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濤
摘 要: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業態憑借其電子商務和信息數據的優勢,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強勁的“鯰魚效應”,正在改變著傳統商業銀行的思維方式和經營服務模式。商業銀行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與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實現傳統業務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升級,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新型服務模式,全方位的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競爭策略
近年來,互聯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各大產業,深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催生出“互聯網+”這種新的經濟形態。2014年,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因其快捷方便、交易成本低等優勢,一度成為老百姓的新寵?;ヂ摼W金融的興起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構成了很大威脅,敲響了商業銀行改革的警鐘。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型金融模式,謝平等定義互聯網金融模式為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網絡信貸、眾籌籌資、網上理財等模式,滲入到了傳統銀行的各項業務。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搶占銀行支付市場,類余額寶產品的出現致使商業銀行存款搬家,顛覆了銀行低息攬儲高息轉貸靠存貸利差實現低成本信用擴張的生存環境。互聯網金融由于支付快捷方便、信息不對稱程度低、資源配置效率高等優勢迅速蠶食著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
中國平安的董事長馬明哲說到,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傳統金融企業,而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科技企業?;ヂ摼W金融這種全新的商業經營模式因其互聯網技術加之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1.互聯網金融弱化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角色
商業銀行作為信用中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以存款的方式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并以貸款的方式使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有力的保證了資金的流動性和贏利性。其主要利用在債權債務清償活動中人們在時間上的不一致和在空間上的分離來實現贏利,然而,互聯網的出現彌補了在資金融通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而且更加的方便快捷,成本低,所以人們更愿意選擇互聯網金融。此外,互聯網金融準入門檻低,操作流程簡單,能為許多無法在銀行取得貸款的中小企業和個人等提供資金,這種親民化的姿態受到了老百姓的熱捧,一旦形成一定規模,就會對商業銀行的信用中介角色產生威脅。
2.互聯網金融替代商業銀行的支付功能
過去,商業銀行一直處于支付功能的壟斷地位,并將其作為主要的贏利模式之一,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大力發展衍生出來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主要有支付寶等,不僅具有支付功能,還將多種銀行卡的支付方式有效整合在一個界面上,使得網上交易更加方便和快捷,銀行支付功能被曝冷門,第三方支付平臺替代銀行支付成為必然。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4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企業互聯網收單交易額規模達到18641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3.5% ,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打破了銀行業的支付結算壟斷格局。
3.互聯網金融侵蝕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
商業銀行主要以存貸利差來獲取利潤,對中間業務的創新比較匱乏,贏利模式單一。隨著第三方支付和網絡信貸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都面臨著新的競爭。存款利率大大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余額寶的推出,一度導致銀行存款搬家現象嚴重。此外,中小企業是有著巨大潛力的長尾市場,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中小企業占企業總稅收的60%,而致力于中小企業信貸的阿里小貸將會分流銀行的客戶群,對銀行的利差收入來源造成嚴重影響。
三、商業銀行的競爭策略
互聯網金融雖然風起云涌,在金融模式上顯示出了很強的創新性和競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商業銀行的現有經營模式造成了沖擊。但是商業銀行依然具有資本雄厚、客戶資源豐富、風控體系完善、物理網點廣泛等可利用的優勢。商業銀行應該積極抓住機遇,利用“鯰魚效應”提升競爭優勢。
1.與互聯網科技企業強強聯合,進軍電商平臺
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商業銀行應該積極和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以實現共贏。商業銀行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高科技和組織模式實現產業升級,而且可以借助互聯網企業平臺共享用戶信息與數據,拓展客戶規模,精準匹配客戶需求,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和降低運營成本。此外運用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社交網絡,大數據處理能力,云計算技術以及搜索引擎來提高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服務方面的資金處理效率和信息流整合能力,從而推出更好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2.加強金融行業互聯網化,降低經營成本
商業銀行雖然擁有密集的物理網點,但其互聯網進程甚是緩慢,被互聯網金融捷足先登,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快互聯網進程,逐步朝向多元化、線上化、虛擬化方向發展,扭轉其被動局面。首先,充分利用移動通訊技術,打造移動終端業務一條線,逐步涵蓋手機銀行、短信銀行、微信銀行、個人網上銀行等一系列移動金融產品,以移動支付為核心,力爭做到客戶所有金融服務實現系統內封閉循環。其次,金融機構聯合打造超級互聯網金融平臺,超級平臺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各個領域的金融服務,任何消費者都可以在超級平臺上登記注冊、開展業務,共享超級平臺的一站式服務。
3.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新型經營服務模式
商業銀行應該在順應其發展趨勢的同時充分發揮金融服務的比較優勢,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提高服務效率和用戶參與度。一是積極運用各類社交平臺,搜集和分析目標客戶生活習慣、消費偏好等外部數據,為目標客戶主動推送定向、精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二是重塑業務流程,高效配置資源。應以客戶為中心,精簡業務流程,減少銀行卡申請,貸款申請等審批環節,使其智能化。三是借助“大數據”增加獲取客戶能力。銀行機構應重視挖掘“大數據”價值,將多部門重疊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信息共享和信息的交叉提供,更加精準的實現數據篩選,降低獲取客戶成本。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周慧.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A].金融觀察,2013(12).
[3]邱峰.互聯網金融沖擊與商業銀行應對[J].金融會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