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蕾
摘 要 森林采伐作業直接影響到森林環境、生產者及消費者,采伐作業更會森林微生物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只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就能處理好森林采伐森林作業和保護森林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使森林生態系統保持良性的循環系統。
關鍵詞 森林;采伐作業;微環境
中圖分類號:S78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5--02
森林環境是在森林生物與地理特征相結合且充分發揮作用的地域空間。森林為人類提供最為基礎的生存環境,是人類開發利用的主要資源。森林生態系統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干,是連接自然界資源和能量的紐帶。森林生態系統有35%的面積,且其生物儲量在65% 以上,這些資源為人類創造了物質財富、社會財富及生態財富等[1]。森林環境是各種生物生存的基本場所,且對非生物也起到了調節作用。因此,森林生態系統對于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森林采伐作業既是人類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手段,也是為人類獲取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雖然森林生態系統有著調節作用,但是面對人類的過度采伐,會使調節功能喪失。外界環境的牽制遠遠超過與森林生態系統的調節作用,造成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甚至產生生態危機。森林采伐要在保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性的前提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生態作用、經濟作用等[2]。因為森林采伐作業的加大,給森林環境和森林生態系統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1 采伐作業對森林微生物的影響
森林微生物包括光、大氣、水、土壤及其他生物等,森林環境是這些微生物的生存家園。
1.1 采伐作業給森林樹木光照強度造成的影響
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微生物的存活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掛鉤,光因子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光因子既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影響,又關系到微生物的生產環境、植物構造、植物特點及生長態勢等;關于光合作用,如果光線太強會損害葉綠素,甚至造成樹木因缺乏太多養分而干枯衰亡。人類的采伐作業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過程繁瑣而復雜。
人類的采伐方式多種多樣,使光照也在不斷的變化。多次實驗表明,在一定范圍內緩慢采伐樹木,這時光照強度的面積就會小于采伐區域內的光照面積。這種現象表明,光照受到樹葉面積、樹高及林冠密集度等因素的影響。
間伐會對林內的光照強度產生影響,間伐加大散射光、反射光和投射光等強度。如對楸木的實驗表明,在對其間伐一段時間后,間伐區域內的光照強度增加了1.62倍,使森林內的透光率增加了1.64倍。相反,其他區域的木梳因光照強度弱,樹木生長態勢較慢,枯枝只生長了1 m左右。
采伐不同使光照強度也不同,如針對火力楠和馬尾松的混合林用不同的采伐手段。結果表明,混交林內的光照強度隨著間伐處理力度的增大而增大,由此看出,合理間伐能夠提高混交林的光照強度,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序進行。
1.2 采伐作業給森林大氣造成的影響
在光合作用的條件下,樹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在呼吸作用的條件下,吸收大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系統保持平衡,如果缺少了樹木造氧和收集二氧化碳功能,大氣循環系統就會失去穩定性。森林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創造者,對于維持大氣循環系統十分必要。森林采伐作業使森林面積變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減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成分不斷增加。
1.3 采伐作業給林業內水造成的影響
與人類一樣,森林生存必要條件是水資源,水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載體。采伐作業會打破原本的森林生態系統,給森林生態系統造成諸多壓力。人類對森林的過度采伐,直接造成森林面積極度變少,損害森林生態系統,影響大氣降水,如雨季變短、旱季變長,較為嚴重情況產生干旱災害。例如,1950年在湖南省武岡縣,原本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從未發生過含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類對當地森林資源的過度采伐,在1980年,當地森林面積極具減少,且常年發生旱災洪災,影響洪災的原因是對森林的過度采伐改變了原本正常的河流徑流。主要表現為:土壤變化引起徑流變化,產生地表徑流變大、下滲徑流變小的現象;樹木的蒸騰和截留功能下降,致使徑流加大;降水加大了對土壤的損害力度,且制約了森林生態系統
1.4 采伐給林地土壤造成的影響
土壤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基礎,是樹木的生長場所,它為林木提供土壤、養分、能量等,且吸附林木上的雜質,對森林生態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凈化功能。
采伐作業改變土壤土質:森林遭到人類采伐后,隨著光照強度發生變化,土壤土質也會發生變化。通常采伐力度越大,土壤比表面溫度加大。采伐機械、集材道路、土木工程會使土壤密度變大,孔隙變小,使土壤持水功能變弱,進而制約森林生態進程。
采伐作業使土壤土質變得更為復雜,其變化規律難以琢磨,其變化形式主要有:跡地土壤土質pH值不固定;土壤土質有機含量減少;土壤土質養分成不斷減少的趨勢;土壤土質內造結構改變、肥力減少。
2 采伐作業給林內生產者造成的影響
林內生產者運用太陽能將一些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包括森林內的部門綠植,如喬灌木、苔蘚等。人類過度采伐,造成森林內樹木極具減少的現象,給一些生命力脆弱的綠色植物產生了壓力,進而影響森林生態系統。人類這種不正確行為,使大量林木減少,甚至直接造成物種的滅亡,使森林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使森林生態系統遭到嚴重損害。
在采伐作業過程中,一些森林面積減少外,更對其他樹木造成了傷害,如樹皮刮傷、樹枝斷裂等,這些現象會對土壤土質造成一定影響,使根部流失一些養分,降低樹木本身的抵抗能力,較為嚴重時,直接造成樹木死亡。
3 采伐作業給森林生態系統中分解者造成的影響
分解者就是將滅亡的動植物為食物,將其中的有機成分解成無機物。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分解者對其森林的生長過程起到了促進作用。分解者在土壤土質中,直接關系到肥力的高低和植物的生長態勢。采伐作業損害了森林微生物的生存家園,土壤有機質的流失、土壤土質弱酸性變化及能量流失等,使微生物的數量減少,給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人類的采伐作業要濕度,多次實驗表明,具體范圍內適當的間伐樹木,土壤土質中的有機含量增多、肥力提高,使土壤更有活性,促進了土壤的循環系統,利于植物生長。
4 結語
森林采伐作業直接關系到森林生態系統能否良性循環,在森林采伐作業過度的情況下,要及時禁止人們亂砍亂伐的行為,否則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資源與森林生態系統是完整統一的。森林采伐過程中,每一個細節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循環系統。因此,人類采伐作業要適度進行,運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如做好對人們種樹植樹、保護森林資源的宣傳工作,使森林資源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參考文獻
[1]李學友.森林采伐作業對森林為環境的主要影響[J].森林工程,2010(7).
[2]王洪斌.在森林作業下對森林微環境的影響分析[J]民營科技,2015(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