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月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曝光,人們對于大學生的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情況也越來越關注。本文主要在了解此類問題的現狀、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論證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可以為解決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學術不端;科學道德;學術規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06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2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我國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問題的現狀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可以說大學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將來的發展。但是我國的高校教育比較重視對科學技術本身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對于影響大學生將來發展的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普遍涉及較少。這就導致了目前很多大學生出現了學術不端的行為。
實際上根據相關的統計調查,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導致信息查找非常方便,很多大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甚至畢業論文的時候,都會直接從網絡上獲取相關學術資料;另一個是考試作弊,考試作弊雖然是一個無法根治的頑疾,但是目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比例有所上升,有的是為了獲取獎學金有的則是為了“考試不吃虧”;第三個是論文的一稿多投和“搭便車”署名問題,隨著本科生對發表論文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發表學術文章,為了提高發表概率,很多人一稿多投,而為了提高個人發表文章數量,會相互“搭便車”署名。
這些學術不端的問題在高校表現的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畢業論文抄襲的問題,近年來經常被新聞媒體曝光。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高校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科學道德有偏差、學術不規范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高校對引導、教育學生堅守學術操守方面不夠重視。實際上我國大多數的高校都沒有設置學術規范教育的相關專業課程,因此總的來看,這是由于科學道德教育缺失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學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并提出相應措施是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
二、進行大學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必要性
近幾年國內為相關媒體對于我國的學術造假問題曝光相當多,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我國學術界的風氣和國際形象。但是在全社會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專家教授學術造假的情況下,對于基礎的本科學生學術道德問題卻鮮有關注。作為未來學者的搖籃,大學對學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的教育情況將會對未來我國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也只有從大學生開始抓起科學道德教育,提升學術規范程度,才能在根源上解決我國學術造假和腐敗的問題。
(一)學術道德教育缺失的危害。大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缺失危害巨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青年時期個人的觀念價值形成之后,將會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影響其行為,若是大學生形成了學術造假的價值觀,其個人事業發展將會收到很大影響;另一個是對我國學術界的長遠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現在的大學生將來會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主力軍,如果在他們剛剛踏入學術界的時候就開始造假,那么將來學術界的造假和腐敗情況將會愈演愈烈;第三個是對社會風氣和道德情況造成不良影響,由于大學生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因此大學生和學術界相對于社會來說具有一定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如果大學生造假成風那么勢必會影響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情況。
(二)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意義。縱觀世界上學術風氣優良的國家可以發現,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典型的做法,那就是對學術后備人員進行嚴格的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將來不管是大學生從事學術工作還是其他工作,這都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可以幫助大學生發展;另一方面,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大學內的學術不端行為,從長遠看來也可以在根源上糾正我國學術界的各種學術腐敗行為。
三、大學生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這說明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學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原因,學生在高中畢業考上大學之后各種壓力都瞬間減少,初入社會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僅僅是在學術領域,甚至在普通社會道德方面也有非常明顯的表現。實際上當學生看到社會上各種造假行為不但沒有收到懲罰反而獲得巨大利益的時候,很難克制住自己不產生學術不端行為。
(二)學校對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不夠重視。經過對幾十所高校的課程列表進行研究發現,只有極少數學校開展了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的專業化教育(如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開設有“學術創新與學術規范”課程)。這種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讓大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科學道德,對于很多不明顯的學術造假行為也不夠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容易從個人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而非堅守科學道德的底線。
(三)清查和懲戒機制不完善。雖然目前新聞媒體不斷的報道各種學術造假行為,但是由于學術界和高校對于學術造假的清查和懲戒機制不夠完善。很多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有樣學樣”的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跟風效仿,這是導致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學生對自我的教育不夠重視。道德修養高的人基本不會出現學術不端的行為,這說明了學生個人的自我教育和道德修養不足也是導致學術不端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由于這種修養和教育的不足,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偽造、抄襲就是學術不規范行為。endprint
四、如何更好地在高校當中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
要有效地在高校當中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杜絕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應當構造一個廣域的教育體系,充分利用校園、課堂、導師、學生自身開展相關教育工作。
(一)利用校園文化開展潛移默化的教育。高中生走進大學之后,相當多的精力都會放在各種校園活動當中。這時候校園文化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時應當充分利用大學的各種社團活動、課外活動,構建一個以誠信和創新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可以在無形當中樹立起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價值觀念。
(二)利用思想政治課堂開展啟發和滲透教育。思想政治課是所有大學生都要進行的必修課,而這類課程恰恰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良好的教育。因此要善于利用這類課堂的教育內容和風氣,對學生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積極的利用各類正反面案例和學術名人故事開展教育。
(三)利用導師開展模范教育。大學導師是高層次人才的象征,尤其是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導師的影響。因此應當充分利用導師來樹立科學道德榜樣,同時在導師的帶領下構建一個誠信而規范的學術環境,自上而下的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的學習。
(四)開展學生的自律教育。只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術不端行為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影響,才能讓他們自覺地學習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學術修養和道德修養,真正做到誠信自律,成為未來學術界的中流砥柱。因此要充分開展各種引導活動,讓學生進行自律教育,以自身的能動性來對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五)開展科學精神教育。除了利用上述四個主體開展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之外,還應當在一般的課程當中開展科學精神教育。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科學精神在學生上專業課、做實驗的過程當中都會接觸到,一般在課本上都會有相應領域的科學故事,這是開展科學精神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來說,科學本身具有探索性、嚴謹性、批判性、創新性和實驗性,這些精神的教育都可以讓學生以更加嚴謹的態度面對學術行為,也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郭薇.大學生學術規范教育初探[J].西南民族人學學報,2011(13):196-198。
[2]朱小平,宋杰,朱琳.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防治[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54-256。
[3]葉繼紅.科學道德、學術規范與高校德育教育——以蘇州大學調查為例[J].科學學研究,2006(2):178-183。
[4]黃東升.當代大學生科技道德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5]朱纓.學術規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6]肖力華.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刻不容緩[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7]李紅亞,以正確榮辱觀規范高校學術道德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6(19)。
[8]顧海良.關于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建設的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5)。
[9]王林.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