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的優勢,對新聞攝影的發展趨勢作出了展望,同時對如何應對數字時代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手機 媒體 新聞攝影
中圖分類號: 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00-00
1便攜式數碼設備對新聞傳播帶來的促進
1)手機不再是一個簡單通話的通訊工具。隨著3G、4G技術的普遍運用,一部普通的手機具有拍照、微信、通話、短信、電視收看等功能,融合了多種媒體收發功能,手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和傳輸信息,手機從受眾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要求傳輸與自主選擇查閱,具備了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在新聞發生的不確定性面前,無所不在的手機用戶與有限數量的專業新聞攝影人相比,具有更強的實時捕捉瞬間消失新聞的優勢,普通手機用戶可以立即利用并不專業的手機拍攝正在發生的事件,為記錄真實事件帶來極大便利。同時,手機用戶用受眾的視角加上自身真實的感受去觀察和記錄現實情景,讓其他受眾能更加真實的感受現場的場景,使得新聞的記錄與傳播帶給受眾的現場感反倒比專業新聞采集人記錄的新聞更加強烈。
2)手機的信息采集與傳播功能為新聞從業人員展開工作帶來了便利。手機短信、微信與傳統媒體互動已經非常普遍,普通手機用戶通過手機拍攝圖片、編送信息與媒體平臺建立聯系,在豐富節目內容的同時,也為新聞工作者迅速了解最新發生的新聞帶來了方便,專業攝影記者可以在得知新聞事件發生時,采取恰當的方式介入新聞的采集。一是可以趕到事件現場,直接參與事件的報道,為受眾提供專業的新聞采錄作品。二是可以通過與現場普通手機用戶建立實時聯系,利用他們在事情現場的優勢和自身專業能力,指導手機用戶采錄新聞,抓住新聞眼、把握新聞線。三是,新聞從業人員可以利用手機的信息傳輸功能,將采集到的新聞素材傳回媒體,也可以通過E-mail、微信等形式與現場人員進行交流,將獲取的信息編輯整理送回媒體進行專業發布,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手機日益成為受眾與媒體之間的重要橋梁。以往受眾在接受節目中的內容時找不到方便的渠道及時向媒體反映自己的要求和對正在發展的新聞的感受等,而媒體同樣沒有什么合適的方式獲知受眾的要求,手機強大的實時通訊功能在受眾與媒體的互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受眾將意見可以快捷傳遞給節目制作者,使媒體工作人員能夠直接了解到受眾的要求與對新聞作品的評價,廣泛的互動也使得受眾感到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感到自己在新聞事件發生與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得到肯定,激發了進一步參與新聞事件的積極性。通過手機直接訪問互聯網,直接激發了二者的融合,相互促進二者功能的進一步發揮,用戶通過表達的建議在互聯網平臺上可以直接得以體現,傳統媒體主持人通過選讀或文字滾動播出,與手機用戶進行互動交流,直接促進了新聞的親民性,接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也增加了媒體的接受度。
2便攜式數碼設備對新聞傳播帶來的沖擊
1)新聞、攝影從業人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手機等便攜式數碼設備給新聞攝影、攝像帶來有力的促進,同時也給新聞采制人員帶來巨大的沖擊。由于便攜式數碼產品功能日臻完善,性能日趨提高,采集實時新聞事件對于非專業人員變得日益簡便,由于手機拍攝及攝影愛好者的拍攝水平已逐漸成熟,其采制的作品成功率很高,作品質量完全符合媒體的需求,媒體及其他部門采用他們的作品數量日益增加,給專業的新聞攝影記者帶來巨大的壓力。
2)對媒體的編審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提高使圖像處理變得簡單容易,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即可通過相應軟件對其采集的數字作用通過改變亮度、銳度和色彩等,從而達到對畫面內容的增減、修改、移位和合成或篡改,而通過專業或準專業的軟件修改過的數字作用的鑒別難度卻相當大,一個受過專業編審訓練的媒體工作人員為搶時間、搶進度,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大量的數字作品中中選出適合的作品已經很難,而僅通過正常編審設備去識別越來越逼真的假作品,則變得難上加難。
3)個人直接發送的真假難辯信息直接干擾了媒體新聞報道。互聯網已成為受眾獲取實時信息的重要工具,而手機等便攜數碼產品使用者直接發送到互聯網的信息,由于其具有快速的更替性,往往極易吸引廣大受眾的關注,但是普通受眾由于其受各種條件限制,使他們通過掌握的有限信息判別事件真相難度加大,尤其是在個人發布的信息與政府主辦的官方媒體不一致時,或者官方媒體節奏稍慢,或者官方媒體沒有消息時,受眾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選擇相信個人發布的消息,不僅干擾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工作,同時,也削弱的傳統媒體,尤其是官方媒體行業權威性的質疑,損害了新聞從業者和大眾媒體的公信力。
3針對虛假數字信息的應對之策
1)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通過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和加大制裁力度兩個方面,維護新聞傳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是通過宣傳的感染作用,使一些個人想通過夸大、虛構、歪曲事情真相來達到不良心理需求者自覺止步。另一方面,是通過強有力的刑事法律制裁、民事法律索賠,堅決打擊蓄意造假者,給其他人敲響警鐘。
2)健全并嚴格履行行業準入的審查機制。堅持和維護新聞采集的真實性原則,強化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業相關機制,才能保證一個良好的媒體環境。如果通過一個專業的新聞媒體機構發布出虛假新聞,對受眾的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比起個人發布的虛假新聞產生的影響更環,因此,要健全新聞類媒體、網站的建立與運行基本制度,并嚴格進行準入的審查,嚴厲進行虛假新聞事件的責任追查,確保新聞報道方向不出偏差。
3)提高專業媒體和專業人員的全面素質。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遵循行業行為規范,加強自律。從業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應當按照規程認真核實消息、圖片、資料的來源,采取多種方式對獲得的新聞素材進行核實,杜絕虛假不實的報道,確保新聞事實準確。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又能從眾多的新聞素材中發現虛假信息,將其果斷摒棄,保證直接新聞信息準時送到受眾眼前。
參考文獻:
[1].馮豪博.數字媒體對時代新聞觀的新變化.當代傳播.2009-05-15
[2].陳沿儒.數字媒體時代新聞觀變化分析.電子世界.2011-11-15
[3].沙睿.淺析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今傳媒.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