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紅娟 黃越 寇君淑


摘要:生產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生產實習的效果以及存在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發現,目前大學生土木工程生產實習效果較為理想,但個別不同工作內容的實習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實習效果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情況和操作機會正向相關。要提高大學生的生產實習效果,應重視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在生產實習中導師應給學生更多的技術指導和啟發。
關鍵詞:土木工程;生產實習;實習效果;主體角色
中圖分類號:G642.44;TU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5)03-0127-04
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強、涵蓋面廣的工科學科,它在建筑、水利、交通、市政、港口、礦建等行業都有重要應用。伴隨中國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現代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四年的本科專業培養,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需要具有進入工作單位即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技能。這就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大學本科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生產實習正是針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當前部分高校對生產實習要求較為松懈,實習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生產實習效果。本文以西安某高校建工學院為研究對象,對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生產實習的效果及問題進行實證研究,力圖提出相關針對性建議。
一、研究設計
本文要解決和回答的主要問題是,經過大學的專業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承擔和完成相應實習工作(實習工作內容)?又是何種因素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水平的?為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實習現狀,檢驗學生實習的效果,并發現實習中學校和學生主體存在的問題,據此設計問卷。在問卷的設計和變量賦分上,核心因變量問題“你是否能夠勝任實習工作”,相應選項設置為“完全勝任 ”“比較勝任”“基本勝任”“很難勝任”“不能勝任”,在數據統計時依次賦分為10分、7.5分、5分、2.5分、0分。自變量包括:
(1)你在生產實習中是否獲得了足夠的實踐操作機會?選項設置為“很多”“有一些 ”“有,但很少” “基本沒有”(賦分同因變量)。(2)你在實習中所需的知識技能在學校的專業學習中是否涉及?選項設置為“大部分涉及”“基本涉及 ”“部分涉及”“沒有涉及”。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在抽樣選取上,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大四年級中抽取了7個班級,在所抽取的7個班級中共發放問卷208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6%。
被調查者的背景信息包括:性別、家庭地點、實習地點和實習單位業務類別(如表1所示)。本次調查對象中男生占88%,明顯多于女生,這與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性別比例基本一致。學生實習以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為主,實習地點以省內居多。
二、分析結果
(一)實習的總體情況
1.實習工作內容
根據表2統計結果,學生在生產實習中的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現場技術和測量上,分別占40%和30%。這兩項工作內容均為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對實習生的專業知識要求較為全面,但一般不會太深,是對實習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很好檢驗。
2.后勤保障情況
實習后勤保障方面,75%的實習生和63.8%實習生能夠得到實習單位提供的住宿與餐飲,而未提供住宿和餐飲的實習單位,其實習生100%住在家里或學校。采取就近實習的原則,為學生生產實習提供了安全保障。
實習待遇方面,30%的學生有相應的工資補貼,工資補貼日均46元,標準差為19.06元。
(二)實習工作水平
1.知識儲備現狀
為了解學生在學校學習中專業知識儲備與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差距,問及“實習中所需的知識技能在學校專業學習中的涉及情況”和“剛剛進入實習單位時僅通過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所得對實習工作內容的勝任程度”(如表3所示)。實習所需的知識儲備總體得分為5.08分,標準差為1.51分。從表3中明顯看出,在學生實際工程的知識積累方面,理論知識基本能夠滿足工程實際需要,均值為6.25分,標準差為1.68分;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欠佳,實習初期對實習內容的勝任情況得分只有3.90分,標準差為2.71分,說明學生在實習初期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學生之間的動手能力差異較大。
2.實習效果評價
生產實習是畢業工作之前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的一次檢驗。在實際工程中學生對所掌握專業知識進行實踐,并發現實際工程技能需求與學校學習知識結構間的差距。在本次調查中,從對實習工作的勝任程度、實踐操作機會、實習對已學知識的幫助等幾個方面進行測量(如表4所示)。總體上學生實習效果評價得分較為理想,均值為7.37分,標準差為1.30分;在考量實習效果評價的三個因素中,實踐操作機會得分最高,平均得分7.85分,標準差1.88分;其次為實習對學習專業知識的啟發方面,均值為7.70分,標準差為1.72分;最后是對實習工作內容的勝任程度,均值為6.55分,標準差為1.93分。
3.實習內容差異性分析
通過實習工作效果的LSD多重比較(見表5)可以發現,測量、制圖、概預算、資料整理和現場技術的實習效果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2.671,P=0.033)。從均值差比較看,概預算得分最高,其次依次為測量、現場技術、資料整理,得分最低的是制圖。這樣的結果似乎不大可信,但是學生實習中的實際情況是,概預算雖難度偏大,但學生在實習中的概預算工作一般僅限于基礎數據的收集,所以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實習工作顯得如魚得水般自如。對于本科層次的學生而言,制圖確實是一件難度偏大的工作,多數學生覺得自身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要求差距較大。
