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手足口病采用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將近兩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34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以患兒住院時間單雙數為依據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7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單純干擾素治療,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加行炎琥寧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給予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干擾素;炎琥寧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志碼】A
我院為探討干擾素聯合炎琥寧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效果,對接收的134例小兒受阻口病患兒行單純干擾素治療及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兩種治療方式,且效果顯著,其具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接收的134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兒74例,女性患兒60例,患兒年齡最小為16個月,患兒最大年齡為52個月,平均年齡為36.4個月;患兒病程最短為3d,最長8d,平均病程為4.3d;以患兒住院時間單雙數為依據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7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方法:對照組67例患者采用單純干擾素治療,即給予患者8萬IU/kg干擾素肌肉注射治療,一天一次。觀察組67例患者則采用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干擾素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即將10mg/kg·d炎琥寧溶于10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治療,一天一次。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療效判定:顯效:患兒治療兩天內其體溫明顯降低,患兒食欲明顯改善,且其口腔疼痛癥狀消失,經針對性治療后其內潰瘍癥狀在5d內變淺并愈合;有效:治療3d內患者體溫明顯降低,食欲顯著改善,且患者口腔疼痛癥狀消失,經針對性治療后其內潰瘍癥狀在5d內變淺并愈合;無效:治療72h后患者食欲。口腔疼痛癥狀均無明顯改善[1]。
統計學分析: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34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處理,組間比較則展開x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性顯著,記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患者采用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后其總有效率為97.0%,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干擾素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5.1%,兩組患者比較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67例患兒中4例患者輸液后出現皮疹現象,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對照組67例患兒中2例患兒輸液后發生皮疹現象,3例患兒發生嘔吐現象,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兩組患兒比較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手足口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引起該病發生的腸道病毒較多,其中較為常見的病毒為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患者多為年齡小于5歲的兒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口痛、低熱、顏色、口腔、手、足等部位有小皰疹或小潰瘍現象發生[2]。通常多數患兒可在一周左右自愈,而部分患兒則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肺水腫等并發癥,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兒死亡,嚴重影響著患兒的健康發育及生命安全[3]。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以促進患兒健康成長發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干擾素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常用藥物,其是由DHA重組技術研制的一種水溶性蛋白質,該藥物具有良好的抗DHA效果及抗RNA病毒效果,可有效的阻止受感染的細胞病毒傳播到其他細胞中。另外,干擾素在增強細胞活性、抗病毒及消滅病毒方面都有著較高的價值。因此,給予手足口病患兒干擾素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炎琥寧則屬于植物提取精華,該藥物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鎮靜、抗感染作用,可有效對細胞的吞噬功能進行抑制,對阻止病毒再次合成有良好的效果。臨床研究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就說明給予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秀芬,胡小霞.利巴韋林聯合熱毒寧治療148例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健康研究,2014,(02).
[2] 利漢其,廖友明,白翠芬等.喜炎平聯合金喉健噴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08).
[3] 王凌飛,趙文雷.利巴韋林聯合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