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佐鵬,張 星,王 芳,張 林,龍繼全,徐克請,梁國凡
(云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慢科,重慶404500)
重慶云陽縣麻風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廖佐鵬,張 星,王 芳,張 林,龍繼全,徐克請,梁國凡
(云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慢科,重慶404500)
目的 了解云陽縣居民在健康教育前、后對麻風病知識的知曉程度,評估健康教育效果,以提高該縣居民對麻風病的自我防范意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畸殘的發生。方法 對該縣2006年6月至2015年4月有麻風病患者的鄉鎮隨機抽取部分普通居民、學生、村醫、行政領導和全縣的現癥患者、麻風病存活者、密切接觸者進行統一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人基本情況、麻風病知識情況等。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18.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實施健康教育前(2015年4月)調查327人,知曉105人,知曉率32.11%;健康教育后(2015年5月)調查330人,知曉247人,知曉率74.85%,健康教育前、后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62,P<0.05)。健康教育前后,核心知識除“接觸麻風病后是否會得麻風病”一題外,其他核心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 健康教育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居民對麻風病的認識程度,因此,麻風病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對麻風病的消除、消滅有重要意義。
麻風; 健康教育; 問卷調查; 數據收集; 重慶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以侵犯皮膚與周圍神經的慢性傳染病[1-2]。麻風病早期一般無感覺,常常被人們忽視,晚期致殘率極高[3]。長期以來,由于該傳染病史及其本身的種種原因,加之人們知識的匱乏,社會上存在著嚴重的麻風恐懼心理,以及歧視、厭惡、排斥,甚至傷害麻風病患者的現象[4-6],這不僅嚴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利益,也阻礙了麻風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基于以上原因,為更好踐行國家衛生計生服務百姓健康行動,推動建設健康中國,提高公眾科學認識,消除誤解與恐懼,糾正歧視和偏見,讓麻風病患者感到社會的溫暖,提高本縣居民健康素養和麻風病防治工作質量,本科于2015年5月在全縣范圍內全面、大規模地開展了麻風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進行了效果評價,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全縣部分社會公眾、學生、醫務人員、行政領導、麻風現癥患者、麻風病存活者、麻風患者家屬及密切接觸者。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形式及內容 全縣采取一切可以動用的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如廣播、電視、專欄、圖片、標語、網絡QQ、微信、廣場宣傳活動、宣傳單、講座、口頭宣傳等多種形式[7],向社會廣泛宣傳“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綜合核心科學知識[8]。
1.2.2 抽查對象 對本縣2006年6月至2015年4月有麻風病患者的鄉鎮隨機部分抽取部分普通居民、學生、村醫、行政領導和全縣的現癥患者,麻風病存活者、密切接觸者為本次麻風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對象。
1.2.3 效果評價方法及內容 采用《2014年重慶市麻風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調查方案》設定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內容除基本信息外,主要有“麻風病能否治好”、“為什么有人會得麻風病”、“接觸麻風病后是否會得麻風病”、“哪個癥狀是麻風病的早期癥狀”、“懷疑得了麻風病到哪個科看病”、“如何預防麻風病的畸殘”、“麻風病的治療要收費嗎”等7項核心知識。調查工作由參加培訓的調查人員對抽取的調查對象,在全縣開展麻風病健康教育前后(間隔1個月)各進行1次調查。調查問卷采取當場答題,不記名,文盲者由調查人員讀題,且不作暗示性選擇,由被調查人員自行獨立選題[9]。調查問卷核心知識7題正確5題或以上者,判斷為知曉。
1.3 統計學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Excel2007錄入計算機,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口學特征 本次健康教育前調查327人,其中男218人,女109人;文化程度以文盲、小學為主,文盲、小學文化共149人,占45.57%;年齡最小13歲,最大92歲,平均(44.00±18.14)歲。健康教育后調查330人,其中男217人,女113人;文化程度以文盲、小學為主,文盲、小學文化共146人,占44.24%;年齡最小13歲,最大92歲,平均(43.46±18.29)歲。見表1。

表1 云陽縣麻風病健康教育人口學特征調查
2.2 不同調查對象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 本次麻風病健康教育前后共調查了7類人群,健康教育前調查327人,知曉105人,知曉率32.11%;健康教育后調查330人,知曉247人,知曉率74.85%。健康教育前后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62,P<0.05)。其中學生知曉提高率最高,為66.51%,其次為麻風存活者、密切接觸者、行政領導、村醫、社會大眾、現癥患者。見表2。
2.3 麻風病核心知識不同題型知曉情況 本次調查設定的7個麻風病核心知識,以第4題“哪個可能是麻風病的早期癥狀”知曉提高率最高(40.74%),其他依次為“如何預防麻風病的畸殘”、“為什么會得麻風病”、“懷疑得了麻風病到哪個科看病”、“麻風病治療要收費嗎”、“麻風病能否治好”、“接觸麻風病后是否得麻風病”,除“接觸麻風病后是否得麻風病”一題外,其他核心知識健康教育前后知曉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3。

