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內興起了大批金融機構,使得我國金融市場得到了空前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日益累積,資產管理便成為了金融市場中極為普遍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借資產管理進行投資,來實現資產增值或保值,實現雙贏目標。從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現狀來看資產管理業務對促進我國金融業務創新,推動金融混業經營有著深遠影響。不久的將來,資產管理業務必然成為金融機構服務的核心。目前不同類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存在較大差異,不同業務模式有不同特點。本文將針對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進行比較,并展開分析。
關鍵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金融領域的主要金融機構有基金、信托、證券、保險、銀行。目前不論哪一類金融機構中,資產管理業務都是極其重要的金融服務。這五大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各具優勢,并且隨著近些年,資金管理、資金運行限制的不斷開放,不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差異越來越明顯。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混業經營的主要表現之一,更是金融機構實現中介資金融通職能的主要途徑。資產管理業務為社會資源配置優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滿足了投資者和融資者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同時,更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研究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對促進我國金融機構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范疇的界定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不僅組織結構發展緩慢,相關理論研究也相對滯后。由于資產管理涉及領域眾多,且內容復雜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因此目前我國資產管理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法律概念。理論界認為資產管理指一切對資產實施管理,以實現資產保值或增值的活動。這則定義中不僅包括了資產持有者直接對資產進行管理的行為,還包括了資金持有者借助資金管理機構對其進行委托或授權代為進行資金管理,而實現的資產保值或增值的金融活動。當前資產管理手段主要方式為間接管理,即委托或授權金融機構管理。金融股機構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即為資產管理業務。金融機構在代為管理的過程中,便可發揮自身人力優勢、資源優勢、投資技能,來幫助委托人將所管理的資產投入到適合的金融工具中,來獲取利潤實現資產增值或保值。但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委托人要自己承擔將資產委托出去的風險和投資風險。通常在資產管理業務中參與方有資產托管人、資產受托人、資產委托人三方。資產托管人的職能是負責對資產受托人委的資產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保障資產運行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避免資產委托人造成經濟損失。資產受托人指負責資產管理和運行方,其職能是實現資產增值和保值。資產委托人是資金委托者。金融機構在利用受托資產進行投資時資金來自外部,因此不占用自有資本,風險也主要由委托人承擔,這是資產管理業務的主要特征。但不同類型資產管理方式和運行模式及業務開展模式有著較大差異,所以承受的風險程度也不同。
二、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的比較
雖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但依然保持著穩定增長趨勢,從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來看,基本保持了年均增長百分之二十速度。由于不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市場定位不同、營銷模式不同、投資領域不同、資產運營方式不同,所以增長比存在較大差異。從金融機構對投資者資產準入標準就可以看出不同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定位。準入標準由低到高分別是:基金、保險、銀行、證券、信托。不同資金準入標準影響著資金來源和流向,以及業務運行方式。運行方式的不同決定著收益模式和收益的大小。在準入標準中基金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最低一千元,無客戶數量限制,特定業務單筆金額三百萬,委托人個數不得超過二百人,三百萬以上的業務則無人數限制。證券機構的限定性資產管理業務標準是單個客戶凈資產不得低于五萬,非限定則不得低于十萬,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則不得低于一百萬。信托機構資產管理業務中單一信托投資金額要求一百萬,且最近三年個人收入超過二十萬,金融資產總計超過一百萬,并能夠提供相關證明。銀行資產管理中的個人理財業務標準,三萬到五萬不等。準入標準的不同,資金來源也就不同,總體渠道可分為:機構和個人兩大類。一般情況下信托和證券機構的業務來源多為其他組織機構。而銀行和基金以及保險機構則多來自個人。不同資金來源業務目的也有所不同,信托和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定位明確,追求高端市場以及高凈資產回報。保險和基金則以低收入階層為主要客戶,以小投資為主,投資收益相對較小,但風險小,市場靈活性較高。不同模式的資產管理業務,有著不同優勢,在資產管理中必須合理運用。
三、結束語
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不僅豐富了居民投資渠道,促進了社會資金流動。但金融市場風險較大,不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具有不同的優勢,在投資中必須合理選擇,才能獲得理想收益。
參考文獻:
[1]王佳玉.我國金融機構發展現狀及解決對策[J].湖北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12,13(11):119-124.
[2]汪蘇瀧.略論新時期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其未來展望[J].浙江電子商務學院,2011,11(14):132-135.
[3]李明珠.淺談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江蘇職業技術學院,2012,13(04):129-136.
作者簡介:高鋅禹(1994.04- ),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現大學在讀,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