往往存在“情商”不夠高,性格不夠完善的缺點,難以快速地融人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提升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高校學生完整性格的形成。
學校采用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在強調構建高校理論性強的基礎上,切實的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教育方法。通過在學校之中應用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教育方法,使得學校的教育模式更加具有人性化色彩,也使得學校進行的教育更能夠尊重學校的學生的個人發展訴求。
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更加有助于高校提升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模式的推行過程之中,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之中更加重視對于90后大學生群體的內心需求,并在進行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考查學生的內心感受的變化情況,并允許在校園內部開展人文哲學類知識比賽,鼓勵學生學習人文哲學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促進高校90后大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形成。
二、高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現狀與不足
(一)學院管理較少人文關懷性
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人文關懷。具體的來說,我國的高校教育可以看做是一個過分追求鍛煉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校的學術氛圍過于沉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此同時,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最強調的就是在學術的嚴謹性,這就很容易導致學校內部的90后大學生群體難以和學校之間建立一種人文信任感,學校也難以激勵起學生對于學校的認同感。
(二)課程設置建設缺乏靈活性
高校是以知識為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對90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評價集中在單一的數字量化考核之上,這就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難以被通過考核體現出來。與此同時,所采取的的量化評定標準也不夠嚴密,數量過多,這就導致學校的90后大學生群體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了應付考核評定的過程之中。這也從側面可以看出,高校的課程設置忽視了對人文知識的考核,難以真正地發揮出鍛煉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具有滯后性
在高校之中開展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教學方式的選擇的,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就可以避免人文教育模式千篇一律,缺乏靈活性的特點。但是,在目前的學校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過程中,習慣于沿用學科的教學模式進行對學生人文類知識的學習要求,不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對教育方式的調整工作,這就導致難以到達預期的教育目標。
(四)師資人文觀念逐漸流失性
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具的過程中,如果只考慮到用沉悶的理思維進行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就難以發揮出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價值所在。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工作時間、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教師的教學價值是難以通過教學效果所直接體現出來的。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對于個人榮譽的追求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就導致在進行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過程之中,難以有效的發揮出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錯誤的引導學校的教職工,忘記了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傳道”“解惑”的重要作用,今兒忽略對于思想政治素養教學的核心價值的追求。
三、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促進90后大學生全面發展效能分析
(一)轉變觀念,推行實施通識教育
為了有效地解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不足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開設和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學生可以將自己對于人文知識的觀點提出來,教師也要對學生的看法進行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多閱讀人文哲學類書籍,豐富學生的學識。
(二)健全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體系
在院校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過程中,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該投入教育者應有的愛心,要努力做一個有靈魂的教育者,并不斷地完善思想政治素養鑒于體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覆蓋面。具體的來說,就是要充分的考察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包含的內容;尋找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核心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進行人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之中自主思維,自主動腦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保障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建設
在進行學校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學生思維嚴謹,自律性強的特點。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中,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并牢牢地記住進行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針對部分高校的90后大學生不夠重視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學習的情況,需要為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設置相應的考核,以便于保證學校的90后大學生充分重視到進行思想政治素養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四)組織培訓,提高教師教學技能
對于不同的學生,高校的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素養教學方法,這就需要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過程。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在進行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只有自身掌握了足夠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知識,學生才會從教師那里掌握到足夠的知識。通過教師的專業技能,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可以迅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進行對高校的90后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對90后大學生薄弱點的教育,以便于有針對性的提升90后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高校90后大學生形成思想政治素養觀念,有利于高校90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進行大學教學的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時,要確定合理的目標,明確相關規范,切忌盲目跟風,要做到基礎教育和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實現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在高校教學的良好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