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新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想及時聽到老師對自己參與學習表現的評價。如果課堂評價運用得好,那么對于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環節;新觀念;參與評價;激勵性;正面引導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既是教師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標志,又是創造良好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評價中往往注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環節的安排和課堂學習氛圍等方面,而忽視了課堂教學評價手段的使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觀念、新思想不斷涌現,許多教育領域以嶄新的面目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新課改也賦予了語文教學評價方法新的含義和范疇。語文課堂中的評價,是教師與學生情感和思維交流主要方式,是連系學生與文本的紐帶。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合理運用,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那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怎樣實施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呢?下面我就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正面激勵為主
教育需要賞識,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孩子的優點。通常我們多采取贊賞、激勵性的評價,但同樣一個“好”字,可以說得平平淡淡,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滿懷激情,讓人感受到是發自內心的贊賞。教師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友善的微笑,都會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品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期待的幸福。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評價,老師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師的評價語言要發自內心,以真情動人。
二、評價要敢于批評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雖然以激勵為主,但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鮮明地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與錯誤,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進而主動改進自我,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教師一定要委婉或直截了當地指出。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應不漠視,不袒護地加以引導,讓學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在課堂評價中不斷成長。
三、語言要豐富,手段要多樣
學生天生富有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假如評價語言和方法一成不變、機械死板,既容易降低評價的作用,又會導致學生的厭煩心理。當今語文課堂上,有不少老師為了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反復使用“很好”“真棒”這類單一肯定的評價語言充斥課堂,殊不知這樣的含糊評價,缺乏因勢利導的作用,使學生找不到被表揚的感覺,根本起不到真正激勵學生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學習方式等,運用恰當地語言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富感染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教與學達到更高的境界。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學語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做到既不傷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使學生能揚長避短,發展特長,弘揚個性,使教學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講求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四、評價要力求創新
充滿機智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語言評價外,情感激勵和動作行為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方式。在課堂上,有時是一個充滿希望和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有力的大拇指,都會帶來“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有時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力求創新。
五、評價要多元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構成應是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方面。要求實現課堂教學以教師為單一主體到多元主體的轉變,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多種形式。教學中,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自覺總結學習方法,構想各種解題的途徑,判斷自己學習的效果,幫助學生成為有正確自我意識的人,促進他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而學生互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習慣,一方面能讓學生在互評中有更多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互補作用,促進理解,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學習評價活動,學生面對面地相互交流,他們就組內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互相評價,極大地促進了言語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取長補短,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多元化的評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確保語文課程評價的客觀、公正,提高評價的實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地體現出教學的民主,確立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課堂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語文課堂評價,能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教師應努力提高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水平,深入分析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廣泛搜集,加強積累,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情因人而異的新鮮評語,靈活運動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的多元互動,使課堂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
六、評價要關注個體差異
對于學生的評價,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對于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每當他們表現出一點進步的跡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坐得端正,聽講認真,答對了一個簡單問題等,都應該大力表揚,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那些思維敏捷、學習基礎好的優生,則要慎表揚,要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果子”時再予以贊賞,這樣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于表現平平的中等生,教師應以敏銳的目光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肯定。
總之,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希望每位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評價的魅力,以便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作為新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堂評價真正起到導航和護航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月飛.閱讀教學的“聯系”觀[J].小學教學研究.1999年10期
[2]杜志四.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要貫徹“三個面向”精神[J].江蘇教育.1984年24期
[3]俞良軼.職業中學語文創新性教學試探[J].文教資料.2006年01期
(作者單位:滄縣崔爾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