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平
摘 要 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事業的發展,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目前教學的需求。其中,關于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思考,成為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體育課堂手機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對于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效率具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將簡要分析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方面的內容,旨在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下去,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
關鍵詞 高校 體育課堂 “手機”現象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1
現階段,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背景下,高校體育課堂的教學標準逐漸提高,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的接受體育教育活動。但是隨著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發展,學生獲得了更加自由的學習時間與方式,提高了其參與體育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體育課堂中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問題,逐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中,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了確保學生可以有效、安全的參與到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重視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探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
在大多數高校教學活動中,雖然在體育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方面實現了一定的創新發展,但是學生在快樂體育教學理念下,體育教學課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問題,高校體育課堂學生玩手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學生為了和朋友或者同學聊天,或者是為了玩手機游戲,手機不離手,即使在參與體育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養成了隨時瀏覽網頁的習慣;相對于參與體育訓練活動,學生更愿意用手機進行交流或者玩游戲;還有一部分學生為了聽音樂、看視頻娛樂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導致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原因
(一)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的目標不符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由國家制定的,學校則是根據培養目標來制定一些有效的培養計劃及教學大綱,相對的大學體育教師在教材選擇及課程目標制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學生大多數希望體育教學能夠符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其學習的出發點與學校體育教學目標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加之體育教學的理論內容相對枯燥,直接導致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較差,體育課堂“手機”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學校對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與監督力度不夠
在實踐教學中,深入分析導致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原因發現,學校對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與監督力度不夠,也是導致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越來越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對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與監督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高校在聘請教學質量督導后,各院系分別設立獨立的教學督導組,督導成員通常會定期進行突擊檢查,以抽查結果考察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忽略了考察體育課堂教學的有形象,對于體育課堂“手機”現象不夠重視,也沒有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三)體育教學組織不當的影響
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由于體育教學組織不當的影響,導致體育課堂“手機”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是體育教師必備的能力,也是衡量其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很多時候,體育教師堅持終身體育的原則進行教育,積極探究如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及創新性,卻忽略了體育課堂組織的重要性,導致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難以快速提高。
三、解決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學校對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性
為了有效地改善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強化學校對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性,就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通過強化學校對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性的方式,要求體育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可以在充分了解體育課堂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積極的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
(二)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及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實踐教學中,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及全新的教學理念,也是消除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有效策略之一。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及全新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極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使其可以專心的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促使學生愿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放下手機認真的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高校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逐漸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但是,近幾年高校體育課堂手機問題越來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高效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并對學生的體育練習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體育教學要確保學生在安全、積極的氛圍中參與體育教學活動,逐漸提高自身的體育知識素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必須重視高校體育課堂中的手機問題,并合理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趙春元.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反思[J].科技信息.2010,(16):265-266.
[2] 李英豪.論分組教學在高校體育課堂的運用[J].內江科技.2015,36(11):153-154.
[3] 王暉.我國高校體育課堂人際交往缺失的社會學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4):52-54.
[4] 王寬,李西彩.論高校體育課堂心理氛圍的優化[J].價值工程.2011,30(34):250-251.
[5] 柏祖剛.營造高校體育課堂和諧氛圍的若干思考[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10,1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