(三)實習效果的相關性檢驗
數據分析中將實習一段時間后對實習工作的勝任程度視為實習效果。比較影響實習效果的因素如表6所示,知識儲備和實習中的操作機會與實習效果存在明顯相關性,而無論是學校導師還是實習單位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并不對實習效果構成顯著影響。學生在校的專業知識儲備情況與實習效果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56,對應概率P值為0.000,學生在實習中的操作機會與實習效果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473,對應概率P值為0.000,學校導師和單位導師與學生實習效果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151和0.060,對應的概率P值分別為0.053和0.415。因此認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操作機會與實習效果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性,而學校導師和單位導師與實習效果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性。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學生生產實習的工作內容集中在現場技術、測量、資料整理等方面,實習方面效果差異上,概預算、測量、現場技術、資料整理、制圖方面的效果評價依次遞減。大部分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了食宿保障,約30%的學生有一定的工資補貼。學生在學校的專業知識儲備方面,理論基礎知識優于實踐技能。但通過實際接觸工程項目,其專業技能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影響學生生產實習效果的因素包括其本科階段的專業知識儲備情況和對工程項目的操作機會。
三、結語
(一)對生產實習主體角色的反思
1.實習指導教師角色定位:日常管理者抑或技術指導者
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是學生生產實習的指導者。學生在生產實習中是否有所收獲,收獲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1]調查顯示,學生對學校導師的角色期望中,期望“導師解決實習中的技術難題”占到34.2%,期望“導師聯系實習單位”占到29.1%,期望“導師現場指導參觀”占到20.5%,期望“導師解決實習中的生活難題”占到11.1%,期望“導師幫助實習的總結”占到5.1%。學生主體期望的學校導師在實習中的作用集中于對實習的技術指導、聯系實習單位和現場參觀指導。在實際生產實習中,由于客觀方面存在較多安全事故隱患,安全問題便成為學校導師顧慮的重點,導致學校導師對學生生產實習指導重點的轉移,往往輕技術指導而重學生人身安全。筆者以為,生產實習中的導師角色定位應以技術指導為主,日常管理為輔,將安全教育環節通過案例教學滲透到理論教學環節和生產實習之前,如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就能發揮導師對學生的技術指導作用,更好地幫助學生做好生產實習工作。
2.生產實習對專業教育教學的反思
由上述數據分析得知,生產實習的效果與學生在校的專業知識儲備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加強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有不少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存在對專業課程學習的錯誤認識,例如有學生認為自己在畢業后只從事與造價相關的工作,因此對其他課程抱著“考試能過關就行”的態度和認識。通過實際接觸工程后發現,單純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跛腳前行是走不動的。“讓一部分教學任務結合應用性工程科研課題來完成,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2]例如,在對混凝土性能的教學中,結合高效減水劑對混凝土影響的課題研究,通過課題使學生深入掌握混凝土中各種成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實際工程中影響混凝土性能的各種因素。
(二)提高生產實習效果的措施
1.密切與實習單位的合作關系,助力學生生產實習
從前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單位導師較學校導師對學生生產實習的幫助作用更大。由于學生生產實習的單位比較分散,學校導師長期進行現場指導的難度較大。從指導教師角度提高學生生產實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與實習單位的聯系,特別是密切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互動關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產實習環境。同時,進一步深化高校與實習單位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高校教師應當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企業面臨的核心技術難題,為實習單位解決生產問題,從戰略高度上密切高校與生產實習單位的關系,以保證學生生產實習工作的順利完成。此外,可以考慮將生產實習安排在不同學期或階段分開進行。[3]
2.重視實踐性課程教學,為工程實踐積累理論知識
較理論課程而言,許多學生對實踐性課程的認識存在偏差,課程學習中重理論而輕實踐。中國現行大學工科專業的教學環節中,就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而言,除了平時有限的幾次實驗外就只有生產實習,學生的實驗訓練較少。[4]生產實習中有些學生基本操作技能上手緩慢,很難適應生產實習工作;還有的甚至需要企業導師講授最基礎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中,應當將實踐性教學提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實踐教學中驗證理論,啟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層認識。
參考文獻:
[1]曹劌,秦毅紅,李青剛.生產實習—— 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題[J].現代大學教育,2003(5):104-106.
[2]周智翔,蔣小鳴,李建中.教學改革與工程科研有機結合初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1):77-80.
[3]王吉會,耿香月,趙乃勤,等.本科生生產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9):15-18.
[4]白麗平,劉建強,伍乃騏,等.大學工科專業生產實習方式的探索和思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44-46.
(編輯 王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