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遇霖,何秀珍
(九龍坡區婦幼保健院,重慶400051)
早期產后訪視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效果觀察
牟遇霖,何秀珍
(九龍坡區婦幼保健院,重慶400051)
目的研究早期產后訪視對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間在該院住院分娩400例產婦進行研究分析,將其隨機分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在住院期間均進行常規母乳喂養宣傳與指導,研究組200例產婦,采取早期產后訪視,對照組200例產婦,進行1次電話訪視。實驗結束后,對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率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產后1個月(訪視后),研究組的母乳喂養率為79.0%,對照組的母乳喂養率為4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訪視前)研究組的母乳喂養率為39.0%,訪視后母乳喂養率達到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產后訪視能夠顯著提高母乳喂養率,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產婦衛生保健服務; 母乳喂養; 母嬰護理; 攝食行為
母乳喂養是全世界公認的對母親及嬰兒最好的喂養方式。母乳中各種營養元素比例適當,含有各種嬰兒必需氨基酸,特別是還含有抗體,對嬰兒抵御疾病保護嬰兒健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1]。同時,母乳喂養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產后出血、卵巢癌及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率[2]。因此,母乳喂養對于母嬰健康十分有利,然而在母乳喂養實施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從而很難堅持[3]。為此,本院通過早期產后訪視發現產婦在母乳喂養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教育,解決問題,較好地提高了母乳喂養率?,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分娩400例產婦,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200例,年齡23.1~31.5歲,平均25.6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128例,初中及以下者72歲例,順產146例,剖宮產54例;對照組200例,年齡23.1~31.5歲,平均25.6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128例,初中及以下者72歲例,順產146例,剖宮產54例。經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及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住院期間兩組產婦均行母乳喂養宣傳及相關教育,并在出院前對兩組患者的母乳喂養情況進行統計。對照組在出院1個月后進行1次電話回訪,調查其母乳喂養情況。研究組于出院后1個月內每周進行1次家庭訪視,每名醫護人員專門對3名產婦進行指導,達到每名產婦都有專人負責,要求醫務人員在每次家庭訪視中對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記錄詳細。每次家庭訪視的內容包括:評估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檢查產婦有無乳頭皸裂、凹陷、母乳不足、乳房脹痛及剖宮產患者傷口愈合等情況;在飲食方面要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指導,傳統家庭中在產婦坐月子期間,家人一般對產婦給予高蛋白飲食,比如牛奶、雞、魚、肉、蛋等,往往忽視水果等新鮮蔬菜,因此要根據產婦的狀況指導其家人制定營養結構更為合理的膳食;對產婦以及嬰兒的生活狀況進行觀察,指導產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要讓家屬為產婦營造一個愉悅的生活環境,有助于產婦盡早恢復;指導產婦正確喂奶:在哺乳嬰兒時要做到心情愉悅,肌肉放松弛,這樣有利于乳汁的排出。產婦為保證哺乳的舒適度,可依據個人喜好采取臥位或坐位,跟嬰兒腹貼腹,胸貼胸,下頜貼乳房,這樣可以讓嬰兒感受到母親的關愛,有安全感,既培養了母子感情又有利于嬰兒的身心健康;嬰兒吮吸乳汁時,產婦會感到乳房漸空并可以觀察到嬰兒有節律的吞咽聲等。出院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母乳喂養情況進行統計。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訪視前后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產后1個月(訪視后)的母乳喂養率要明顯高于出院時(訪視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產婦出院時(訪視前),研究組母乳喂養率為39.0%,對照組為36.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1個月,訪視后研究組的母乳喂養率(79.0%)要明顯高于對照組(4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訪視前后母乳喂養情況比較[n(%)]
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嬰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4]。嬰兒剛剛出生身體狀況比較差,極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襲,而母乳中有嬰兒所需的各種抗體,能夠有效抵御病原體的入侵,保護胎兒健康[5-6]。母乳中還有雙歧因子,能幫助嬰兒腸道內雙歧菌大量增生。雙歧菌是一種對嬰兒有益的腸道內厭氧菌群,能夠抑制腸道內的致病菌[7]。母乳喂養對產婦的身體恢復也有顯著幫助,降低產后出血、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8]。并且現如今,市面上的各類乳制品均不能讓產婦放心,母乳喂養安全衛生放心,能夠給嬰兒一個健康的身體。因此,為研究早期訪視對母乳喂養率的影響遂進行本研究。
產后訪視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圍產保健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產科人性化護理的重要體現[9]。產后訪視及健康指導是護理工作的延伸,在產后訪視中加強母乳喂養的健康宣教,同時普及育兒知識,使家長在新生兒喂養、疾病預防、護理方面做得更好,能有效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降低新生兒發病率及死亡率,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養率[10]。
本研究中,研究組在訪視前后母乳喂養率及兩組訪視后母乳喂養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早期訪視的重要性,該法能夠顯著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程度,曾經選擇混合喂養或者人工喂養的產婦絕大多數選擇了母乳喂養,相比同期未進行訪視的對照組差異顯著。綜上所述,早期產后訪視能夠顯著提高母乳喂養率,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1]林麗愛.產后訪視對促進母乳喂養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31):6583-6584.
[2]陳秋蘭.強化早期產后訪視提高母乳喂養率[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9):2944-2946.
[3]王曉蕊,葉涌.產后訪視對乳頭內陷產婦的護理干預效果[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6):764-765.
[4]尤正宇.家庭訪視對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0,8(9):2371.
[5]匡彩鳳.剖宮產術后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4):204-206.
[6]祝存艷.剖宮產術后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學前沿,2015,5(7):115-116.
[7]許瑞清.產后訪視現場指導提高母乳喂養率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2):117
[8]朱玉蘭.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華婦幼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4):480-481
[9]產后訪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151-152
[10]譚紅娟.產后訪視中健康宣教對母乳喂養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580-58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52
B
1009-5519(2015)20-3167-02
2015-06-26)
牟遇霖(1978-),女,重慶九龍坡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護理工作;E-mail:451362206@qq.com。
何秀珍(E-mail:1147006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