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
吉林市產品質量檢驗院
淺談生態紡織品標準中的安全性規定
任宏
吉林市產品質量檢驗院
紡織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紡織業的發展也取得質的飛躍,機器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人力紡織,化學技術的運用更是紡織業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高效率高科技的作用下,紡織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高端的服務與享受。但隨著近幾年來環保的觀點日益深入人心,人們對于采用化工原料的制成的紡織品除了要求其穿著舒適、質量上乘以外,開始注重產品的“綠色安全”,由此也誕生了新的概念,即“生態紡織品”。本文由此概念出發,探討生態紡織品中安全性規定問題。
生態紡織品;標準;安全性規定
隨著生態理念日漸成為社會治理目標,也為了規范紡織產業的發展,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同時為了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早日與國際相關規范接軌,我國也開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紡織品標準體系。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4個生態紡織品檢測的標準體系,他們分別是:(1)2002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GB/T1885——2009《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此法規在2009年又重新修訂于2010年1月1日再次實施;(2)2005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SN/T 1622——2005《進出口生態紡織品檢測技術要求》;(3)2007年由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HJ/T307——2006《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生態紡織品》;(4)2009年開始實施,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議,由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中心負責起草的GB/T22282——2008《紡織纖維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從時間的發展順序看,我國關于生態紡織品的法規不斷在健全,基本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我國生態紡織品標準中的安全性規定是通過給的具體的指標來檢測的,一般來說,有下列技術性指標:
1.PH值。PH是檢測液體酸堿性強弱的一個常用指標,一般取值范圍是0—14,至于如何取值對人體健康是最有利則需要生產廠家結合消費者的皮膚來判斷。人的皮膚表層本身具有弱酸性物質,因此紡織品PH值最好也控制在中性的適度范圍,PH值太低無法與人體肌膚保持平衡狀態,PH值過高則會刺激人體肌膚。
2.甲醛。甲醛這種化學物質在紡織品中主要發揮定型、防縮防皺等功效,甲醛使用控制在一定量下對人體影響不大,一旦超標就會致使人體呼吸道或者皮膚病變,甚至誘發癌癥。因此安全標準對甲醛在嬰兒用品或者直接接觸皮膚用品的中有特別用量規定。
3.有害染料。紡織品需要測試的有害燃料種類比較多,共有56種,大體包括致癌染料、致過敏染料、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燃料等等。這些燃料無疑是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也是不允許被添加到任何紡織品中的。
4.異味。紡織品有異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在紡織品生產或者貯藏中方法不當,導致某些化學物質質變產生異味;二是甲醇含量較多的產品會有魚腥味;三是衣物含有芳香烴時需要警惕,這可能是致癌物質的信號,所幸一般異味消費者是可以直接聞到的。當然,安全標準體系是規定任何紡織品不能含有異味。
5.苯酚化合物。苯酚化合物主要是紡織品、皮革等其他產業用來充當防霉劑,但其在發生化學反應會產生劇毒物質——多氯二嗯英,會使經常接觸的人患癌,因此按照安全標準體系禁止使用苯酚化合物,需要測試的苯酚化合物有4種。
6.氯苯和氯化甲苯。氯苯與氯化甲苯在紡織品制作過程中主要充當廉價的染色載體,但這兩種化學物質都是有毒物質,因此按照安全標準規定全面禁用這些物質,需要測試的氯苯和氯化甲苯共計23種。
7.鄰苯二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酯簡言之就是塑化劑的一種,普遍運用于玩具、食品包裝材料、個人護理用品等之中,也可以作為染色的載體,但領苯二甲酸酯對人體健康有嚴重的威脅,主要是干擾內分泌系統。但因其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暫時無法前面禁用,因此標準體系對此化學物質限制主要在嬰幼兒用品方面,需要測試的領苯二甲酸酯有13種。
8.有機錫化合物。有機錫化合物是錫和碳元素直接結合所形成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用作催化劑、穩定劑、殺菌劑等等,可以說運用非常廣泛,紡織品也不例外。但是這種化學物質對人體是有危害的,會引發高血脂或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標準體系中對有機錫化合物的使用進行了限量控制。
9.抗菌整理劑。抗菌整理劑就是為了防止紡織品的細菌,但是人體本身具有免疫系統,過多接觸抗菌整理劑會損害健康。而且紡織品經過抗菌整理后會含有甲醛這種化學物質,這是不合安全規范的產品。因此一般而言是提倡少用抗菌整理劑的,目前能夠使用的抗菌整理劑只有4種。
10.阻燃整理劑。阻燃整理劑是幾種化學物質的組合,有保護產品的功能,但消費者長期與這些有害物質接觸會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嚴重時還會致癌。因此,標準規定在紡織品中禁用阻燃整理劑,其中需要測試的阻燃整理劑有17種。
11.色牢度。所謂色牢度是指紡織品在洗滌或者曝曬等外力的作用下保持色澤的能力。色牢度較差的產品在碰到水時容易褪色,是紡織品質量損害的標志。但對于嬰兒來說,遠遠不止衣服褪色的問題這么簡單,因為嬰兒出于無意識會時常把衣服噙在嘴里,他們的唾液會打濕衣物,如果衣物不具備耐唾液的色牢度,那么有害物質很有可能通過唾液而進入嬰兒的身體,危及他們的健康。因此安全體系對嬰兒衣物的色牢度有強制規定,嬰兒用品的耐水色牢度必須大于等于3至4級,其中直接接觸嬰兒皮膚衣物的色牢度必須大于等于3級。
12.揮發性物質。與紡織成品無關的揮發性物質說明在加工過程中技術處理沒有到位,造成有害化學物質殘留,這會對消費者及其周圍人群的健康將產生不利影響。根據上述標準,需要測試的揮發性物質共有32種,且每一種都有明確的限量說明。
[1]楊輝.我國生態紡織品標準體系的完善[J].針織工業.2008. (8)
[2]竇明池.姚琦華.殷祥剛.我國生態紡織品標準體系的內容研究[J].印染助劑.2010.(11)
[3]張文娜.李亞濱.淺談生態紡織品的標準與檢測[J].上海毛麻科技.2008.(02)
[4]王建平.鄭宇英.吳嵐.中國生態紡織品檢測技術標準化的最新進展(一)[J].印染.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