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衛國史艷芬(.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上海 0034;.同濟大學圖書館 上海 0009)
·專題研究·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對策研究*
穆衛國1史艷芬2
(1.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34;2.同濟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092)
〔摘 要〕文章對目前國內外社會科學開放存取平臺進行調查,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個平臺:英國The Archaeology Data Service、美國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澳大利亞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和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進行比較分析,由此探究國內外社會科學數據服務和管理現狀,并分析高校圖書館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的職能作用,結合科學數據管理有關理論,從管理政策、運行機制、技術更新、數據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科學數據管理 對策研究
近年來,隨著科研人員科研活動的進一步深入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研究產生的數據呈爆炸趨勢,這使人們在海量的數據面前無所適從。科學數據是科研和學術交流的基本單元,并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高校科研工作在科學研究中占重要地位,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產出,只有對科學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我們對2001-2013年國內外“科學數據管理”的相關文獻進行了調研,發現最早在2001年Web of Science數據庫就出現關鍵詞為“Science data curation”的文獻,2006年之后相關研究逐步增多,并從科學數據管理的理論研究逐步轉向實踐研究。國外高校圖書館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NSF、JISC等相關機構也都致力于開展制定科學數據管理的政策、科學數據管理生命周期理論、管理流程和數據標準等工作。Elizabeth等人通過解讀NSF關于科學數據管理的報告,將科學數據管理的概念概括為:科學數據管理是通過某些專業人員的信息處理和信息管理工作,實現科學數據的保存與再利用[1];康奈爾大學的DataStaR平臺支持科學數據的出版與存檔,支持本機構的科學數據共享,為科研工作提供協作[2];伊利諾伊大學和普渡大學主要研究科學數據的具體管理內容[3];弗吉尼亞大學致力于科學數據咨詢服務[4]。國內關于“科學數據管理”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人員也逐漸關注科學數據管理研究,從2010年起發表的文獻量呈逐步上升趨勢。馬費成教授在其論文中將科學數據(Research Data)描述為: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能存貯在計算機上的任何數據,也包括能轉換成數字形式的非數字形式數據,格式有文本的、數值型的、多媒體的,也包括模型和軟件等。由此,科學數據管理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主要集中在E-science環境下科學數據管理相關理論研究[5]、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構建的探索與技術[6]、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7]等方面。
本文采用文獻調研法、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國內外六個社會科學數據開放存取平臺進行調查,并詳細對比分析后,概括了國內外科學數據管理的現狀,在有關理論和實踐研究調研的基礎上,指出了在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服務和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高校圖書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對策,為更多的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構建、管理提供借鑒。以往的科學數據管理研究都偏向于自然科學領域,而本文則是側重于社會科學領域科學數據管理的研究。
2.1 國內外社會科學開放存取平臺的調查與分析
國外政府、學術團體、大學、圖書館等對高校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已有了明確認識,紛紛采取一系列行動來應對科學環境變化的需要,將高校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引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內大學圖書館也進行了嘗試,形成了很好的經驗。研究選擇國內外六個開放存取的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進行分析,通過平臺對比總結開展科學數據管理的經驗,對高校圖書館構建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提供借鑒。
第一,平臺選擇
歐美高校開展科學數據管理的研究和實踐比較早,成功的案例也非常多,而國內大學目前已建成的數據中心寥寥無幾。在選擇國外平臺時,選擇那些起步早、發展成熟、有影響力的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而對國內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則進行了普查。在平臺選擇時,以社會科學數據平臺為主,并盡可能兼顧不同學科科學數據管理平臺。綜合以上,考慮選擇國內外知名的六個社會科學數據平臺進行調研分析。
(1)ADS(The Archaeology Data Service)成立于1996 年9月,是一個以考古學學科為基礎、提供藝術和人文科學數據服務的組織,由英國大學考古系聯盟和英國考古協會共同發起。[8]ADS通過長期保存,促使考古學數據的廣泛傳播,為科學研究、學習和教學提供可靠和高質量的數字資源。ADS的注冊用戶將享受更多的服務,例如自動保存最近的檢索歷史、可以E-mail定制數據集并下載。
(2)ARDA(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成立于1997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系和文科學院合作建設。[9]ARDA致力于免費提供高質量的美國國內外宗教數據服務,1998年起,該機構的服務對象從最初的科研人員擴展至教育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宗教團體和研究人員等有需要的人,數據收集的范圍也不僅局限于美國宗教,而擴展至世界各國宗教。ARDA提供數據瀏覽、查詢、在線分析等多種數據服務。
