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浩,夏凌志
(武警廣東邊防部隊總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518029)
HCV-cAg 與HCV-Ab聯合檢測在丙型肝炎初篩實驗診斷中的價值研究
林文浩,夏凌志
(武警廣東邊防部隊總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518029)
目的 探討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和丙型肝炎抗體(HCV-Ab)聯合檢測對丙型肝炎(丙肝)初篩實驗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324例臨床標本同時檢測HCV-cAg和HCV-Ab,用PCR法進一步檢測丙肝RNA(HCV-RNA)含量。結果 單獨檢測HCV-Ab,丙肝的檢出率為22.5%,HCV-cAg和HCV-Ab聯合檢測丙肝的檢出率為29.3%,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以HCV-RNA檢測結果為標準,單獨HCV-Ab陽性者,其HCV-RNA陽性符合率為86.3%;聯合HCV-Ab和HCV-cAg檢測結果陽性者,其HCV-RNA陽性符合率為100.0%。結論 HCV-cAg和HCV-RNA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二者聯合檢測可以提高早期丙肝感染檢出率和免疫功能異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診率,縮短窗口期,減少醫療糾紛。
肝炎,丙型; 肝炎抗原,丙型; 肝炎抗體,丙型; RNA,病毒;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聚合酶鏈反應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丙型肝炎(丙肝)的感染人數約為2億[1],而且丙肝感染的趨勢還在呈現上升的狀態。在中國,丙肝已經成為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肝炎,而且對于丙肝的治療沒有特效藥,也缺乏有效的疫苗來阻止丙肝的傳播,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對于阻斷丙肝的傳播和及早治療都顯得尤為重要。國內篩查丙肝患者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檢測丙肝抗體(HCV-Ab),其次是檢測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丙肝RNA(HCVRNA)。但由于HCV-RNA價格昂貴,限制了其廣泛使用;根據國內外近十幾年的許多研究報道顯示,HCV-cAg的靈敏度與HCV-RNA接近[2-3],且價格趨于便宜,因此其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將對本院高危丙肝患者首次診查的血清標本進行HCV-cAg、HCV-Ab和HCVRNA檢測,探討聯合檢測HCV-cAg、HCV-Ab在提高初篩丙肝感染的檢出率和防止早期丙肝感染患者和免疫功能異常患者感染丙肝漏診中的作用。
1.1 標本來源 所選標本均來自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消化內科、肛腸科、血透科、腫瘤科和急診科等丙肝高危感染患者標本共324例,年齡16~85歲,中位年齡42歲,其中男183例,女141例,所有患者標本均為首次就診所采集的標本。另采集HCV-Ab陰性但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異常患者血清標本58例,分離血清-20℃冰凍保存。
1.2 方法
1.2.1 試劑與儀器 丙肝抗體試劑來自廈門英科新創公司,丙肝核心抗原試劑來自湖南康潤藥業有限公司,HCV-RNA核酸擴增PCR熒光檢測試劑盒由湖南圣湘生物公司提供,質控品來源于衛生部臨檢中心,ABI7500免疫熒光PCR、尤瑞納斯15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Beckman Coulter DXC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各1臺,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
1.2.2 檢測方法 HCV-Ab和HCV-cAg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并采用全自動酶免分析儀進行標準化操作。丙肝RNA采用ABI7500免疫熒光PCR進行檢測。血清ALT用酶動力學法(Beckman Coulter DXC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所有檢測與分析都按標準操作程序進行,并與質控品同步進行確保結果準確可靠。
1.2.3 結果判定 酶聯免疫法結果判定標準以S/CO≥1為陽性,PCR結果判定標準以大于或等于500 U為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24例可疑標本檢測結果 HCV-Ab陽性73例,陰性251例,陽性率為22.5%;HCV-cAg陽性52例,陰性272例,HCV-cAg陽性中含30例HCV-Ab陽性,陽性率為14.5%,見表1。單獨進行HCV-Ab篩查可查出陽性73例,聯合篩查可檢出陽性95例,檢出率為29.3%,單獨檢查有22例漏診,漏診率為23.2%(22/95),單獨篩查HCV-Ab陽性率與聯合篩查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324例標本HCV-Ab和HCV-cAg檢測結果比較(n)
2.2 HCV-Ab聯合HCV-cAg不同檢測結果中HCV-RNA檢測率比較 HCV-Ab、HCV-cAg均為陽性的標本與HCV-RNA陽性符合率為100.0%(30/30);HCV-Ab陽性同時HCV-cAg陰性的標本與HCV-RNA陽性符合率為76.7%(33/43)。HCV-Ab陰性同時HCV-cAg陽性的標本與HCV-RNA陽性符合率為81.8%(18/22);HCV-Ab、HCV-cAg均為陰性的標本與HCV-RNA陽性符合率1.7%(4/234)。另檢查的58例HCV-Ab陰性,單項ALT異常(>40 U/L)的標本中,1例HCV-cAg陽性,與HCVRNA的陽性符合率為100.0%(1/1);57例HCV-cAg陰性,其中有1例HCV-RNA陽性。見表2。

表2 HCV-Ab聯合HCV-cAg不同檢測結果中HCV-RNA檢測情況比較
