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清
(解放軍第一八○醫院口腔頜面美容外科福建泉州362000)
改良微創手術治療腋臭192例療效分析
秦代清
(解放軍第一八○醫院口腔頜面美容外科福建泉州362000)
目的評價改良微創手術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診治的192例腋臭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改良微創手術和常規微創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均達100%,但試驗組顯效率(95.9%)顯著高于對照組(8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改良微創手術方法治療腋臭,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安全可靠。
臭汗癥/外科學; 外科手術,微創性; 治療結果
腋臭俗稱“狐臭”,是腋窩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有機物被細菌分解產生不飽和脂肪酸所致的一種特殊臭味[1]。此病好發于青壯年,女性稍多,在我國發病率高達6%,其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2]。腋臭雖然不危害人的健康,但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人際交往和工作,甚至危及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臨床上治療腋臭的方法較多,微創修剪刮治術是較常采用的方法[3],該方法具有切口小而隱蔽、損傷小、愈合快、遺留瘢痕輕等優點。本科對該技術進行了改進,自2011年5月以來,用改良方法治療腋臭患者192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科就診治療的全部腋臭患者192例,均為雙側患病,病情均達到Park等[4]制定標準的2級或3級。男82例,女110例;年齡16~45歲,平均(25.2±4.7)歲。本組患者中130例有家族史,其中102例既往接受過其他非手術治療,效果不滿意,其余患者未做過任何治療。采用完全隨機化分組原則將192例患者分為試驗組98例和對照組9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術前談話,簽署手術同意書;告知患者手術后的幾天要盡量休息,不能擰重物,雙臂不能向上舉,以及手術禁忌證(女性要避開月經期),術后要穿開胸衣服等;術前30 min備皮,刮凈腋毛。
1.2.2 切口設計 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置于頭頂舒適位,雙肘盡量外展,使腋窩充分暴露,用牙簽蘸取少許1%亞甲藍注射液在腋毛分布范圍外0.5~1.0 cm標記菱形手術剝離范圍,A組設計順腋橫紋方向雙平行切口(位于手術剝離范圍兩條三分線處),B組順腋橫紋方向設計單個橫行切口(位于手術剝離范圍中央),每個切口長2.5~3.0 cm。
1.2.3 麻醉 術野常規消毒、鋪巾,在標記的手術剝離范圍皮下注入適量“三合一”麻醉藥液(2%利多卡因15 mL+丁哌卡因3 mL+鹽酸腎上腺素10滴+100 mL生理鹽水),每側注入50~60 mL,使術區皮膚充分腫脹、發白、變硬,3~5 min后用注射器針頭刺手術部位的皮膚,患者感覺無疼痛即可開始手術。
1.2.4 手術方法 本組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由同一名醫師完成。試驗組:用11號尖刀片沿設計的兩條切口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層,用鋒利的鈍頭美容剪銳性分離皮瓣并翻轉,在直視下仔細修剪皮下脂肪、毛囊及大汗腺,不能翻轉的皮瓣可用手指按住皮面,用組織剪緊貼真皮層修剪,無法修剪的部位則用專用刮匙刮除剩余的皮下脂肪、毛囊、大汗腺,至皮膚表面呈暗紅色,內部手感光滑為止,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真皮下血管網。最后用外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創面,將殘留組織碎屑清除干凈,如有明顯出血點用雙極電凝徹底止血。以“5-0”美容線間斷縫合切口,并用4號線連續縫合皮瓣及皮下組織,使皮瓣與皮下組織緊貼固定。雙側手術完成后,在切口表面覆蓋凡士林油紗布,并用數十塊無菌紗布加壓包扎,囑患者雙手叉腰,用繃帶行后“8”字形包扎,以保持肩關節外展,術畢。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方法與A組類似,所不同的是僅做1個橫行切口(位于手術剝離范圍中央),因此能直視修剪皮下組織的范圍較A組小。
1.2.5 術后處理及隨訪 術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5 d,第4、7天換藥,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有無積血、積液等,如有則立即穿刺抽出,或用11號尖刀片切小口排出,并重新加壓包扎,在第7天時拆除4號縫線,第10~12天拆除全部縫線。囑患者在切口愈合之前盡量避免出汗,禁止雙上肢上舉活動。術后隨訪半年,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效率及并發癥(如皮下血腫、皮瓣壞死,切口裂開延遲愈合,瘢痕增生等)發生率。
