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南京交通技師學院
道路橋梁環境污染事故分析與研究
李偉
南京交通技師學院
本文主要從道路橋梁危化品的事故分析入手,提出了對大型橋梁危化品環境污染事件的預防及處理相關建議。
道路橋梁;環境污染;事故分析;研究
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一般大氣污染、白色垃圾污染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的同時,道橋危化品運輸所引起的環境問題的研究也成為行業熱點問題之一。由于我國是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國,主要化學產品產量和使用都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化學工業門類齊全,在這些化學品中有相當大比例為危險化學品,但由于科技水平限制,管理制度欠完善,運輸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隱患多、事故時有發生的局面。
針對以上情況,本文以橋梁為對象,從危化品事故、危化品的特質等入手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應急處置對策,希望在提升公路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具有參考意義。
1、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型及分級
根據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型分6類: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危險化學品爆炸事故、危險化學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危險化學品灼傷事故、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其它危險化學品事故。根據《國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危化品環境污染事件可分為四級:(1)特別重大環境污染事件(I級);(2)重大環境污染事件(II級);(3)較大環境污染事件(III級);(4)一般環境污染事件(IV級)。
2、橋梁突發性危化品污染事故的特征
(1)發生的不確定性
雖然部分突發事件有發生征兆,但是確切發生的時間、地點是無法預見的。突發事件發生后,很難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其發展。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和“放大效應”。
(2)處置的高難度性
特大橋梁為確保車輛高速運行的全封閉硬隔離設計,在發生突發事件后,往往使得救援力量難以及時到達現場。到現場后,又往往局限于地形環境因素,大型設備施展空間有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具有一定的難度。
(3)后果的廣泛社會性
特大橋梁總是與重要的水資源緊密聯系在一起,如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劇毒污染物一旦泄漏到水中,將會影響沿江下游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同時,特大橋梁又是重要的過江樞紐,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影響周邊的干線公路網。
3、特大型橋梁危化品環境污染事件影響因素
特大型橋梁危化品環境污染事件主要受到危化品包裝、相關人員、運輸車輛與相關設備、橋梁與外部環境、安全監管等五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1)危化品包裝
由于大多數的特大橋梁危化品環境污染事件都是由危化品碰撞泄露導致的,因此,包裝的不堅固、不完整、不嚴密等,加之防撞擊、防震動、防曬、防雨等措施不到位,極易產生運輸中的一些事故。
(2)相關人員因素
駕駛員等人員因素是保證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的決定性因素。駕駛員引起運輸事件的因素主要有疲勞駕駛、酒后駕車、錯誤加速或制動、緊急事件處理欠妥等。
(3)運輸車輛與相關設備因素
運輸車輛是運輸危化品的載體,車輛技術狀況直接影響運輸的安全。車輛引起運輸事件的因素主要有車輛超載、輪胎故障、絕緣保護故障、安全閥發生泄漏等。
(4)橋梁與外部環境因素
橋梁狀況直接影響運輸的安全。橋梁引起運輸事件的因素主要有橋面狀況不好、中央分隔帶設置不合理、局部線形不合理、標志標線不明晰等。外部環境主要包括自然條件、交通流量等。
(5)安全監管因素
安全監管起宏觀指導和監管作用,相關職能部門包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公安部門等。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各項資質的審驗,規范危險貨物準運證發放程序,強化市場監督管理。
(一)事件報警
事件報警是一個事件引起救援機構注意的過程。對于危化品事故,報警必須做到迅速準確。為了保證操作機構對交通流和安全設施的正常響應,應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報警。
(二)事件確認
危化品事故確認需要明確事故類型、發生時間、車型、車牌、單位、事故原因、事故所在車道方向、人員傷亡情況、車輛有無發生火災、占道情況、危化品的名稱、毒性、數量、是否發生泄漏、現場危害程度等情況。
(三)應急反應
根據事件類型、事發地點和嚴重程度,應急救援指揮系統應自動生成救援需求和事故處理預案,對重大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觀部門,并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指揮控制命令。
1、信息報送
對于發生任何危化品運輸車輛事故,監控中心應及時通報大橋應急指揮部啟動相應預案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應保持與周邊影響區域保護目標的聯系,由指揮部按程序通報上級及相關部門。
2、現場警戒及周邊影響區域人員疏散
事故發生后,大橋管理部門應迅速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現場警戒。當交警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立即確定人員、車輛分流疏散方案,實施交通管制,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同時,迅速組織周邊影響區域人員疏散。
3、救援調度
實時的救援調度系統是一個統一高效的資源調配的過程,是整個應急處置流程中的重要內容。它包括研究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資源及部門分布,及時有效調度各救援部門到達,并合理安排救援路線。
(四)現場救援處置
現場救援處置是在應急指揮中心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組織救援和事故處理,并將事故現場情況及時反饋給應急指揮中心,以便應急救援指揮系統能夠及時修正救援方案。啟動監視系統對事故救援實行全程監控,同時參加危險品事故現場施救的人員應注意穿好工作服和使用防護用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五)恢復交通
進行必要現場清理后,排障人員立即協助路政人員對損壞的路產進行核查統計;傷員救護完畢以及事故險情得到控制后,交巡警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環境部門對事故進行評估,確定事故風險等級;工程搶修小組的養護人員對危險化學品污染的路面進行檢測,并及時對損壞道路設施進行維修。
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排障人員及時撤除交通警示標志,并通知監控中心,撤消相關事故警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