(3)ASSDA(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是澳大利亞數據中心的一個子機構,成立于1981年,該機構提供澳大利亞全國范圍內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數據保存和獲取服務。[10]ASSDA目前擁有不同學術組織、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超過2000個獨立的數據庫,覆蓋所有澳大利亞和國際社會科學領域。ASSDA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數據,包括調查數據、普查表、以及定性和混合研究方法,諸如訪談和小組討論。同時,ASSDA提供數據訪問與查詢、在線分析、數據下載,以及通過GIS可視化工具的地理可視化服務。
(4)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ational Survey Research Center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SRC)成立于2009年,是直屬中國人民大學的跨學科、跨院系的綜合性科研究機構。[11]該中心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強大實力為依托,整合了各學科的科研力量,具有實施大型調查項目的經驗與實力。
(5)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China Data Center,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為CDC)成立于2009 年11月,是清華大學跨院系的校級研究機構。[12]中心以經濟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主要承辦者,依托清華大學各相關院系開展工作。
(6)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共享平臺[13]成立于2011年,是一個為研究人員提供數據的訪問、長期保管、傳播共享以及研究方法學習交流的平臺,承擔提交、保存、共享、發現、交換、傳播復旦大學各研究團隊的社會科學數據及其研究成果的服務功能。
第二,平臺比較分析
通過對國內外六個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的調研及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見表1),國外的三個平臺建立時間較早,資源豐富,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有些雖然要求注冊,但總體上來說使用極其方便。國外的三個平臺從以下三個方面比較:
(1) 數據資源分析
ADS、ARDA和ASSDA在資源收集的學科上不同,數據均來源于權威的機構和學者,數據或數據集有文本、圖片等格式,平臺對這些數據或數據集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元數據的標準采用DC元數據。
(2) 平臺功能
從數據訪問看,三個平臺均為OA平臺,訪問不受時間和IP限制,但注冊用戶享受更多的服務和權利。從數據檢索途徑看,三個平臺均提供基本的關鍵詞檢索、瀏覽和高級檢索功能。除此外,ADS提供地圖檢索,ARDA還具有按下載量、字順和最新內容等方式瀏覽的功能。從數據分析功能看,ADS和ASSDA提供在線統計分析。
(3) 其他
平臺比較注重用戶參與,ADS有自己的博客,ARDA允許其他科研人員為其提供數據。另外,ADS有自動保存檢索歷史的功能、可以E-mail定制和下載數據。

表1 六個國內外社會科學開放存取平臺的比較

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 199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系和文科學院。美國宗教及世界各國的宗教數據,提供多種格式的數據文件,如.spv格式。提供數據瀏覽、查詢、在線分析等多種數據服務。免費提供高質量宗教數據,服務對象廣。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 1981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為中心,昆士蘭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悉尼科技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共同協助提供專業的數據管理和服務。澳大利亞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數據。數據格式包括調查數據、普查表,以及定性和混合研究方法,諸如訪談和小組討論。提供數據訪問與查詢、在線分析、數據下載功能。提供通過GIS可視化工具的地理可視化服務。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存儲中國經濟與社會調查數據,進行調查方法與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為科學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提供數據查詢、數據存儲、數據管理等功能。支持實施具有重大科學與現實意義的大型科研項目。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2009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主要承辦者。設立指導委員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中心主任,制定戰略性指導意見。數據需申請后使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2011年復旦大學圖書館、計算機學院和人文學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建設。“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收集、整理和開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數據,提供論文、研究報告、政策法規、專項調查等資源,學科包括經濟、國際關系、社會發展、公共政策研究等。提供的服務包括數據服務、定量研究方法教學和跨學科研究三部分。多機構聯合,提供社會科學調研服務。
而國內的三個高校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基本都設置了管理機構,目前來看平臺比較簡單,功能還不全面,有些平臺使用數據需申請。通過對國內平臺的普查,三個平臺仍然走在了我國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實踐的前列。
2.2 國內外社會科學數據服務和管理現狀
(1) 社會科學數據管理趨向于合作與聯盟的管理模式
