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紅+鮑學英+郝偉


摘要:文章基于工程管理省級特色專業,構建了交通特色的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圍繞課程群教學改革實踐和教學團隊建設介紹了課程群建設的內容、措施和成效,并對下一步建設進行規劃。通過課程群的建設提高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高素質課程教學團隊和教研互動新平臺。
關鍵詞:特色專業;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5)03-0027-05
一、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的背景
(一)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
蘭州交通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學校辦學特色的指引及學科自身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2010 年,工程管理專業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工程管理專業評估,2011 年被遴選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其人才培養定位可概括為培養立足工程技術基礎,具有交通項目管理與造價管理技能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尤其突出鐵路、公路項目管理與造價管理的“交通特色”。
特色專業建設是高校教育質量工程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培養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的專門人才。特色專業的建設要求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研究和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工程管理專業結合專業特點對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工程造價課程群建設展開研究與實踐。
(二)造價類課程群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課程群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 圍繞同一專業或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為完善相應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將相應專業培養方案中的知識、方法、問題等具有邏輯聯系的若干課程重新規劃、整合構建而成的有機課程系統。課程群建設具有建設集約化、系統開放性、成員團隊化、連環互動性等特點, 是以學生培養為主線,以課程的邏輯聯系為紐帶,以教師團隊合作為支撐,以質量效益為抓手,以深化教學改革為動力的新型課程建設模式[2]。目前, 課程群建設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
交通特色工程造價類課程群在蘭州交通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專業畢業生在交通和建筑領域的設計、施工、工程造價咨詢、工程造價管理等部門就業,
工程概預算、工程招投標、工程結算、竣工決算的編制和審核是行業對專業人才技術技能的基本要求。近十年來, 在我國工程造價領域, 計價模式方法與計價依據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隨著鐵路、公路交通建設的大發展,交通行業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課程知識體系能滿足與服務社會生產實踐的需要。
蘭州交通大學工程造價類課程體系建設基于對社會需求、行業現狀與需求、學生就業職業崗位背景的科學調查與分析,結合學校辦學方向和學科優勢,進行差異化設置,突出為鐵路、公路行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鮮明特色。
二、交通特色工程造價類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培養方案設置是體現專業辦學特色的關鍵,造價類課程體系建設從不同行業工程造價崗位的職業要求出發, 參照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的業務內容, 將反映學生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相關課程有機結合,形成差異化人才培養的特色造價類課程群。課程群由工程技術類課程、造價專業類課程、實踐環節三部分課程交叉組成,工程技術知識和造價原理、工程識圖是基礎,概預算課程是主體,各實踐環節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鍵,各部分有機聯系,緊密配合,按邏輯關系形成相互依托的整體課程群,結構如圖1所示。
課程群課程學分占專業教育計劃必修學分的47.2%,實踐教育學分占實踐必修學分的64.8%,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實踐類課程比重大。
三、造價類課程群的教學改革實踐
專業教師圍繞教學方法手段的信息化、特色課程教材建設、實踐環節創新開展了大量研究與實踐。
(一)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首先,在課程教學方案和內容設計方面體現最新專業知識進課堂,及時反映社會對創新型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要求,并能將教師的科研實踐成果融入課堂。
其次,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廣泛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課題組建設了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容納大量現場施工技術信息,為學生獲得及時、生動的專業技術知識創造條件。同時,運用學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進行了交通工程概預算、建筑工程概預算等網絡課程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全面開放,為教學互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持。網絡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課后練習、重點難點、模擬試卷、疑問解答、作業批改等模塊,并集成與該課程相關的大量資源,如參考書目、教師信息、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實驗手冊、教材教案、教材習題等。同時提供郵件、在線討論、在線答疑等功能,建立師生間良好的課程學習溝通渠道。
第三,結合工程實例進行案例穿插教學。課程群具有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為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教師積極開展案例教學。如工程計價案例、交通工程施工組織案例、預算實例編制、清單報價文件編制案例等。這些案例穿插在教學進程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完成一項真實課題實踐,學生隨教學內容推進邊學邊練,有效地鍛煉了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教學中體現行業最新計算機軟件的應用。為滿足工程現場對學生掌握各方向最新預算軟件使用的要求,教學內容中安排教師對應用軟件進行教學演示,并指導學生通過課程設計進行計算機操作與使用。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環節指導學生廣泛應用鐵路投資控制系統軟件、公路縱橫軟件、項目管理P3軟件,廣聯達預算軟件、BIM軟件等工具進行專業實踐。
(二)教材建設的配套
概預算課程受工程計價體系和相關取費政策變動影響大,按照原鐵道部、交通部頒布的最新鐵路、公路概預算編制辦法、取費標準,結合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技術的最新發展,課程群教師編寫了一系列體現知識更新,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教材,如《鐵路與公路工程概預算》《公路工程概預算與工程量清單計價》《鐵路工程計價》等。同時,借助網教平臺,使紙質教材、電子教材有機結合,實現教材建設的立體化和多樣化。
(三)實踐環節的創新
概預算課程與工程構造及施工技術方法結合緊密,項目在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進行大量的配套建設。
