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
【摘 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對高職生的不良影響已引起了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擔憂。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存在不懂管,不敢管進而不愿管現象。本文深刻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探討解決的對策,尤其是希望國家從立法層面對大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必要的規范。
【關鍵詞】高職生;手機;濫用;立法
智能手機因其豐富的內容,強大的功能在給人們帶來無限方便的同時,也給社會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利用手機詐騙,因為過度玩手機而身亡的事件不時見于報端。更讓人擔心的是,智能手機在高職院校的普遍使用所引起的負面后果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嚴重不安。本文介紹了手機在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幾種主要不良后果,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對策,特別希望引起立法者的重視,盡快制定針對高校學生使用手機的法律法規。
一、不良后果
(1)盲目攀比,安全隱患大。大學生的盲目攀比現在不僅體現在穿著上,使用什么牌子的手機也越來越成為很多大學生的攀比對象。為了滿足虛榮心,不少大學生不惜一切買高端貴重的手機。武漢某高校播音專業大二陳姓學生花費4000多元買了一部蘋果5S手機,原因在于該生發現班上30名同學中,使用蘋果手機的竟有14人。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的他,為面子辦理貸款購置手機,現在不得不每個周末都通過兼職還利息。使用手機的潛在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太原一女大學生公園獨自散步被強暴,主要的原因在于該生當時沉浸于手機音樂,根本沒有注意到其面臨的危險。石家莊一位女大學生微信交友不慎慘遭綁架并被殺害。
(2)性格怪異極端。手機交友,手機游戲,充斥著玄幻內容的電子書等讓很多高職學生陷入一種越來越遠離現實卻越來越虛幻的世界。現實的學習壓力,對未來的焦慮,友情或愛情的困惱使得他們寧愿活在虛無縹緲的天堂。各類因手機引起的心理疾病如手機強迫癥和手機綜合癥等使得很多學生精神處于亞健康狀態。表現在偶有手機沒帶在身邊時,便心煩意亂,無心學習。一些性格本就孤僻、缺乏自信的學生,更是寄希望于打手機來減輕自己的孤獨感或者尋求安慰。
二、原因
造成高職生沉迷于手機的現象原因很多,除了智能手機本身誘人的功能外,還有以下幾點主要原因。
(1)從小養成玩手機的習慣。有些家長總認為,小孩偶爾玩玩手機是不會有什么問題。一些家長甚至以讓小孩玩手機來換取他們所謂的聽話。尤其是留守學生的家長,更愿意買手機給自己的小孩,一是為了方便聯系,二是為了彌補因自己不在身邊而對小孩的虧欠。熟不知,正因為如此的遷就,使得小孩子慢慢養成把玩手機當做一種不可或缺的習慣。手機儼然成了他們的親密伙伴。
(2)高職學生基礎差。高職院校學生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不少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如藥學類的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經濟類的統計學,高等數學等對那些基礎本就不好的學生來講形同天書。因聽不懂導致了不愿聽,因不愿聽而倍感空虛。所以他們在課堂上選擇在手機上尋找快樂,打發時光。其實,這種心態也與很多高職生不了解大學的學習特點有關。大學的學習更多的是依賴于學生課后主動的復習,練習,到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資料書。
三、對策
盡管手機在大學生中的危害不小,但如果使用得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交流工具。我們不能因為濫用手機的危害而禁止大學生使用手機。我們所要做的是進行有效的管控,盡可能的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1)加強立法很多學校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不敢挺直腰桿去管理學生濫用手機,主要原因在于找不到強有力的依據,尤其是法律法規依據。因此,法律工作者和教育專家勢必要聯合起來盡快制定出專門針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法律規范,以剛性規定限制學生校園使用手機,讓教師有法可依。
(2)督促電信服務部門,手機制造商負起社會責任如今電信服務部門針對高校學生的各種優惠套餐讓人眼花繚亂,實則是鼓勵學生手機上網,賺取學生流量費。相關部門可以要求電信服務部門在特定的時間如學生上課期間,晚上11點之后關掉學生手機的上網鏈接。手機制造商也不允許為了吸引學生購買手機,而添加許多誘人功能。可以要求手機制造商制造專門由大學生使用的手機,限制手機的某些功能,如游戲,電子書等。
(3)提高學校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的能力摔手機或者沒收手機這樣的方法不值得提倡,學校可以制定嚴格的校規規范學生使用手機。對于違反者,一定要有嚴格的處理措施。在德國學生只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手機,且使用前需經過老師的同意。如果老師發現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將被沒收。被沒收后的手機一定需要家長來學校親自領取??梢栽诮淌覝蕚鋵iT的櫥柜,將帶進教室的手機存放在里面。要豐富高職生的生活,使他們投入到其它積極的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如海報,講座,演講,辯論等方式宣傳濫用手機的危害。
四、結束語
控制高職生濫用手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把重擔交給一線的班主任,輔導員或老師。需要群策群力,加強立法。這樣才能讓手機不再成為大學生的精神鴉片,而是他們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https://www.douban.com/note/121648746
[2]http://news.163.com/14/1026/07/A9FDGF5900014Q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