一項大型的社會科學研究往往由多個高校或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因此社會科學數據資源也產生于不同的機構和組織,這就決定了其不可能由單一機構獨立管理。目前國外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和運行模式多采取合作與聯盟的管理模式,已趨于成熟。如:ADS目前由32個機構組成,成員有政府機構、高校、考古學專業機構或考古研究所、信息管理機構等。ADS科學數據管理委員會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來管理ADS,該管理委員會由資助機構的代表、用戶代表和內部管理團隊組成,主席和輪值主席均來自不同的大學或機構。ARDA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系和文科學院合作建設,這些研究所和院系共同成為ARDA數據的產生機構。雖然ADS、ARDA和ASSDA均提供免費的科學數據服務,但其社會科學數據的提供、篩選、保存、再利用等實際上是由其構成的各機構合作管理完成的。
(2) 完善的科學數據共享和公開法規和成熟的社會環境
歐美國家非常重視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美國科學數據管理實行的國家政策是“國有科學數據完全與開放共享國策”,是由聯邦政府統籌規劃科學數據的管理,利用行政、財政、政策和法規全面推進數據共享。英國的《信息自由法》和《科學與創新投資框架2004-2014》等均制定了相應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2011年澳大利亞國家數據服務中心發布數據管理計劃,內容包括所有與數據相關的活動及對數據的直接使用,另外一些基金會已開始要求申請者申報項目時提供數據管理計劃。[14]
(3) 資助機構采取強制性措施加以推進
國外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運行推進主要靠機構強制性措施加以推進,如NSF規定自2011年1月18日起,所有向國家科學基金提出的申請要詳細說明對所收集數據的管理計劃。[15]美國國家人文科學捐贈基金會(NEH)數字人文辦公室要求2011年起所有撥款申請須附上數據管理計劃,否則必須說明不能數據共享的理由。[16]
(4) 高校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圖書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01年,DDC主持召開的“Digital Curation:digital archives,libraries and e-science seminar”國際研討會就有圖書館員參加。2006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與國家科學基金(NSF)共同召集圖書館員、研究人員及數據管理項目代表召開研討會,最終形成“科學與工程領域數字科學數據長期保存”研究報告。2011年,NSF宣布新的強制數據共享政策后,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迅速制定了“研究圖書館指南:NSF數據共享政策”,以幫助成員館的圖書館員理解NSF新的要求。從ADS的成員來看,近1/4是大學圖書館。國內幾個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項目也都有圖書館參與,可見,高校圖書館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3.1 高校圖書館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的職能分析
高校科研主要是科研人員通過科研活動實施高校的教育職能,實現科研活動和教學的統一。這導致高校科研活動往往沒有專門的科學數據管理計劃,更沒有專門的工作團隊實施科學數據管理。高校圖書館一直在高校中承擔學術信息資源管理的職能,科學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學術信息資源,圖書館有必要將其納入管理范疇,為科研和教學提供科學數據服務。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有著與其他科研活動不同的特點,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所產生的科學數據也有其獨特的規律與特征,社會科學研究偏重于認識的主觀性和相對性,因為社會科學研究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在“量”上要求的那么精確;另外,它允許研究者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意志、愿望和評價。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通過對各類型學術信息資源的收集、描述、組織與服務,進入學術交流領域,并促進所服務對象的學術交流活動。圖書館具有高校學術信息資源管理和推動學術交流活動的職能。
在高校,社會科學數據作為管理的對象,其格式與文件的產生由教授及其學生確定,具體根據其專業、研究課題及采用的設備等;科學數據的元數據標準由圖書館確定,且建立相應的管理平臺;數據集元數據的創建則由科研人員處理,數據的傳遞、評估、保存和管理等由圖書館維護。圖書館所承擔的即是科學數據組織工作。同時圖書館還具有機構內保存的職能,主要是保證共享利用,圖1是NSF的“科學數據管理——利用體系結構模型”[17],此模型體現為一個“共同體”的結構。其中,數據使用者為研究者、管理者、學生等利用數據揭示信息以從事其研究的人群;數據所有者則是在研究活動中產生科學數據并保存到科學數據館藏的人群;數據管理者則是負責科學數據庫的維護與操作的人群。根據此體系結構,將高校理解為一個共同體,高校圖書館作為此共同體中的數據管理者。

圖1 科學數據管理——利用體系結構模型
3.2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對圖書館來說還是新事物,科學數據與科學文獻不同,管理科學數據面臨巨大挑戰:首先,圖書館員無法像對科學文獻進行標題、作者等方面的標引那樣對社會科學數據進行標引;其次,科學數據是動態的,體現科研活動“過程”,圖書館員不了解學科以及科研過程,這也造成科學數據管理的障礙;第三,圖書館員的信任危機,研究人員從保護研究成果角度出發,不愿意提供共享其研究過程中的社會科學數據,因此科學數據共享或再利用無從談起。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工作,還應從政策、機制、技術、人員等多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及平臺實施,具體建議與對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 適宜的合作模式是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基礎
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需要多部門合作才能完成。以上高校的科學數據中心成功的案例說明,要推動科學數據的全面共享與管理,需要學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參與。此外,要滿足研究人員對科學數據管理的期望,也需要圖書館員和計算機專家的合作。