一是通過建設鐵路、公路實習基地,創造一線施工現場實習機會。近年來項目組教師帶領學生赴蘭新客專、蘭州至永靖一級公路、蘭渝鐵路、蘭州地鐵試驗段、蘭州西客站樞紐、寶蘭客運專線、蘭州北站、蘭州南山路、深安大橋等工程現場實習,確保學生在鐵路、公路領域的實習效果。
二是構建完善、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以信息技術為平臺,以專業化軟件為工具,建立培養實踐性創新人才的教學實驗新模式。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算量大賽、BIM大賽等實踐類創新競賽,均取得優秀的成績。
三是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的配套建設。課程設計包括建筑工程概預算和交通工程概預算兩方向的實際項目演練,畢業設計分為建筑和交通兩大方向。以交通組為例,學生的畢業設計要結合鐵路、公路實際項目完成某標段鐵路、公路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預算文件編制。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和教師實踐科研課題進行緊密聯系,鍛煉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畢業設計環節,嘗試分階段聯合指導,加強過程管理與考核。畢業設計實行導師小組管理,但在不同階段實行聯合指導,如在第一階段編制經濟標,可主要由講授鐵路、公路預算、造價管理的教師指導學生識圖、算量、報價等;第二階段技術標編制主要由講授項目管理、施工技術的教師進行指導,以提高畢業設計指導質量。學生在設計中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制定詳細的進度計劃和嚴格的考勤制度,對設計實行全過程動態監控。如各設計小組每天召開討論會,定期召開設計工作例會(一般為每周l次),探討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同時,鼓勵學生到校外進行畢業設計,學院導師與企業導師合作指導,學生在施工現場、簽約單位完成實戰訓練。校外畢業設計縮短了學校與工作單位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就業環境的認識,促使其專業能力快速提高。
四、高素質的造價類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
組織上以課程群建設主持人為總負責人,各課程主講教師為骨干,圍繞教學、科研兩項中心工作開展課程群建設;結構上充分考慮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教師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結構趨于平衡,形成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發展潛力的教師隊伍;制度上加強教學管理與監督,定期安排教師相互聽課、集體備課及參與企業生產實踐。目前,一支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過硬的教學團隊已初步形成。絕大多數團隊教師獲得過學校的各級教學榮譽,如校級優秀教師、校師德先進個人、
教學優秀獎、教學新秀、青年教師教學獎,在歷年的教學競賽及教學調研中,成績優異。課程群教師同時具備“雙師型”特點,取得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造價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并在基建、設計、施工、監理、工程咨詢等方面累積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此外,課程群教師積極進行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筑結構工程實踐,帶領學生到生產科研一線的橋梁、地鐵工地實習,現場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如指導學生在現場完成了莞慧城際、廣州地鐵、青榮城際、南昌繞城等真實類畢業設計課題。部分教師積極赴高鐵、高速公路現場學習調研,如赴蘭渝鐵路、蘭新客專現場學習,赴京滬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現場參觀,參加復雜地質隧道施工學術會議、高速鐵路關鍵技術會議等。團隊教師在科研方面也成果顯著,完成了橋梁施工監控、高鐵路基沉降觀測、鐵路施工風險管理、鐵路綠色施工評價等系列課題,產生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論文成果。
五、課程群建設的效果及展望
工程造價課程群的建設為我校工程管理特色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3],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推進教研互動、奠定專業建設師資基礎方面成效顯著。
(一)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
學校工管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上更具競爭優勢,很好地滿足了鐵路、公路建設領域的人才需求。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許多已成為各鐵路工程局、交通局、勘察設計單位工經部門的業務骨干。許多畢業生在青藏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太中銀、精伊霍、蘭渝鐵路、玉樹抗震救災道路建設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勇挑重擔,建功立業,為我國鐵路建設、公路交通建設作出突出貢獻[4]。
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許多“985”、“211”高校的認可,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碩士研究生。
(二)教學團隊建設成果顯著,形成專業發展高素質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力量對特色專業建設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通過課程群建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教學團隊不僅承擔專業課教育,還致力于課題研究,努力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中,形成良好的專業發展互動平臺。目前已初步形成基于團隊運作模式的教研組織,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方向的產學研研究、實踐教學研究和特色專業研究。部分專業教師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出國深造,到國內優秀高等學府進修,更好地促進了特色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已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群教師在工程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等領域承擔大量工作,為專業建設貢獻了自身力量。
(三)繼續推動專業發展互動平臺建設,努力打造精品課程
課程群打破了院系內部存在的壁壘,為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與探討平臺, 有利于在教師之間建立互幫互利的機制, 有利于增強課程群教師成員的團隊意識、協作意識, 有利于實現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學院要在現有建設基礎上繼續完善平臺建設, 推動資源共享,團隊創新。同時,進一步建設拓展課程教學空間的網絡平臺, 促進師生的交流互動。
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要把課程群里的一門或若干門課程建設成省級以上的精品課程,這需要教師團隊的集體努力與創造。此外,在整合各種教學資源, 充分調動教師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 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探討。參考文獻:
[1]鮑學英,王恩茂,黃山.工程管理省級特色專業建設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49-53.
[2]龍春陽.課程群建設: 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0(2):139-141.
[3]吳凡.我國高校特色專業影響因素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4]鮑學英,王恩茂,黃山,等.鐵路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9):25-27.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