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現狀以及其影響因素,為指導臨床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綜合防治提供更多的參考。方法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8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對患者口服降壓藥物進行分類調查,同時觀察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結果 高血壓病患者服藥75例(服藥率93.75%),有效控制51例(控制率63.75%),影響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頑固性高血壓、依從性較差、服用短效降壓藥、行為方式不良、白大衣高血壓等。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血壓顯著改善,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目前老年患者血壓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要認真對待影響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提高患者規律服藥率,有效控制血壓。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血壓控制現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會對患者腎臟、腦等靶器官造成一定傷害,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在我國,高血壓具有高發病率、低控制率以及低知曉率等特點[1],如何有效合理控制不同地區的高發病率是治療慢性疾病的重點。為分析探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現狀以及其影響因素,本位選取來我院就診的8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作為研究資料,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8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相關診斷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32±3.26)歲;Ⅱ級高血壓病患者有43例,Ⅲ級高血壓病患者有37例。
1.2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服用降壓藥種類(用法以及劑量)、對藥物的了解、患者一般情況、診療過程、不執行醫囑原因以及執行醫囑情況等。每天分兩個時段測量患者血壓(早7點、晚4點),連續測量10天(均由同一人員進行測量并將結果記錄)。患者依從性判斷標準:好:自覺按醫囑服藥并定期接受復診,接受醫護人員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規律;差:私自減少藥量且有漏服以及忘服現象,擅自換藥,日常生活不規律。對于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規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重新選擇藥物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之間的比較使用t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老年患者血壓控制現狀:高血壓病患者服藥75例(服藥率93.75%),有效控制51例(控制率63.75%)。影響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頑固性高血壓、依從性較差、服用短效降壓藥、行為方式不良、白大衣高血壓等。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血壓顯著改善,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 結 論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已成為影響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提升,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所以,有效控制高血壓,對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顯著意義[2]。
本文結果顯示,高血壓病患者服藥75例(服藥率93.75%),有效控制51例(控制率63.75%),影響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頑固性高血壓、依從性較差、服用短效降壓藥、行為方式不良、白大衣高血壓等,依從性較差可能與患者認知功能減退、對疾病不了解或者經濟基礎較差等因素有關。還有部分患者行為方式不良,如:長期吸煙、嗜酒、攝入過量鈉等,這些都導致患者血壓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控制[3]。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血壓顯著改善,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目前老年患者血壓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要認真對待影響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提高患者規律服藥率,有效控制血壓。
參考文獻
[1] 董 青,李 杰,劉娟娟,等.安徽農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7):
831-833.
[2] 霍立順.老年高血壓患病危險因素的分析[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1):84-85.
[3] 李學軍.老年高血壓發病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