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就是一個跨部門、多學科聯合的機構,其社會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就由圖書館、計算機學院及其他相關專業工作人員和研究生組成的技術工作組,完成對校內各既有數據資源和國外著名大學社科數據庫系統的調研,開展了基本需求分析、元數據規范、標準和設計方案的制定工作。借鑒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的科學數據管理模式,由學校的科研管理部門,聯合圖書館、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多個單位,形成規范的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校級層面的文件,明確和規范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所涉及的各方的責任和權利,這一適宜的合作模式,是高校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高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特別是高校圖書館與科研管理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建立合作關系,才能共同推動科學數據管理的發展和實施。
3.2.2 制定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政策
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涉及到知識產權、數據質量管理、數據保存、數據共享等問題,制定符合實際又可行的數據管理政策是保證其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如制定數據保存的相關政策,規定使用權限,可保證社會科學數據在合法范圍內的使用與共享;制定數據質量控制標準,保證格式統一,則便于數據轉換與數據保存。
3.2.3 加強對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技術的研究
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是在E-science環境下對科學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的,這就必須不斷吸收和利用計算機、Web的最新技術成果,研發使用方便、界面友好、高效的科學數據管理相關軟件。因此,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技術應作為研究工作的重點,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在實踐中的應用,以確保更有效的提高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水平。同時,積極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實驗項目。ADS、ARDA,ASSDA的實踐證明,科學數據管理實驗是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與途徑,為提供深層次服務奠定基礎。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廣泛地開展相關實驗或項目。
3.2.4 研究人員參與社會科學數據管理
科學研究具有生命周期的特性,這決定了科學數據管理的生命周期性。要在科學數據管理生命周期內提供符合研究人員需要的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必須了解研究人員對科學數據使用、科學數據隱私和科學數據共享等的需求,而要充分了解其需求,這要求研究人員參與科學數據管理的全過程。
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構建初期,要開展普遍性的調查,以發現社會科學數據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還可據此了解科學數據的特征和研究人員的需求,以此作為確定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功能的依據;平臺建成后,還需要隨時了解研究人員的使用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這些都需要研究人員的參與。[18]
3.2.5 根據研究人員的需求,持續改進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
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任何一個數據管理系統都必須考慮數據的長期保存、系統的可持續性、擴展性等問題。此外,面向研究人員提供個性化的科學數據服務是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持續改進的動力和內因。通過與研究人員座談發現,除數據檢索與數據存儲等數據服務外,數據的上傳、備份和數據統計分析等逐漸引起了科學研究人員的普遍關注。圖書館必須仔細分析研究人員的需求,將主要精力集中于需求普遍且能夠實現的功能提升上;另一方面,只有高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特別是高校圖書館與科研管理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建立合作關系,才能解決數據共享、數據統計與分析等問題,從而構建便于研究人員管理和利用平臺科學數據的科研環境。
3.2.6 提升科學數據服務能力,發揮高校圖書館在科學數據管理中的作用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各級管理者已把圖書館員確認為能幫助研究人員、機構和組織解決問題的關鍵角色之一。在我國,高校圖書館業已意識到科學數據管理的重要性,在機構知識庫建設過程中已經開始了數據管理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嵌入教學科研,注重科學數據服務,才能發揮高校圖書館在科學數據管理中的作用。根據國外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的經驗,開展的數據服務包括:數據查詢與下載、科學數據通報、科學數據存儲、科學數據分析、科學素養教育。
科學數據管理服務是基于科研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服務,包括了數據產生、數據分析與篩選、數據統計與分析、數據保存、數據訪問和數據再利用等各個階段。要實現個性化的科學數據服務,圖書館亟需提升服務能力。同時,圖書館要和學校各部門合作,主動與學校信息管理部門和數據中心、社科處等科研管理部門及科研人員溝通,發揮高校圖書館信息管理的專業優勢,積極組建科學數據管理平臺,設立科學數據管理和服務崗,了解研究人員的需求,制定適宜的服務對策和方法,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整體服務能力。
除以上幾點策略外,面對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挑戰,為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科研數據管理工作,圖書館需要做好人員配置和機構設置方面的工作。圖書館成立科學數據管理部門或設置科學數據管理崗位,發揮圖書館在高校科研數據管理中的作用,通過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節省科研人員時間,這是圖書館進行科研數據管理的保障。同時根據國外圖書館學教育和圖書館的實踐,還應加強對圖書館員進行科學數據管理的技能培訓。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構建過程中,除注重技術因素外,還因考慮非技術因素,如需要各級科研管理部門制定政策,在項目申報階段就要求項目負責人提交科學數據管理計劃;加強對研究人員宣傳,促使個人的科學研究為科學數據共享做貢獻,以提高科學數據的使用效率;培育高校圖書館員的科學數據素養,構建其參與科學數據服務所需的知識能力結構,為國內大學圖書館開展社會科學數據管理服務提供全面的支持。
