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榮
山東財經大學幼兒園
家長對幼兒發展的影響研究
唐建榮
山東財經大學幼兒園
在當今中國社會中,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教育的重視度提高,幼兒教育問題成為社會和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梁啟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不僅是家庭的中心和希望,亦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父母作為幼兒成長發展中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一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就由于幼兒階段的孩子模仿力比較強,而家長是孩子成長環境中的主要陪伴者,家長的言行舉止在無形中都起著教育與示范作用,成為孩子學習與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俗語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一個孩子教養不夠好、脾氣暴躁、口出臟話的時候,通常說明孩子的父母也脾氣暴躁,生活中常爆出粗口,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愛心和耐心,教育手段也通常粗暴、直接。試問這樣成長環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夠養成良好的修養與健全的性格呢?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與修養一方面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督與引導,規范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偏激行為耐心引導與教育,關注孩子的不良情緒與心理需求。
1.家長的言傳身教作用。由于低年齡階段的兒童模仿力比較強,加之對父母的崇拜心理,因此會在無意識中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此外家長的人生態度、情緒與思維方式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發展,比如樂觀、開朗的父母孩子一般比較樂觀、積極,而悲觀、消極的父母則相應地孩子也比較內向、怯懦。因此,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孩子的教科書;而且要注意自己隱形的態度與思維方式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要保持對孩子情緒及心理變化的敏感性,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用自己的樂觀感染孩子,在孩子焦慮的時候用愛安撫他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發展。
2.家長要幼兒成長中的監督者與規范者。古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一方面說明了成長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向眾多家長們示范了一名合格的目前應為孩子篩選成長中的不利因素,做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監督者與規范者。幼兒由于智力發展的有限,對外界環境缺乏足夠的辨識力與抵抗力,加之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沖擊著我們的生活,這就需要家長及時規范孩子的生活,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干凈的環境。
3.家長要實施量體裁衣式的教育。孔子曾提倡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僅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有差別地選擇教育方法,還要根據學生不通過的發展階段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要實施量體裁衣式的教育,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動態調整教育策略。傳統中的家庭中家長只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比較敏感,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及情緒變化。殊不知低年齡階段的幼兒由于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心理需求,更需要家長們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關注孩子的小情緒及心理波動,引導孩子及時疏導不良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的累積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4.家長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很多家長由于自身教育理念的不足,不能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情都是孩子成長鍛煉的機會,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臉等。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1)培養孩子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長要給孩子獨立生活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吃飯等,而不應該怕麻煩而由自己代勞,這樣只會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與權力,使孩子在小皇帝的生活中養成嬌慣和依賴的性格。2)適當對孩子表現出需求和依賴,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愛的能力。父母出于自身對孩子愛的需要,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卻忽視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表達愛、照顧他人的途徑,導致孩子缺乏愛他人和付出的意識。因此父母適當地要表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對孩子表達被愛的需要,這對孩子將是無比巨大的教育力量。
幼兒園作為孩子脫離家庭環境的第一步,開始時往往在陌生的環境中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因此需要父母參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通過陪伴孩子進行幼兒園的適應生活,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通過父母參與幼兒園活動,培養孩子在陌生環境中的信心,孩子性格也會更加開朗。此外,父母和孩子一同游戲,能夠進一步促進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使父母觀察到孩子在家庭環境之外不為他們所知的另一面,從中尋找出孩子內心的缺口,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彌補與培養。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還有助于加深父母與教師間的溝通交流,不僅促進教師對孩子的了解,為教學工作提供便利,而且促進家長對教師教育理念與方式的認識,從而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夠有效連貫起來,使孩子在前后連貫、彼此銜接的教育中更加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家長是孩子人生發展中最重要的老師。廣大家長們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的作用,更要認識到自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通過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為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