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擔負著既要傳授學生必備的職業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雖然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但是,高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這與我國公共藝術課的開設不夠理想有很大的關系。本文就目前農林類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的現狀分析,提出了在高等職業院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公共藝術課;高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109-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5.10-05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指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收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這是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目的的集中概括。
在高校實行公共藝術課程的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有利于促進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公共藝術課的實行已經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農林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公共藝術課的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
為了論證農林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的實施方案,我以訪談和問卷形式做了一些調查研究,發現學生雖然大多來自農村,但是他們對于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渴望很高,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能接觸一兩門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對自己是有幫助的,他們尤其希望能接觸到有關音樂、美術、電影方面的學習。 農林高職院校開設公共藝術課起步相對于綜合性大學較晚,而且其專業莫過于農業和林業兩大類,所招收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在中小學階段很少或幾乎沒有接觸過有關公共藝術課方面的熏陶,更別說學習了。進入大學后綜合素質明顯弱于在城鎮成長的孩子。因此審美品位以及創新精神和自信等方面都較為薄弱。時代在快速發展,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職院?,F今乃至今后的重中之重,為此,在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已然成為各高校的必備課程。作為農林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認清自身的弱點,加強公共藝術課的學習。這樣才能適應學院和社會的需要,把自己培養成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二)課程設置合理性不夠
筆者在對本校及周邊地區農林類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各高職院校對公共藝術課的重視度不夠理想,有將近一半的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甚少,僅限于音樂,美術兩大類,有的高職院校根據本校的教師所學專業開設公共藝術課,比如:學校有音樂方面的老師,就開設與音樂相關的公共藝術課程,而其他例如美術,影視等課程就無緣開設了。另外,有的學校認為:職業院校只要讓學生把專業技能學好就行,也就盡到學校該盡的義務了。有的學校認為:公共藝術課只需要在與藝術相關的專業開設就行,其他專業則沒有必要開設這類課程。還有的學校認為:公共藝術課只需開設選修課即可,有學生選,就安排老師上,沒有學生選就不開設,而且也沒有和學分掛鉤,這樣導致學生即使想學一看沒有學分還不如不學。繼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為此,為培養農林類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公共藝術課程的設置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重新設置課程,力求達到教育部的要求。
(三)教師隊伍的不完善
目前農林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師隊伍非常薄弱,有相當一部分的學校沒有專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師,就依托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的教師上課,他們本身擔負著各自繁重的教學任務,必然無法把重心放在公共藝術教學上,這樣也導致公共藝術教育不能持續、健康、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公共藝術課開展的途徑
近幾年各高校絡繹不絕地開設了公共藝術課,然而效果卻大不相同。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公共藝術課程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情操,建立自信心起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發揮公共藝術課在高職院校的作用,必須分析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適合本校公共藝術課發展的最佳實施方案。
(一)領導重視
眾所周知:一個學校的領導對哪個專業重視度高,那么這個專業發展得必然好。農林高職院校的校領導無疑對農林類專業相當重視。既然公共藝術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美育的途徑,為把學生培養成為高技能高素質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農林高職院校的院領導應該把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提到日程上來,成立公共藝術教育機構,負責對全校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藝術實踐活動和相關的管理工作作出全面規劃和統一部署。
(二)課程設置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情況授課
1.全面實施公共藝術課限定課程教學
根據要求,公共藝術課可分為限定性選修課程和任意性選修課程。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喜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這些限定性公共藝術課程大多為理論方面的課程,相對于農林學院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學習。為全面完成這八大課程,我院將這八門學科以網絡形式面向學生授課。學生可以自選其中的一門課程,而且學院規定每一位大一新生必須在第一學期自選一門公共藝術課程學習并取得學分,達到此規定方可畢業。
2.配以任意公共藝術選修課教學
現在的學生都是90后的孩子,她們當中的一小部分從小就接觸有關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進入大學后,很想繼續再深一層次地學習,不僅僅是理論方面的學習,而是實踐方面的學習。例如與音樂相關的某一器樂的演奏或聲樂演唱等等。為滿足這部分學生的需求,我院以單獨授課形式面向學生授課,學生可以與老師面對面地進行學習與交流。當然公共藝術選修課要以學生為主體,學校要盡可能多地開展各種公共藝術選修課,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endprint
3.藝術專題講座
開設藝術專題講座是高校實施公共藝術課的補充,我院除了每學期安排藝術專職教師面向學生開設與公共藝術相關的講座之外,還不定期邀請校外藝術名家來我院開展藝術講座,以此開拓學生的視野。
(三)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園丁,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必需要有公共藝術課教師隊伍來保證教學的質量。然而,在農林高職院校,公共藝術專業的教師少之甚少,因此農林高職院校要想盡一切辦法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公共藝術課教師。除了按教育部要求積極選送公共藝術課教師參加在職碩士學位進修外,還可以通過舉辦短期培訓班,組織教學觀摩活動和考察等形式,多級別,多層次,多渠道地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敬業精神,一定的藝術教育理論水平和較強的藝術教育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
(四)與校園文化和社會體驗相結合
公共藝術課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與凝聚力等方面有著十分廣泛和深入的影響。同時有利于全面拓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藝術感知力,使他們真正了解藝術,熱愛藝術,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養,為將來更好地走入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就是半個社會,在大學里,學生不再是只注重書本上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把理論知識和生活知識相結合,通過公共藝術課的學習,努力加強自身的綜合素養,及早地融入社會。為此,為增強校園文化,我院每年邀請國內享有一定影響的個人或團隊,以公共藝術課的形式到學院演出,展覽或做講座,豐富了學院的校園文化,同時也為學生拓展了視野。
校外的個人或團隊可以到學校來充實公共藝術課,那么學校的學生也可以到校外體驗公共藝術課獲得的成就。農林學院的學生不僅只會種地,養花,他們也熱愛藝術,也喜歡上公共藝術課,為此,為能讓學生所學的公共藝術課有所為,我院和地方企業及事業單位達成合作伙伴,讓學生到這些地方展示自己的才能,為他們將來的工作選擇更多的道路。例如:學生可以到社區或文化部門參與演繹,還可以到裝潢公司設計圖紙。所有的這些都與我們的公共藝術課分不開。所以說,公共藝術課是大學校園文化和學生體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院作為農林類高職院校,在學校開展公共藝術課的時間不長,對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但是我們學院的公共藝術課的老師相信,只要學校,老師公共努力,我們高職學院一定會繼續深化公共藝術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對藝術教育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努力發揮公共藝術教育在提高培養人才質量方面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暢.論公共音樂藝術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