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珠萍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文化館
當前群眾音樂文化工作的優化路徑分析
林珠萍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文化館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加強烈,群眾音樂文化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強,已經成為了社會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主要目的是對當前群眾音樂文化工作的優化路徑做以簡單的闡述,以便積極的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群眾音樂;群眾文化;優化路徑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戰略發生重大的調整和改變,進入了以經濟發展建設為中心的時期,經濟建設在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這種指導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這種模式的發展下,造成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出現了一些以犧牲文化為代價而發展經濟的現象,這嚴重的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影響了國民整體的素質水平。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調整了發展的模式,倡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與同步發展,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群眾音樂文化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文化活動逐漸的成為了群眾文化建設中的活躍因素,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群眾音樂文化工作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在此,筆者對群眾音樂文化的作用進行簡單的闡述,并提出一些優化的路徑。
1、陶冶情操
近年,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一般都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具有很大的精神壓力,所以,人們都希望有一個放松的環境舒緩心情。隨著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人們休閑意識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走出家門,接近藝術欣賞來陶冶情操。群眾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和開放性,所有的人都可以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不同的人、不同類型的文化都可以通過音樂交匯在一起,加強了人與人之間以及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人們之間充滿關愛,使文化與文化之間相互的包容和借鑒。通過音樂活動,人們可以獲得愉快的心情,更好的感受和欣賞生活。
2、培養審美
群眾文化活動都源于生活,人們把生活中的情感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是人們情感的寄托和宣泄,真實的反應出了人們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同時還體現出了人們的時代觀念以及道德觀。群眾音樂文化活動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還培養著人們的審美能力,使人們更善于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這對社會文化的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鍛煉身體
近年,廣場已經成了群眾開展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很多地區都有廣場上的音樂活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廣場的音樂活動主要有彈唱、健身操以及廣場舞等等。尤其是廣場舞,已經成為了熱門的群眾音樂活動。這些活動的參與,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還能夠有效的鍛煉身體。由此可見,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的開展已經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顯著特征。
1、電腦音樂在群眾音樂文化中的應用
加強群眾音樂輔導是音樂文化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然而,群眾音樂文化的工作人員水平參差,需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才能夠滿足群眾音樂文化工作的需要。然而,在培訓人員的過程中,存在任務繁重、成本較高、難度較大等一系列問題,培訓的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近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音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電腦技術使用,利用相關的軟件將音樂播放出來,已經成為了音樂表現的重要途徑。電腦音樂的應用為音樂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相應的創作和學習,創造出優秀的音樂作品。電腦音樂的出現是音樂文化發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
2、豐富群眾音樂文化的形式
就目前音樂文化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人們參與群眾文化音樂活動大多數都是自愿的,都希望能夠從音樂活動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享受藝術的優雅。因此,相關的文化部門要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群眾文化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的作用,積極的鼓勵人們的參與,同時還要不斷的豐富群眾音樂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不斷的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到一些情感寄托。因此,相關的部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加強對音樂形式的創新,豐富音樂的內容,使群眾音樂文化更加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群眾音樂創作者在了解群眾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使作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創作出各種反映人們生活的音樂形式。
3、加強群眾音樂文化工作隊伍的建設
只有重視群眾音樂文化工作隊伍的建設,才能夠為群眾音樂文化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創作型人才隊伍培養直接關系到群眾音樂文化的創作水平。因此,要不斷的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創作隊伍的整體素質,重視人才的培養,為促進群眾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保障。另外,還應該挑選群眾音樂文化中的創作人才,加以特殊的培養,為日后群眾音樂創作培養骨干人才。
4、提高群眾的音樂文化欣賞能力
在群眾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高群眾的音樂文化欣賞水平,增強人們的音樂素養。同時,在開展群眾音樂文化活動時,組織者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在開始的階段,主要從人們的精神需求出發,進行一些相關的音樂表演,滿足人們的興趣需求。在此基礎上,要不斷的改善音樂活動開展的路線,音樂的內容要循序漸進,從普通逐漸的過度到高雅,組織的規模由小到大。另外,想要在社會文化建設中充分的發揮群眾音樂文化的作用,就要針對不同的文化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安排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增強群眾對音樂活動的適應性,從而不斷的提升群眾的音樂文化欣賞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需要更多的能夠被群眾接受的音樂作品來滿足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因此,群眾音樂文化的工作人員要結合時代的特點和民族特點以及多樣化的形式等進行創作,從而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不懈的努力。
[1]黃多尼.提升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路徑探析[J].青春歲月,2013,(15):116.
[2]白灃.群眾音樂文化繁榮發展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4,(16):188.
[3]郭劍威.怎樣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工作水平[J].青年文學家,2005,(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