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航
家庭教育投入與兒童學習表現的關系研究
吳航
本研究來源于武漢市的調研數據,首先,描述性分析了兒童學業表現的特點,其次,進一步研究分析了家庭教育投入對兒童學業表現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1)女生的學業表現相對于男生較好;兒童在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相比較,兒童學業表現相對較好;所處的學校環境越好,兒童學業表現就越好。(3)盡管個人、家庭夫妻關系、學校環境對兒童的學業表現有預測作用,但是家庭教育投入對兒童學業表現有更強的預測性。具體體現在:家庭教育物質和人力投入越大,兒童的學習行為就越好。
家庭;教育投入;學習表現
關于學業表現的研究,不同學科從不同視角研究,其中,以教育學領域最多,側重于家庭環境對其學習行為和學習表現的影響關系的研究與分析。涂曉慈(2005)運用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對家庭環境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中國家庭教育存在是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對學習成績過于重視,忽視學生的其他方面培養;家庭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建議建立學習型家庭關系。宋濤(2006)分析家庭因素對初中生學習狀況的影響,研究得出家庭經濟條件越好,學習越好;家庭的親子溝通越好,家庭氛圍和諧,學生的學習表現好,總體上來說,家庭的經濟狀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李曉麗(2008)通過對小學生對象進行研究,發現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家庭結構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對子女學習成績態度等方面對學生學業表現的養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綜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客觀環境因素對于其學習行為和學業表現的影響,家庭環境因素對于學業表現的影響討論較少,而研究家庭教育主觀投入與兒童的學業表現相對就更少。本研究將以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家庭教育投入和學業表現的特點,其次,進一步分析家庭教育投入對兒童的學業表現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家庭教育主觀投入與家庭客觀環境因素有關系存在直接的關系,經濟條件更好的家庭,家長更有條件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教育資金,經濟條件優越家庭的子女能更容易接受優質的基礎教育。如梁雪峰等(2006)、吳春霞等(2008)研究發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地位的不同,其家庭教育經濟投入呈現較大顯著性差異。孫志軍等(2003)研究也認為,在父母當中,特別是父親的教育程度較母親更能夠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由此可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對子女的學業成績具有顯著的正影響,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學業成績越高。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武漢市的調查數據,采用系統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在小學抽取五、六年級152名學生,中學抽取七、八年級465名學生,其中,男生351名,女生266名,總計617名學生。從收集的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問卷由兒童父親填寫的51.3%由兒童母親填寫的占47.6%,其他的占1.1%其中,上過小學占10.7%,上過初中占52%,上過高中或中專占27.3%,大專7.3%,大學本科及以上占2.6%,未上學占0.2%。
1.家庭教育投入的定義及操作化:家庭教育投入是指是指父母為孩子發展提供的一系列教育資源、活動、機會,如學習資源、直接的教育活動、擴展性的學習機會。國內研究者在描述現階段家庭教育投入的現狀及問題時,按照教育投入的形式將家庭教育投入劃分為經濟投入和時間投入,分別代表父母為孩子教育花費的金錢和參與孩子教育活動的時間。劉秀麗(2012)認為經濟投入可能間接影響兒童的發展,時間投入則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本研究將結合兒童問卷和家長問卷,結合以往的研究,將家庭教育投入分為家庭教育物質、人力投入來分析。具體計算方法是:先對每個問題、每個選項進行賦值(介于0和1之問),然后將各問題得分相加,即為各個維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教育物質投入越多,人力投入越大。
2.兒童學業表現的概念及操作化:翟冉(2009)將兒童學業表現分為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結果三個維度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得出家庭的親子關系模式與家庭期望所形成的權力關系對學生學業表現形成有著重要影響。本研究將借用這一維度劃分,將學業表現分為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的重要性、對待知識的興趣)、學習行為(課堂上的表現、課后閱讀、作業完成)、學習結果(學習成績)。具體計算方法是:先對每個問題、每個選項進行賦值(介于0和1之問),然后將各問題得分相加,即為各個維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習動機越明確,學習行為越良好,學習結果越好。
1.兒童學業表現的特點分析
表2學業表現各維度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夫妻關系、學校環境的差異檢驗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表2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兒童學業表現的三個維度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夫妻關系、學校環境存在不同的差異。兒童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在性別差異顯著,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學習結果在年級上存在差異,獨生子女結果高于非獨生子女。兒童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在年級上差異顯著,小學時期的兒童顯著高于初中時期的兒童。學習行為在夫妻關系上有顯著性差異,夫妻關系融洽的顯著高于夫妻關系沖突的。兒童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在學校環境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學校環境好的兒童學業表現顯著高于學校環境差的兒童。
2.家庭教育投入和兒童學業表現關系分析
表格2家庭教育投入對兒童學業表現的回歸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第一層回歸分析顯示,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夫妻關系、學習環境對兒童學業表現產生影響。在學習動機模型中,F值為12.48,達到及顯著,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學校環境與其顯著,夫妻關系不顯著。在學習行為模型中,F值為29.16,達到極顯著,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夫妻關系、學校環境都與其顯著。在學習結果模型中,F值為14.26,達到極顯著,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夫妻關系、學校環境都與其顯著。
具體表現在,在學習動機上,女生、年級越小、學校環境越好,兒童學習動機越明確。在學習行為上,性別、年級、學校環境與其顯著,具體來說,女生、年級越小、夫妻關系越好,兒童學習行為越好。在學習結果上,性別、獨生子女、年級、學校環境與其極為顯著,表現在,性別、非獨生子女,年級越小,學校環境越好,兒童取得學習結果越好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層在控制了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夫妻關系、學校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之后發現,家庭教育投入各個維度對兒童學業表現三個維度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在學習行為模型中,回歸方程的擬合度來看,F值29.36,達到及其顯著,具體而言,兒童家庭教育物質越多,人力投入越大,其學習行為就越好。
1.兒童學業表現的表現在男女性別、兒童所處的學習階段、學校環境三個方面呈現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在:女生的學業表現相對于男生較好,無論所處的學習階段不同。兒童在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相比較,兒童學業表現相對較好,兒童的學習學習并未呈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學業表現有所改善。兒童所處的學校環境較好,兒童學業表現就較好,原因在于學校環境為兒童學業表現的培養提供了基礎條件。
2.盡管兒童個人、家庭夫妻關系、學校環境對兒童學業表現有預測作用,但是家庭教育投入對兒童學業表現有更強的預測性。具體體現在:家庭教育物質和人力投入越大,其學習行為就越好。
[1]梁雪峰.喬天文.城市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06:04.
[2]李曉麗.小學生學業表現的調查[D].重慶:西南大學,2008.
[3]劉秀麗.城市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家庭投入研究[M].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4]宋濤.家庭因素對城市初中生學習的影響—對武漢市526名初中生的調查分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5]涂曉慧.影響城市未成年人學習行為的家庭環境因素分析[D].武漢:武漢大學,2005.
[6]吳春霞.王善邁.階層差距與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一一來自北京市初中的經較教據[J].教育與經濟,2009:04.pp1-5.
[7]翟冉.中學生學業表現的家庭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
吳航男,(1988-),漢族,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兒童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