1.2.6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術后雙側腋窩無明顯氣味,切口疤痕不明顯,腋毛稀疏;有效:出汗多時一側或雙側腋窩仍有輕微氣味,但穿衣時別人聞不到,切口疤痕不甚明顯,局部皮膚平滑,彈性較好或伴有少許色素改變,腋毛少量;無效:雙側腋窩異味較術前無明顯改善,切口疤痕較大,腋毛無明顯減少。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顯效率=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均達100%,但試驗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腋臭是美容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因其散發出濃烈的令人不快的氣味,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和日常生活,因此,近年來有治療需求的人愈來愈多。腋臭的治療應以破壞大汗腺為目的。從解剖學上看,造成腋臭的大汗腺位于皮膚深層和淺筋膜之間,并且在腋窩頂區分布最多,而汗腺導管開口于皮膚毛囊的上三分之一,很少開口于皮膚表面[5]。目前,手術是腋臭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既往采用的大切口腋臭根治術,雖然大汗腺清除徹底,療效肯定,但是臨床實踐發現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近年來,小切口皮下搔刮法(微創腋臭根治術)逐漸受到推崇[6-7],但由于這種方法不能在直視的情況下去除大汗腺,可能會有大汗腺的殘留,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療效。
本文對原有的微創腋臭根治術進行了改良,即在腋窩手術剝離范圍區順腋橫紋方向做兩條平行的小切口,將術區三等分,較之傳統微創腋臭根治手術的單個小切口,明顯增加了可在直視下去除大汗腺的范圍;即便是無法直視去除的區域,因為距切口較近,也可以使用組織剪緊貼真皮層修剪,較之傳統方法采用刮匙“盲刮”,治療效果更加可靠。本組中,試驗組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了這一點。
腋臭根治術主要的術后并發癥有皮下血腫、皮瓣缺血壞死、瘢痕增生等[8-9]。作者在術中使用鋒利的鈍頭美容剪銳性分離皮瓣,在直視下修剪大汗腺,注意保護真皮下血管網,并對明顯的出血點予以電凝止血;用4號線連續縫合皮瓣及皮下組織,使二者緊貼固定;并在術后予以繃帶加壓包扎,囑患者適當減少上肢活動;通過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術后皮下血腫發生率。此外,作者對每位患者在其術后第4、7天分次換藥,便于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皮下有無積血積液、皮瓣有無缺血壞死、切口有無裂開等,如有狀況則立即處理,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的改良微創手術方法治療腋臭,雖然較傳統微創手術增加了一個小切口,但并發癥發生率并無顯著增加,安全性得到保障。
總之,采用改良微創手術方法治療腋臭,不僅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1]程愛娟.腋臭術后常見并發癥及防治方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3):1912-1913.
[2]郭國祥,王彪,黃循鐳.兩種術式治療腋臭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4):437-439.
[3]鄭智華,夏云,朱宏亮,等.微創腋臭切除術治療腋臭的療效[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1):46-48.
[4]Park YJ,Shin 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2001,47(3):303-309.
[5]朱喆辰.腋臭發病機制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27(8):881-883.
[6]李愛國,喬勝軍,張志學.一種腋臭微創切除術式的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5):1245-1246.
[7]王傳家,關魁,江樂文,等.改良微創法腋臭根治術80例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5,24(3):12-13.
[8]陳國章.小切口腋臭根治術并發癥原因探討及其防治[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3):369-370.
[9]周開華,康道現,鄒晴,等.小切口皮下剝離刮除術治療腋臭手術并發癥分析及預防措施[J].四川醫學,2014,35(3):359-36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31
B
1009-5519(2015)20-3126-03
2015-06-21)
秦代清(1971-),女,重慶銅梁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美容外科工作;E-mail:3428219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