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祥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療效。方法 對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并將其療效和采用西醫療法治療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中西醫結合組好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單純的西醫組治療前后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過治療后,中西醫結合組患者明顯好于單純的西醫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結合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西醫組的治療有效率,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優于單一采用西醫治療的效果,值得不斷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69 【文獻標識碼】B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高,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為了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效果,臨床開始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且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本文結合某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情況,分析一下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此病的效果,以此為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某院近年來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標準和納入本次研究的標準。按照隨機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中西醫結合組和西醫組,中西醫結合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5~82歲,病程3~20年;西醫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53~79歲,病程4~20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西醫組
采用西醫療法進行治療,主要包括:給予患者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部分患者給予激素、呼吸興奮劑及強心利尿。同時,進行相應的對癥治療,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2.1 中西醫結合組
除了采用上述的西醫治療方法外,還采用中醫療法,將小青龍湯作為基本方,主要成分有炙麻黃、白芍、桂枝、法半夏、干姜、五味子劑量均為10 g,細辛5 g,炙甘草8 g。另外依據患者病情進行藥物加減治療,如胸悶者加瓜萎10 g,薤白10 g,炒枳殼10 g;咳嗽強烈,痰液多、顏色白且稀者加炙枇杷葉10 g,廣陳皮10 g,炒白術10 g,云茯苓10 g。1劑/d,21天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若患者的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異常癥狀消失,檢查指標有了明顯的改善,則表示患者治療顯效;若患者的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異常癥狀有所改善,檢查指標有所變化,則表示患者治療有效;若患者的呼吸道主要癥狀和檢查指標沒有任何變化,則表示患者治療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中西醫結合組和西醫組治療前后PaO2、PaCO2變化情況,見表1。
3 小 結
在臨床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病情反復發作,且難以根治。在中醫看來,該病主要是外邪侵襲、痰濁內阻,導致喘氣困難[2]。為了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效果,本研究小青龍湯作為基本方,方中麻黃、桂枝能夠散寒、平喘、止咳,干姜、細辛溫肺散寒,法半夏化痰燥濕,五味子收斂肺氣,白芍調血,甘草扶正散邪。此外,對此類患者進行相應的西醫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肺部感染擴張氣道,改善肺通氣功能,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動脈高壓癥狀得以緩解,增強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自由基及氧化劑的損傷作用。由本次的研究結果可知,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優于單一采用西醫治療的效果,值得不斷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常增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33).
[2] 竇雪嬌,李素云.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