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月
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于公路曬糧問題的思考
——基于政府治理的角度
孫月月
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近年來,全國多地公路曬糧的現象屢見不鮮。本文試圖對公路曬糧的危害做簡要剖析,診斷出原因,并主要從政府治理角度提出對策。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大力發展農業干燥機械設備和加快土地流轉,既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也要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屬于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及農業現代化有積極作用。
公路曬糧;政府治理;農業機械;農業現代化
當下正值夏收農忙季節,全國多地出現農民在公路上晾曬糧食,且鄉鎮公路尤為嚴重。“公路曬著大量玉米,能通行的路面很窄,來往車輛小心翼翼地行駛”、“曬谷子的地方用大小石塊圍住,公路的有效通行量縮減了一半”。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發生變化,加之耕地資源越來越緊張,糧食干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眾所周知,公路曬糧存在各種危害,這些潛在因素威脅著我們的安全與健康。
首先,影響道路暢通,危害交通安全。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汽車數量日益增加。2014年《城市藍皮書》透露: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為1.3億輛,平均10人擁有1輛汽車。所以,保持道路的有效暢通對交通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公路曬糧占道,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甚至行走通過都很危險,稍有不慎,極易造成失控打滑。有的農民一邊曬糧一邊來回走動,農民的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很大威脅。其次,降低糧食品質,危害人畜健康。公路都是瀝青,里面含有致癌物與雜質等有害物質沾到糧食上會對人畜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汽車廢氣也對糧食造成污染。
(一)農民方面的問題
公路曬糧問題難治理,農民方面原因大致可總結為三點:第一,廣大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對其危害認識不足。第二,無曬糧場地,農民被“逼”上公路。以前有專門場院可供曬糧,由于人口增長和建設用地需要,土地被復墾或征用,加之樓房興起,平房數量減少,司空見慣的曬場從農村消失,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民實屬無奈。第三,糧食本身的客觀要求。新收糧食若碰上陰雨天,得不到及時晾曬就會發霉,影響糧食質量,便賣不得好價錢。如糧食大省山東,“據調查測算,因來不及晾曬、晾曬不當等因素,造成糧食蟲害、鼠害、霉變、發芽,山東每年損失糧食5%左右,全省大約損失45億斤。”且中國糧食收獲后在脫粒、晾曬、儲存、運輸等過程中的損失高達15%,遠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5%的標準。可見,農業干燥機械的使用和推廣對于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顯示出十分的重要性。但糧食干燥機械設備昂貴,農民難以負重,而這正是由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導致的。
(二)政府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政府的法律宣傳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執法不嚴,更是難辭其咎。最根本的是農業干燥機械的現狀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正如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所長駱林所說:糧食生產的耕、種、收環節基本上都已機械化,但糧食產后處理環節仍舊薄弱。發達國家95%的糧食實現機械干燥,我國只有1%。價格等客觀因素導致農業干燥機械的普及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的引導補貼。
公路曬糧已經造成的巨大威脅應引起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發展農業干燥機械,解農民后顧之憂
從當前我國轉型期需大量土地的現實來看,提供統一晾曬場地是不現實的,農村已經沒有空閑場地來供使用,一味禁止曬糧也只是隔靴搔癢。歸根結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指出: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
要從根本上解決公路曬糧問題,必須從長遠考慮,發展農業干燥機械科技和設備。鑒于此,我國政府可大力引進國外先進干燥機械,學習先進經驗并積極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自主研發。同時,要加大補貼力度,逐步推廣農業干燥機械,振興發展農業教育,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二)加快土地流轉,進行集約化大規模經營生產
目前,我國種糧成本上升較快,種糧效益較低,散戶種植,更無規模效益,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農業機械成本又高,致使農業機械根本無法推廣,傳統小農經營已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所以要發展“種糧大戶”,加快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經。這樣既有利于愿意從事農業的農民進行集約化大規模經營,發家致富,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也有利于長期外出務工的農民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不至于土地荒廢。這一過程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土地經營權流轉目的不在于土地的集中,而是在于土地有效利用,要“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流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第二,要明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與經營權、承包權的邊界。土地流轉的只是經營權,經營權流轉后,承包權仍歸農戶所有,不得剝奪。
(三)從現在做起,政府群眾共克難題
從短期來看,政府部門要做的還很多。要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耐心地說服教育,促進農民自覺守法;要嚴格高速公路、危險道路等路段的通行秩序管理;嚴格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改善道路建設,適當調整社區規劃,如部分村可建多用途場地,一場多用,平時可用作體育、文化活動,農忙時作曬谷;“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新辦法如選育優良品種等。農民要遵法守法,配合政府部門工作。
總之,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從來都不是小問題。在城市化進程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政府必須立刻行動起來,加之農民積極配合,公路曬糧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1]方茜,陶誠.當前我國高水分糧處理的現狀與對策[J].糧食儲藏,2010.39(2):14-20.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2-02-02.
孫月月(1993-),女,河南三門峽人,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2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