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梅 劉傳勤 曲永鵬 王昀博
摘 要:龍舟運動是集健身、娛樂、文化、競技于一身,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上游的精神。近幾年我國龍舟運動發展迅速,前景十分廣闊,龍舟運動的發展正由民間的、傳統的、經驗化的向著專業化、競技化、科學化的方向轉變。但是龍舟運動的整體發展同樣存在著嚴峻挑戰,整體水平不高,辦賽條件差,市場開發運作不足,高素質人才缺乏。本文從健全組織,加強人才建設,提高辦賽質量,加強市場開發等方面思考龍舟運動發展的問題。
關鍵詞:龍舟運動 發展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00-00
前言
龍舟運動是一項集眾多劃手依靠單片槳葉的劃槳作為推進方式,運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劃水,推動舟船前進的運動。[1]龍舟運動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龍舟多是作為民間體育活動自然發展,直到1976年在香港舉辦第一屆國際龍舟邀請賽,掀開了競技龍舟發展的序幕,從此龍舟運動由民族傳統體育開始向現代體育轉型。近年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龍舟邀請賽和公開賽,特別是自2011年中華龍舟大賽的運作,我國龍舟運動進入一個全新的快速的發展階段,但我國龍舟運動的發展同樣存在的巨大的困難與挑戰。
1中國龍舟運動的發展現狀
龍舟文化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最早僅以傳統活動的形式在南方地區開展,1976年香港龍舟邀請賽是我國現代龍舟發展的開端20世紀80年代末,龍舟運動進入了北京市和天津市【2】,自此龍舟逐漸走向北方乃至全國。
中國龍舟協會成立以來,龍舟活動與競賽從以往的區域性逐漸向全國蔓延開來,發展至今除西藏、新疆之外的全國所有省份都有龍舟運動的開展,每年龍舟協會和大學生體育協會舉辦的全國性龍舟賽事30余場,各地方自主舉辦的龍舟賽事上千場。例如全國龍舟錦標賽、全國龍舟公開賽系列賽、世界大學生龍舟邀請賽、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等一系列高水平龍舟賽事,特別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社體指導中心、中央電視臺共同打造的“中華龍舟大賽系列賽”極大地推動了龍舟運動的發展。
2 中國龍舟運動面臨的問題分析
2.1整體水平偏低,地域分布不均衡
由于龍舟運動受歷史、氣候等問題制約,龍舟運動存在明顯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龍舟運動在南方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龍舟運動開展十分廣泛,廣東龍舟隊伍多、水平高(如表1)。相比之下北方地區龍舟文化基礎薄弱,參與運動的人員多為企事業單位職工、普通百姓、學生等業余人員,水平較低,且北方氣候寒冷,龍舟競賽等活動多集中在端午節前后。
表1 2011年—2013年重要全國性龍舟賽事冠軍分布表
總場次 廣東隊伍 長江以南地區隊伍 長江以北地區隊伍
中國龍舟公開賽獲得冠軍場次 20場 15場 4場 1場
中華龍舟大賽獲得冠軍場次 13場 10場 2場 1場
2.2缺乏高素質人才和科學統一的管理
雖然近幾年龍舟運動發展迅速,但教練員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多為經驗傳承,缺乏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嚴重缺乏科學理論基礎,并且參與人員多為業余從事龍舟運動很難進行科學統一的管理。
2.3龍舟運動人員結構老化,后備人才匱乏,國際大賽成績出現瓶頸
在我國龍舟運動屬于群眾體育項目,并沒有一套科學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據中國龍舟協會統計,現在全國常年參加訓練比賽的隊伍有30多萬支,但絕大多數都為業余隊伍,人員結構老化嚴重,后備人才匱乏嚴重,以往參加世界性龍舟賽事都是由中國龍舟協會選派優秀的地方隊伍參賽,但現有的龍舟運動員很難在愈發激烈的國際賽場上具有競爭力。
2.4賽事運作機制陳舊,市場開發運作能力不強
由于計劃體育機制的沿襲使得龍舟協會習慣了依靠地方政府辦賽的模式,這與市場經濟體制“靈活多變,按需分配”的資源模式相去甚遠[3]在這種辦賽體制下很難提高群眾和社會團體參與龍舟賽事的積極性,制約著中國龍舟運動的發展。
3中國龍舟運動發展的對策分析
3.1抓住機遇,提高整體實力
龍舟競賽成為廣州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正式比賽項目,中央電視臺對“中華龍舟大賽”的直播,對于龍舟運動的傳播,產業發展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始,加強北方高校龍舟建設,擴大龍舟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增加北方龍舟運動人口,提高全國龍舟整體實力。
3.2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建立龍舟科研基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訓練與競賽的科技含量;與高校進行合作,鼓勵相關人員圍繞龍舟運動的教學、訓練、比賽等環節進行研究,為競技龍舟提供相關理論依據,;進行教練員培訓,掌握科學的訓練理論與方法,培養適應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的專業教練隊伍。
3.3吸引人才并建立多元化運動員培養結構
推動龍舟運動的職業化進程,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地方興辦職業龍舟俱樂部,完善運動員獎勵機制,吸引年輕人才參與龍舟運動;加大高校龍舟隊伍建設力度;與其他水上訓練隊伍合作,形成職業龍舟俱樂部,業余龍舟俱樂部,高校,專業水上訓練隊“四位一體”的訓練格局,保證龍舟運動后備人才培養渠道的多元化。
3.4保護龍舟傳統文化,促進現代化龍舟發展
加強龍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力度,確保龍舟在走向世界、走向現代的同時保持中國傳統特色,增加龍舟賽前的祭祀流程,利用傳統特色吸引眼球,更好的為龍舟現代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中國龍舟運動近年發展迅速,影響日益加深,龍舟運動的國際化、競技化給中國龍舟帶來機遇,但中國龍舟隊伍地域分布不均衡、人員結構老化、參與人群素質不高、理論基礎薄弱、賽事運作機制陳舊、市場開發能力弱等歷史遺留問題仍然嚴重制約著中國龍舟運動的發展。因此要“南舟北移”,提高全國隊伍整體實力,加強人才培養,加大科研投入、推動龍舟市場化產業化,在保護龍舟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促進龍舟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振杰.我國高校龍舟運動課程體系的初步研究.科學大眾,585
[2] 簡波,齊瑩.龍舟運動的體育無形資產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5):31~32.
[3]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體育產業現狀趨勢與對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聶曉梅(1990.10),女,湖北人,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