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賀
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幼兒園
關注幼兒身心發展防止幼兒小學化傾向的現實問題及對策探討
張立賀
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的成長牽系著家庭的命運、學校的核心、社會的關注,幼兒教育也因此而牽動著整個社會的教育教學體系。但是在現今的幼兒教育中,普遍出現了一種趨勢,即幼兒教育提前向小學化進程邁進的現實不良傾向。這一傾向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究其根因是:家庭及教師的功利性目的和利益訴求。幼兒教育的表現形式在教育方法、內容及評價上都有具體體現。為改變這一不良傾向,社會政府和家庭要統一認識,形成合力,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妥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構建健康幼兒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注幼兒;幼兒小學化傾向;問題及對策
現今,幼兒教育出現了一些令人憂心的不良傾向,即幼兒小學化傾向。這一傾向的形成,嚴重違背了幼兒生理及心理發展的自然規律,這種有悖客觀規律的幼兒教育若肆意泛濫下去,必將對幼兒身心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及后果。本文在分析了幼兒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形式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認識到其危害性,并積極探討,采取有效性措施杜絕這種傾向的瘋狂蔓延。
1、重視幼兒的智力教育,忽略了幼兒的體、德、美、勞教育
現在的幼兒教育內容上,教師存在教學內容單一、片面化的傾向,不顧幼兒思維發展水平,而把小學的學習內容提前進入到幼兒教學當中來,例如:在幼兒階段,就迫不及待地把漢字拼音、聲母韻母相關認識都納入到幼兒園的教學教案中來,數學計算則不顧幼兒尚處于前運算階段,思維尚處于表觀具體特性,把較大的數字概念引入到幼兒教育當中,要求幼兒學會運算能力;幼兒教育還普遍性地要求幼兒會讀、能寫,有的還有認識漢字具體數量要求。這種教育體系根本無視幼兒的體能發展、德行教育、藝術素養方面的培育,造成了嚴重的幼教小學化傾向。
2、注重教師的客觀灌輸,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意識培養
在現行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以課堂教授為主,用課堂上的傳統硬性灌輸來進行幼兒教育,仍然沿襲傳統教學弊病,實行老師在堂上講,幼兒在下面聽;老師在臺上做,幼兒在下面看的傳統模式,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通常布置大量作業,諸如:每天必須完成10以上的運算任務題目,必須拼寫多少拼音等等,造成幼兒還未定型的思維被小學化的題目所包圍,幼兒發現世界、探索世界的自主性還沒有形成,就被從幼兒園到家庭的所謂學習作業所取代,這種機械的方式,扼殺了幼兒的天性,磨滅了幼兒的靈性,最終導致幼兒厭學的不健康情緒和厭煩情結,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
3、注重幼兒的結果評價,而忽視幼兒的行為過程評價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通常是用最終幼兒學會的知識與技能標準來考核評價,如:幼兒學會了多少個漢字的拼寫、學會了多少個運算題目。而在評價教學體系中,根本沒有對幼兒學習過程的關注性測試,老師缺乏對幼兒的興趣了解,不清楚幼兒在面對客觀環境中所出現的困惑、以及幼兒在努力嘗試過程當中流露出的期盼和愿望。這些質性的觀察測試過程在我們現階段的幼兒教學中根本沒有得到體現,幼兒的成長過程也根本不被教學評價所關注,這種過程評價的缺失最終便是泯滅了幼兒的天性,遏制了幼兒的求知探索欲。
1、家長的愿望導致幼教出現了功利性原因
當前的我國基礎教育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與否的標準,家長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不得不結合實際教育成績考核制,而對幼兒寄予了厚望,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什么都會,因此希望自己的小孩也不能弱,要讓“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一錯誤片面的觀點在幼兒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他們光強調要求幼兒早早學習教材知識,而忽視了對幼兒全面的平衡引導。
2、缺乏幼小銜接機制是原因之一
現今,教育系統也與其他行業出現了同樣的態勢,即競爭生源,所謂的生源大戰同樣在幼兒行列展開,部分幼兒園為了與小學順利對接,不得不迎合小學的選生機制,將幼兒提早進行小學階段的學習,為幼兒順利考入小學而做準備。這種不正常的對接也導致了幼兒向小學化傾斜。
1、要開創家園合作新局面,從意識上進行轉變,合力采取對策
幼兒園作為幼兒日常活動學習的重要場所,其開辦宗旨即要以社會公益和公眾影響為已任,剔除功利性因素,密切與家庭保持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大力宣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幫助家長配合校園的幼兒教學活動,堅守教育立場使家長意識到幼兒小學化的弊端,實現幼兒園與家長的合力使幼教回歸自然。
2、遵循規律,實行幼小順利銜接
我們要意識到,杜絕幼兒小學化傾向并不是要取消幼小銜接,而是要依循幼兒生長規律,通過走出教室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和社交心理,并掌握相應的認知能力,對學習產生深厚的好奇和興趣,為日后進入小學奠定生理與心理基礎。
幼兒是祖國的希望,是家庭的未來,幼兒教育要本著本性教育的宗旨,從幼兒興趣出發,從幼兒健康心理出發,正確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進行各種心理體驗,使杜絕幼兒小學化傾向從外部強制性改為內在主動性,從幼兒園到家庭乃至社會都形成合力,從各個層面上提高意識,齊抓共管,教師要加強幼兒心理教育的學習和研究,社會要促成幼兒的本性教育環境,共同創造幼兒教育的美好藍天。
[1]高艷.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 (20)
[2]李康耀.如何使學前教育走上科學化和規范化軌道——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1(04)
[3]柴占學.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容忽視——學前幼兒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農村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