HCV病毒屬于黃病毒屬,基因組長約9.6 kb,是單股正鏈RNA病毒,HCV基因序列呈多樣性,基因型約11種,亞型約80余種;HCV-cAg是由HCV基因組中最為保守的部分所編碼,國外資料研究顯示,HCV-cAg的基因型主要以1a和1b型為主,約占90%[4],許多研究顯示,HCV-cAg與HCV感染的早期診斷密切相關[5-6]。目前檢測HCV-Ab所包被的抗原主要包括HCV-core、NS3、NS4和NS5等,大部分的抗原為基因工程表達抗原,這是屬于第3代的技術,雖然其靈敏度和特異性都比較高,但是,由于不同廠家所使用的抗原質量和包被的各種抗原片段比例不同,因此,導致不同廠家檢測HCV-Ab的結果不完全相同,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情況;還有患者處于窗口期,HCV-Ab陰性不能排除丙肝感染的可能性;免疫功能異常的患者,產生低滴度或不產生HCVAb等。因此,對丙肝的篩查采用單一檢測HCV-Ab已經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如果采用HCV-RNA進行篩檢又因其價格昂貴且技術設備均要求高而限制其使用。
由表1可知,如果僅采用HCV-Ab對324例可疑標本進行檢測,則丙肝的陽性率為22.5%,在HCV-Ab陰性的標本中可檢出HCV-cAg陽性標本22例,漏診率達23.2%,說明應用單一方法篩查丙肝容易導致漏診,這與張磊等[7]報道結果相似;由表 1可知,如果同時檢測HCV-cAg和HCV-Ab,則丙肝的檢出率可達29.3%,與單獨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陳開慧[8]、楊靜等[9]和王燕等[10]報道相似,說明聯合檢測HCV-cAg和HCV-Ab可以提高丙肝的檢出率,防止漏診。
HCV-cAg隨著其方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利用HCV-cAg檢查有助于丙肝的早期篩查。由表2可知,在52例HCV-cAg陽性的標本中,HCVRNA的陽性例數為48例,HCV-cAg檢測結果與HCVRNA的符合率達92.3%(48/52),高于單獨HCV-Ab陽性符合率86.3%(63/73),這與Kato等[11]和Kesli等[12]的報道類似。研究表明,HCV-cAg在患者感染HCV后14~70d即可出現[5],其出現的時間僅比HCV-RNA晚約1 d[13],當患者體內產生HCV-Ab后則HCV-cAg會被中和而消失,有些免疫力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則不會產生HCVAb,從而可以在體內長時間存在。隨后ALT升高,大約2個月后,HCV-Ab出現。可以說,HCV-cAg和HCV-Ab聯合檢測縮短了窗口期,可以防止早期丙肝感染患者和免疫異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診。
綜上所述,HCV-cAg和HCV-Ab聯合檢測,有利于丙肝感染的早期診斷,且HCV-cAg檢測方法簡單,價格低廉,也易于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而HCV-RNA檢測可作為感染后的確診方法。丙肝感染應結合臨床表現綜合考慮,聯合檢測HCV-cAg和HCV-Ab可以防止早期丙肝患者和免疫異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診,避免醫療糾紛,值得推廣。
[1]Bostan N,Mahmood T.An overview about hepatitis C:Adevastating virus[J]. Crit revmicrobiol,2010,36(2):91-133.
[2]史璇.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8):845-846.
[3]Couroucé AM,Le Marrec N,Bouchardeau F,et al.Efficacy of HCV core antigen detection during the preseroconversion period[J].Transfusion,2000,40(10):1198-1202.
[4]Saeed M,Suzuki R,Kondo M,et al.Evalu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core antigen assays in detecting recombinant viral antigens of various genotypes[J].J Clin Microbiol,2009,47(12):4141-4143.
[5]Zeisel MB,Turek M,Baumert TF.Getting closer to the patient:upgrad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J].J Hepatol,2010,53(2):388-389.
[6]李會平.丙型肝炎核心抗原與丙型肝炎抗體聯合檢測在丙型肝炎診療中的作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3):1575.
[7]張磊,王卓妍,龔曉燕,等.獻血者HCV檢測模式的初步探討[J].北京醫學,2013,35(2):137-139.
[8]陳開慧.探討三種檢測方法在丙型肝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免疫學雜志,2011,27(4):319-321.
[9]楊靜,黃錦江,劉小琦.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檢測技術的應用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4):1567-1568.
[10]王燕,竇恒利,徐軍.酶聯法抗-HCV和HCV-cAg聯檢對丙型肝炎實驗室診斷的應用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3):279-281.
[11]Kato A,Takita T,Furuhashi M,et al.Association of HCV core antigen seropositivity with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regular hemodialysis[J].Nephron Extra,2012,2(1):76-86.
[12]Kesli R,Polat H,Terzi Y,et al.Comparison of a newly developed automated and quantitative hepatitis C virus(HCV)core antigen test with the HCV RNA assay for clinical usefulness in confirming anti-HCV results[J].J Clin Microbiol,2011,49(12):4082-4093.
[13]Eiras A,Franco E,Montoro JA,et al.HCV NAT(minipool RT-PCR)and HCV core antigen ELISA[J].Transfusion,2003,43(1):118-11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32
B
1009-5519(2015)22-3446-02
2015-08-25)
林文浩(1973-),男,福建寧德人,主管技師,主要從事醫學檢驗工作;E-mail:42012400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