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娟
陽泉市衛生學校英語教研組
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
曹秋娟
陽泉市衛生學校英語教研組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太多的思考空間,不能很好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此本文探討了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在角色互換中汲取知識,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有很多好處。
英語教學;自主性;角色互換
英語教學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培養聽說讀寫等能力,為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質已成為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標。作為從事語言學科教學的英語教師,更應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認識。近些年來,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上作了一點小小的嘗試,即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兩大角色,即教師和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與學生的合作體現出來,而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去熟悉知識。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換句話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現代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淡化教師“領導者”的地位,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以講為主”的填鴨式課堂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互動課堂模式。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通過參與而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控制課堂,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展示能力的機會,并其提出的問題給予指導。關于學生的自主性,要求學生始終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不僅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而創新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將教材內容活化于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
課堂交際活動成功與否,取決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為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發展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勞動成果等。此外,在口語活動中,教師要采取以鼓勵為主的原則,并發揮引導的作用,讓學生自己發現并糾錯,盡量消除學生說英語的畏懼心理,培養他們想聽、敢說的習慣,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贊賞興趣,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及他們所取得的點滴成績。適當的激勵會讓學生不斷進取,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和交流,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一)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大力提倡教改的今天顯然不能滿足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課堂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的思考空間,始終充當了配角的角色。而一旦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勢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學生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身心愉悅,有安全感。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把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需要持續不斷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相互對話、表演短劇、聽英文歌曲和欣賞英文電影等活動最大限度激發學習熱情。這也是任務型教學法的主旨。上學期我對所帶班級進行了這一嘗試。要求學生將課本對話“Help Yourself”這個涉及餐具的使用、祝酒、讓菜等有趣情節表演出來,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準備,熱情高漲。道具齊全,臺詞熟練,表情、動作貼切自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演完后,同學們收益匪淺,許多人都要求以后多開展此類活動。但切記,這一切都要合理安排,有效控制,課堂收放有序。
(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發問精神。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有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最大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才能及時判斷教學內容是否存在一些問題,并且能夠直接的大膽提問,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當然,這種做法可能會使教師措手不及甚至是尷尬的局面,但是課堂氛圍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漲,教師在此時給予學生做出解答一定會給他們更為深刻的感觸。課堂上,師生都各抒已見,就像辯論一樣的全部參與的熱烈場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的精神。
(三)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及表演等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側重于讀寫,忽略聽說。但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情況得到較好的改觀,并且在一些教材上還特意設計了聽說訓練。但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聽說訓練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景基礎上的,所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需求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只有讓學生有想說話的欲望,做到暢所欲言,才能達到真正的聽說訓練的目的。
當然,全部過程教師都必須要參與其中,包括選擇課文、備課、提供資料、教法指導和課堂聽課等等,都要進行全程的參與和指導,在教材的選擇上應盡量選取較為容易的單元,要具有選擇性。否則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度。
[1]束定芳,慶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林嘯,學生自主性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英語教學,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