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芹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西關小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王鳳芹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西關小學
創新精神關系著國家的繁榮昌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便于更好地改造世界,對其自身今后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他們創新意識,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教學方法,深化素質教育的意義。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項關于學生成績的調查顯示,班級中學生成績的好壞與個體所處的周圍環境以及班級學習氛圍都有著很大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保持持續的興奮狀態,學習時更容易進入狀態;相反,不好的學習氛圍會互相傳染,直到班級里的學生對學習都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有信心學好數學,學生思維得到發散,最終才會去進行創新。因此,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鼓勵學生要敢于創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太古板,要多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學生心中的好朋友。在這種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下,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當學生提出一些奇怪想法時,不能一味否定,首先對學生這種肯想、敢想的情感給予肯定,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
2、提供學生創新的機會。數學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解,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而不是去死記硬背。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化學習,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用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的地攤去鋪設長6米、寬4米的房間,有多少種選擇的方法?那種方案鋪設出來的地面最好看?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逐漸養成了主動思考的習慣,保護了創新意識的萌芽。
最新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中,不論是例題還是習題,更多的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主,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讓學生嘗試探索知識的過程。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學生自己完全有能力自學,教師要多留出時間,讓他們去自主發現新問題,教師決不代替講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這樣才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不像正方形與長方形周長的學習,直接可以通過直尺量出具體的數字,最后總結出計算周長的公式。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圖形變得抽象化,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我準備了不同的圓形圖案、直尺、布條,讓學生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測出圓的周長?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有的用繩測,還有的用滾動法,課堂氣氛瞬間高漲,氣氛十分活躍。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我的引導,學生發現了圓的周長與直徑存在一個比例,而比例值為л。然后,我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反復驗證與檢驗,終于完成了教材中知識點的學習,不僅學生做到了手腦并用,而且對教材內容的學習更加深刻。
1、樹立學習信心,促進積極思維。小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后的喜悅感,應該超出中學生很多,這是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探索世界的欲望比較強烈,獲得成功體驗后很容易滿足,會從心底升起一股興奮感。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多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對學習保持新鮮感,這樣才會去積極探索。
2、設計與小學生認知能力相近的問題。問題過于深,考察范圍過于廣,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發展區附近,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學生的猜想有很多種,如果一個個驗證,只會消耗過多的時間,于是我對學生說:“能被2、5整除的數,個位都有一定的特點,能被3整除的數會不會各位也有特點”。學生通過進一步的確認,最后終于找出了規律。在這樣的環境中聽不到呵斥和嘆息的聲音,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主動去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習效率。
生活中有許多有關數學的事例,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探究這些問題,然后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六一兒童節,班級里要舉辦一次小規模的活動,借此機會把費用計算的工作交給了學生們自己。這樣學生們三五成群,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最后確定各種小吃、水果需要購買多少?布置教室的彩帶、氣球數量?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學生會更有興趣去探索,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學生思考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場所,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自身還要樹立創新性的教育觀念,用自己的觀念與思想去帶動學生,引導學生探索性地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直到顯著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