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碧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進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98例患者臨床資料,對其護理記錄和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本組98例患者介入手術治療成功率達100%。有3例出現血壓降低現象,采取相應處理后血壓回升;有2例出現穿刺部位腫脹;有5例出現睡眠障礙,采取相應處理后癥狀緩解。結論 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的觀察和科學護理,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心血管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介入治療體現出創傷小、恢復快、效果顯著的特點,因此在心血管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相應的,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是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提高其舒適度的重要手段,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還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減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率。本研究以98例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的護理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收治的98例心血管治療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齡19~85歲,平均60.5歲。冠脈造影54例,支架植入術22例,射頻消融術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14例,安置永久起搏器8例。
1.2 護理方法
1.2.1 手術前護理
1.2.1.1 充分的閱讀資料,掌握患者的全面情況
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情況做全面的了解,不但要了解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還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和科學判斷。
1.2.1.2 對患者進行術前教育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情況對患者進行術前教育。對于有關內容要充分講解,直至達到手術前令人滿意的效果為止。護理人員還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及時地做好心理護理,對病房和醫院的情況進行詳盡的介紹,盡最大努力消除患者的焦慮感和不適感,使患者盡快的適應環境,保持平靜的心情。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排盡尿液,減少飲水,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充分認識到飲水的重要性,并且積極督促患者多飲水,使造影劑更好的排出體外,有尿意時要及時排尿。
1.2.2 術中護理
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并認真記錄其藥物使用情況;與醫生密切配合,做好搶救準備措施,臨時起搏器、除顫器、急救藥品等要放在固定位置;手術過程中如發生緊急情況,則要遵醫囑準確、及時的執行。需要注意,一些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會由于身體暴露而感到失去尊嚴,因此麻醉及手術中要盡量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此外,需要注意,雖然患者看不到手術的情況,但是由于手術治療是局部麻醉,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保持清醒,會聽到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對病情的猜測、手術進展等情況,從而出現相應的心理波動,因此手術過程中醫務人員要盡量采用專業術語交談,以免對患者情緒產生不良影響。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表情進行密切觀察,主動詢問是否出現不適感,可以起到分散其注意力的作用,并且通過有效的心理支持,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2.3 術后護理
1.2.3.1 常規護理
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常規心電血壓監測,保持絕對臥床至少24 h,患肢制動至少12 h;由于長期臥床,患者非常不習慣,易產生腰酸背痛、渾身不適感,加之臥床后使胃腸蠕動減慢及排便習慣的改變,易造成便秘。拔除鞘管后要進行壓迫止血,至少20 min,以松后不出血為宜;需要注意,患者術后拔除鞘管時會產生疼痛感,加之患者自身存在的恐懼感,易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從而引發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拔管前護理人員要加強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疼痛感,使其做好心理準備,整個拔管的過程中要持續心電監護,配合醫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此外,要告知患者飲水的重要性,鼓勵其多飲水;患者大小便后要及時檢查敷料是否保持清潔、干燥,及時更換被污染的敷料。密切觀察術側肢體末端皮膚情況,以免由于包扎過緊對股動脈產生壓迫,從而導致下肢血運受阻、缺血或者壞死等。
1.2.3.2 并發癥護理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易出現尿潴留、失眠、迷走神經反射等各類并發癥。如發現術后患者低血壓,則要觀察是否有穿刺部位出血,如發現異常要報告醫生對抗凝藥劑量進行調整,或進行升壓治療;術前由于介入術后患者長時間臥床,易發生腹脹、便秘、尿潴留等,指導患者排便,按摩或熱敷下腹部,聽流水聲等,可有效解決尿潴留的問題;而睡眠障礙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腰酸背痛,不習慣床上排便導致排尿困難,再加之環境因素、患者自身精神心理因素等的影響,會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無睡眠感等癥狀,因此要加強患者的失眠護理,為其提供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嚴格探視制度,控制病房探視人數,以免影響患者休息[2];睡前可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比如播放舒緩的音樂、按摩等;如失眠癥狀嚴重,則可報告醫生酌情給予小劑量安眠藥物助眠。
2 結 果
由于醫生的精心治療及護理人員在圍手術期無微不至的護理,本組98例患者介入手術治療成功率達100%。有3例出現血壓降低現象,采取相應處理后血壓回升;有2例出現穿刺部位腫脹;有5例出現睡眠障礙,采取相應處理后癥狀緩解。
3 體 會
心血管介入治療是將導管插入血管內直達體內病變部位血管,再利用導管將診療劑或器械等輸送至體內較遠的病變部位,以對血管病變情況進行微創性診斷及治療。心血管介入治療屬于創傷性治療,具有其先進性,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治療過程中要加強圍術期的護理,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3],并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為其營造舒適、溫馨的環境,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與被尊重感,緩解其焦慮、恐懼心理,使其以最佳的身體狀態配合治療,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此外,還可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程潔敏,羅小玲.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09,12(7):2092.
[2] 馬玲玲,于清波,孫銀霞.一例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成功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18(7):1723.
[3] 王愛琳.心血管病患者299例介入治療的觀察和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5):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