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桂 朱昱
【摘 要】動畫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科技與藝術的高度結合,中國動畫電影與國外相比,在內容表達、題材選擇、藝術形象等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只有虛心學習,取長補短,發揚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能讓中國動畫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外動畫電影;創作風格;差異
一、歐洲的“動畫藝術短片”
歐洲喜歡在動畫電影上進行研究和探索,較少有動畫連續劇的產生,故有“動畫藝術短片”之稱,其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動畫故事的主題、內容以及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哲理以精煉的手法、獨特的構圖、飽滿的色彩呈現出來。
歐洲動畫電影以法國的比較突出,法國因其悠久的歷史使其有極強的革命性,而法國是世界文明的浪漫之都,法國人天性浪漫,懂得享受生活和愛情,這樣的革命性特色和浪漫天性在法國動畫中也顯現出來。歐洲動畫對畫面追求簡約、懷舊,更多的是追求內容上的飽滿,用較短的時間表現出蘊含的哲理和思想,雖說場面不大,但往往引人深思。
二、崇尚自由,個性的美國動畫電影
提起美國的動畫相信我們立刻就能想到很多,如《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美國的動畫市場非常成熟,在世界動畫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民族眾多,各個民族在艱苦開拓過程中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民族特征,崇尚獨立自主、自由平等喜歡冒險且富有創新精神。美國動畫電影的題材豐富多彩,題材選擇不受時間、地域、語言以及民族的影響,他們從世界各國的名著和傳說故事中選擇題材和角色形象,并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創新,使動畫電影顯得生動而有新意。如《功夫熊貓》、《格列佛游記》等,它們不僅帶來了商業價值,更通過宣揚影片中的思想創造了文化價值。
美國人民有很強的英雄主義情結,所以動畫作品也體現出超強的個人意識,往往一個人經過艱難困苦后終于學成一身的本領,然后由他來拯救“世界”,這個世界包括同伴、人類甚至是地球宇宙等,很少拘泥于傳統的套路,給人一種新奇的結局。如《超人總動員》講述的是偉大的超人特工先生巴鮑伯退休后為拯救人類而重出江湖的事。
三、唯美、清新、有獨特民族文化風格的日本電影
日本動畫一般比美國動畫的內容深,題材面也廣,日本動畫的題材多選自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河童之夏》中的河童是日本民間傳說中久負盛名的傳奇生物之一。[1]但日本的文化歷史并不悠久,所以他能放開手腳將外來文化吸收并融入本國的文化之中,然后創造性的重新演繹,變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動畫電影作品。如堪稱日本動畫史里程碑的影片《白色傳》就是我國的民間傳說,《鋼鐵神兵》參考了希臘神話以及中國靈獸傳說。
日本動畫既寫實有靈動唯美,讓人看著很舒服,容易讓人接受,其中又能讓人感覺到淡淡的哀傷。如宮崎駿大師的《天空之城》,新海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等,曾經看到一篇對《言葉之庭》影評,“每一幀畫面都可以截圖下來做桌面背景,畫面色彩搭配完美到極致”,大概這就是日本動畫魅力的所在吧。
四、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動畫電影
我國歷史悠久,文明璀璨,因此我國的動畫電影離不開傳統藝術的熏陶,創造出眾多優秀作品,日本動畫在早期發展時曾深受中國動畫影響。我國動畫的題材主要有神話、傳說、童話、寓言故事等,以兒童為主要的受眾群。中國動畫曾生產過一大批令世界震驚的優秀動畫電影,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由于諸多原因我國動畫在20世紀90年代跌入了低谷時期,中國動畫市場上充斥著日本和美國的動畫。
中國動畫的設計風格也深受中國傳統元素所影響。如《小蝌蚪找媽媽》以我國傳統的水墨畫藝術呈現;而《大鬧天宮》里面的主角孫悟空的造型深受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傳統元素所影響,還有具有佛教繪畫風格,借鑒敦煌壁畫形式的《九色鹿》。因此中國動畫設計風格同樣跟其它各種藝術一樣,講究的是思想和意境。
五、中國動畫電影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異
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國與國外的動畫發展也各有不同。東方文化藝術講究含蓄、神秘,而西方講究自由、寫實。
在題材上,我國的動畫電影的題材較為單一,在處理題材時往往喜歡遵照故事的原型,直接還原故事的本來面貌,將原有故事的核心與精髓再現,使我國的電影作品表現出凝雨的民族特色,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也使得我國動畫缺乏創造性,甚至有更多的說教動畫,只有少數片子能達到良好的娛樂效果。國外動畫電影的題材多樣,且注重原劇本的創新與改編,無論這些題材來自哪個國家,都會進行美國式價值觀的改編重新呈現。[2]
從藝術形象上看,外國動畫電影的藝術造型總是造型新穎,個性十足。他們往往有簡單獨特的名字,有著特殊或可愛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如《怪物史瑞克》中白天晚上不一樣臉的公主,顛覆了以往傳統的公主形象,還有會說話、會唱歌,其饒舌功力不亞于痞子阿姆的驢子。《冰河世紀》里那只肚子大,腦子不大好使卻永遠為了松果拼命的小松鼠,雖然在電影里的戲份不是很多,但每次它一出現,總會笑料百出,讓觀眾很容易記住。而中國動畫電影的人物設定往往比較簡單和模式化,其中的動畫形象多來自于我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故事,不免重復,缺乏新意。
從畫面質量來看,美國動畫電影的畫面質量采用新的技術特效手段,無論是二維、三維,還是在剛發展的3D技術上的立體動畫,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使其他國家望不可及。而日本以二維動畫為主,強調的是配樂與畫面精美的搭配。我國在三維時代來臨后,國產動畫的技術也有所提高,但畫面效果與國外相比仍然欠佳,有的動畫畫面效果還沒有游戲動畫好,粗糙的人物造型,簡單的色彩搭配,不協調的配樂,無法讓人產生美的享受。[3]
從近兩年國內動畫的發展不難看出,我國的動畫電影已經在向國外虛心學習,努力探索,尋找新的創作思路。雖說2013年的出現的“烤羊事件”[4]對中國整個動畫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但相信以后我國在動畫創作以及營銷等在各個方面的經驗會更豐富,創作出更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
參考文獻:
[1]王莉.中日動畫電影創作風格之比較[J].蘭州大學.2012.5
[2]楊銳.中外動畫電影的創作比較[J].影視評論.2012.12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