隨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明確提出以圖書館為主體實施科學數據管理以來,國外,特別是一些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始增加科學數據管理部門,設置科學數據管理崗位,以幫助科研人員有效地完成其數據管理計劃。近幾年,科學數據管理也逐漸成為我國圖書情報專家的研究熱點,目前處于研究和實踐的初始階段。本文通過對目前國內外社會科學開放存取平臺進行調查,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個平臺進行詳細比較,探究國內外社會科學數據服務和管理現狀,并結合科學數據管理有關理論,從管理政策、運行機制技術更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高校圖書館社會科學數據管理的對策。
(來稿時間:2015年4月)
參考文獻:
1.About the DCC.Digital Curation Centre.[2013-09-02]. http://www.dcc.ac.uk/about-us
2.DataStar.[2013-09-03].http://datastar.mannlib.cornell.edu
3.Data Curation Profiles.[2013-09-03].http://www4.lib. purdue.edu/dcp/overview
4.Scientific data consulting.[2013-09-03].http://www2.lib.virginia.edu/brown/data/
5.師榮華,劉細文.基于數據生命周期的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1(1):39-42
6.李曉輝.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探討.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9):46-52
7.燕今偉.專題: 高校科學數據管理與服務機制及運行平臺研究序.圖書情報工作,2013(6):11
8.Archaeology data service.[2013-10-15].http://archaeolog ydataservice.ac.uk/
9.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2013-10-15].http://www.thearda.com/
10.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2013-10-15]. http://www.ada.edu.au/social-science/home
11.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2013-10-15].http:/ / nsrc.ruc.edu.cn/
12.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2013-10-15].http:// www.chinadatacenter.tsinghua.edu.cn
13.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共享平臺.[2013-10-15].http:// dvn.fudan.edu.cn/dvn/
14.Australian National Data Service.Data management planning. [2013-09-03].http://ands.org.au/guides/data-management-planningawareness.pdf
15.Pienta A.Guidance on preparing a data management plan. [2013-09-03].http://www.rochester.edu /ORPA/policies
16.Data management plans for NEH offi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proposals and awards.[2013-09-03].http://www.neh. gov/files/ grants/data-management-plans-2012.pdf
17.NSB-05-40, Long-Lived Digital Data Collections Enabl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2013-09-03].http:// www.nsf.gov/pubs/2005/nsb0540/start.jsp
18.胡永生,劉穎.基于用戶調查的高校科學數據管理需求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013(3):28-32,78
〔分類號〕G250
〔作者簡介〕穆衛國(1981-),男,碩士,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6篇;史艷芬(1979-),碩士,同濟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發表論文10余篇。
* 本文系上海師范大學校內項目“上海師范大學科研績效與資源保障分析——基于SCI等權威索引數據分析工具”(項目編號:A-0502-00-005035)成果之一。
Countermeasure Study of Social Science Data Cur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Mu Weiguo1Shi Yanfen2
( 1.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2.Tongji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The paper surveyed 6 social science data curation platforms: The Archaeology Data Service, 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 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 National Survey Research Center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Data Center, and Social Science Data Research Center of Fudan University.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paper explored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data curation platforms status,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ata curation, suggeste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policy, management mechanism, update technolog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Science Data Cur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