表2 云陽縣麻風病健康教育核心知識不同人群知曉情況

表3 云陽縣麻風病健康教育核心知識不同題型知曉情況
麻風病健康教育是以控制麻風病為目標的專業性健康教育活動,是麻風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開展麻風病的健康教育活動,同時將麻風病高危人群作為重點健康教育的對象。將麻風病的科學知識灌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提高社會大眾的自我保健意識,促進麻風患者及早就診,主動地配合治療和開展殘疾預防及康復活動,達到治愈和康復的目標。麻風病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也有助于消除長期以來對麻風病存在的嚴重的社會歧視和恐怖觀念,為麻風病患者的家庭社會回歸及麻風病控制工作順利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1]。
云陽縣曾是麻風病的高發地區,1999年達到基本消滅標準后,以后各年仍有散發病例發生,呈低流行狀態[10],麻風病防治的重點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1]。因此,麻風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深遠,作用重大。從本次麻風病健康教育結果看,各類人群接受健康教育后,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提高率高達42.72%,從而表明開展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是顯著性的。其中學生健康教育前知曉率21.82%,健康教育后88.33%,知曉率提高66.51%,合乎學生健康教育前社會接觸少,以學習基礎文化課為主,健康教育后青少年接受新知識能力強,學校開展的健康教育講座收效高的特點。現癥患者中健康教育前知曉率50.00%,健康教育后66.67%,知曉率提高16.67%,這與現癥患者確診麻風時已接受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健康教育后,由于普遍文化程度低,6例現癥患者中文盲小學4例,占66.67%,使知識更多提高受到局限。核心知識各題型中,健康教育后,除第3題“接觸麻風病后是否得麻風病題”外,其余各題知曉提高率明顯,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第3題正確答案4選1項(①少數人得;②多數人得;③不會;④不知道),對非皮膚科專業技術人員的一般人群具有一定的難度。
通過本次麻風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人們對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情況得到了顯著提高,對麻風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畸殘具有積極意義,今后麻風病防治重點應將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地全方位地開展[12],直至消除、消滅麻風病。
[1]王景權,吳李梅,許亞平,等.我國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4):441-445.
[2]王玉英,李菊紅,王景權,等.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上海預防醫學,2012,24(7):399-402.
[3]陳賢義,李文忠,陳家琨.麻風病防治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02-115.
[4]吳李梅,沈云良,楊雪觀,等.中學生麻風病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1,27(2):127-129.
[5]汪芳金,金剛石,王景權,等.桐鄉市農村居民麻風病歧視的定性研究[J].上海預防醫學,2010,22(2):72-74.
[6]沈云良,吳李梅,謝碧波,等.農村居民麻風健康教育效果評價[C]//中國麻風防治協會.中國麻風防治協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麻風防治協會,2011:171-173.
[7]王榮茂,胡鷺芳,吳新生,等.四川省涼山州麻風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1,17(6):425-426.
[8]張國威,嚴良斌,沈建平.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工作指南[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61-62.
[9]溫艷,劉健,潘江武.云南省文山州邊遠山區村民麻風病健康知識調查[J].熱帶醫學雜志,2007,7(10):1220-1222.
[10]嚴麗英,吳李梅,沈云良.公眾麻風病知識健康教育效果研究[C]//中國麻風防治協會.麻風誤診及其臨床病例分析培訓班暨全國麻風皮膚性病學術年會(2010)論文集,北京:中國麻風防治協會,2010:768-770.
[11]李紅星,張壤之,鄭小祥,等.東臺市三峽移民麻風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5):191-192.
[12]牟鴻江,王正華,柯偉,等.重復開展消除麻風運動對當地新發現病人情況的影響[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5,21(12):950-952.
Evaluation on effect of leprosy health education in Yunyang county of Chongqing
Liao Zuopeng,Zhang Xing,Wang Fang,Zhang Lin,Long Jiquan,Xu Keqing,Liang Guofan
(Department of Local Chronic Diseases,Yunya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45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degree of leprosy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elf-defense consciousness of residents in this county on leprosy for achieving early discovery,early diagnosis,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eformity and disability occurrence.Methods Partial ordinary residents,students,village doctors,administrative leaders randomly extracted from the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leprosy patients in the June 2006 to April 2015,and the leprosy patients,leprosy survivals and close contacts in this county were performed the unific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investigation contents includ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espondents,leprosy knowledge,etc.The Excel software was adopted to conduct the data inpu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the SPSS18.0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327 respon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implementing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number of awareness respondents was 105,the awareness rate was 32.11%;total 330 respon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number of awareness respondents were 247,the awareness rate was 74.85%,the awareness rat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20.62,P<0.05).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except for the one problem"whether suffering from leprosy after contacting with leprosy patient"in the core knowledge,the awareness rates of other core knowledg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or 0.01).Conclusion The health educ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sidents′awareness degree of leprosy,therefore deeply and persistently conducting leprosy health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moval and elimination of leprosy.
Leprosy;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s; Data collection; Chongqing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13
A
1009-5519(2015)22-3399-03
2015-08-26)
廖佐鵬(1961-),男,重慶云陽人,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地方病、皮膚病防治工作;E-mail:457305729@qq.com。
張星(E-mail:10184227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