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
一宗控煙行政處罰的案件分析
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
記錄一起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控煙違法的行政處罰的過程,通過回顧案件調查取證過程,探討分析此類案件在查處過程中如何調查取證及準確的適用法律。
控制吸煙;醫療機構;行政處罰
2015年4月11日,深圳市某區衛生局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一家個體診所的控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時,該診所的負責人余××無法出示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也無法出示開展控煙宣傳教育的證明材料,現場未見診所的控煙宣傳員。執法人員對余××進行了詢問,余××表示自己作為診所的主要負責人,確未建立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未開展控煙宣傳教育,也未配備控煙檢查員。執法人員依據《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對禁止吸煙場所的主要負責人余××予以警告的行政處罰,同時責令其在2015年4月16日之前對上述應履行的義務予以履行。
2015年4月17日,執法人員再次前往該診所進行監督檢查,主要負責人余××仍無法出示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無法出示開展控煙宣傳教育的證明材料,現場也未見診所的控煙宣傳員。對余××進行詢問,其承認在監督員責令其限期整改之后,在規定期限內仍未履行上述義務,問其不整改的原因,其表示在忙其他的事情,未顧及整改的事情。
監督員經過調查后認為,該診所負責人余××存在:未建立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未開展控煙宣傳教育,未配備控煙檢查員的違法行為,且在執法人員責令其限期整改后仍未履行該職責,應當予以立案查處。
本案中當事人違反的地方性法規為《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的規定:禁止吸煙場所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履行下列職責:(一)建立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開展控煙宣傳教育,并配備控煙檢查員。處罰的地方性法規為《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禁止吸煙場所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未履行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職責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范圍予以警告,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三萬元罰款。
針對本案中當事人存在的違法行為,執法人員經過合議最終決定對其予以罰款三萬元的行政處罰。
本案的事實認定并不復雜,但在調查取證過程中需要注意有幾點:一是要弄清處罰的主體,在《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的法律責任中已經寫明:禁止吸煙場所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未履行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職責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有關部門予以處罰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并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因此,對于公民來說,應當以公民作為處罰主體,對于已經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也應當以其經營者或者管理者作為處罰主體,本案中的診所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未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因此行政處罰的主體應為醫療機構的實際管理人員余××。二是應認定當事人存在逾期不改的情形存在,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多次前往監督檢查,并在第一次前往檢查發現其未履行控煙職責時對負責人下達限期整改意見,這樣在第二次監督檢查時發現負責人仍未履行該職責時才能立案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三是《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罰款三萬元,是不存在自由裁量情節的,即只要逾期仍然不履行控煙職責的行為存在,就予以罰款三萬元,與其他存在自由裁量情節的法律法規不一樣。四是對于控煙職責是否履行,執法人員需要通過紙質版或電子版等證明材料進行確認,如果當事人表示自己已經建立禁止吸煙的管理制度,開展控煙宣傳教育,已經配備控煙檢查員,但無法出示任何證明材料,當事人沒有證據證明其已經履行應當履行的職責,執法人員可以對其證言不予采納的,但《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中并未對履行職責的方式作出要求,因此如果當事人可以提供任何可以出示的材料證明其履行了職責,均應當予以認定其依法履行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