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陳華
山東省平邑縣仲里中學
淺析教學中的“發問答疑”
張瑩,陳華
山東省平邑縣仲里中學
“發問答疑”是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更積極主動的來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識。
教學;語文教學;發問答疑
在我校開展高校課堂教學模式以來,經過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我們充分認識到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即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更積極主動的來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識。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出了語文教學的一種模式----“發問答疑”。下面就談一談我對語文教學過程中“發問答疑”教學模式的幾點淺顯的認識和體會。
語文教學過程中“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有兩部分組成:即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教學中通常是由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回答。一般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的偏多,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實回答得較少。即使這兩種形式處理的都比較合理,對全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是不夠的。若要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動腦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有老師解答,變成學生提出問題由學生解答。
據此,我們可歸納兩種“發問答疑”的方式。
目標導入式是教師根據教材重提出問題,學生通過答疑教材內容,獲取新知識。這種形式是教師課前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參照教材訓練重點,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授課時讓學生先熟讀教材,再要求他們思考討論,對于個別不理解的知識點,最后由學生自由答疑,或老師根據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指定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這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最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
這種形式的教學是學生研讀教材是發現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有其他同學回答。自由探索式的教學,教師不能做過多講解,主要是讓學生細讀教材,在其熟讀的基礎上,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現問題。發現的這些問題有些不能自行解決,有些問題學生能自行解決,對于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有教師引導學生提出來,有其他學生幫著解答。這兩種教學方式,處理好了都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特別是自由探索式,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教師還要做好調控,做到出現錯誤及時糾正,發現疏漏及時補充,顯示疑難及時闡明,做到每問必答,爭取整堂課中的發問答疑都能順利完成。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發現問題,在“發問”之前要指導學生細細研讀課文。只有學生去細細的研讀課文,才能領會文章的意思,才能理解文章的精妙之處,才能發現文中的一些不易發現的問題。閱讀課文時,教師應向學生提出幾點要求,比如詞語的意思,句子的含義,內容的選取,結構的處理,表現手法的運用等等。學生得到啟示,會自覺地有目的的分析課文。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其他學生思考,有時還要與同位或在學習小組中展開討論,然后再讓學生答疑。學生的解答在很大程度上不系統、不全面,這是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可以適當放寬時間,并且多找幾個學生補充,以便不是答案更趨于準確、全面、系統。在小組討論、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后,如果都有正確的一面,但又都不完整,這是教師必須歸納總結,力爭給有疑問的學生一個完整而又準確的答案。這樣不至于使學生在理解問題上出現支離破碎的現象,或只得到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識。
另一方面,我國的漢語言是一種多意語言,這種多意語言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理解文章的內容時存在一定的差異。鑒于此種情況,多個學生回答或開展小組討論更有必要。
“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本著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為目的,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為方向。指導學生不論是提出問題,還是回答問題都要積極主動。對于那些善于發現問題的或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的贊揚,以便促使他們有更旺盛的學習熱情。對那些想發問答疑而又當從羞怯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以便在維護他們自尊心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學習上心不在焉,只一味聽取別人發問解答的學生,要給與恰當的提示,以便于使他們也開動腦筋尋找問題,調動思維回答問題。
在發問答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論是提出問題,還是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有可能會出現偏題、離題或是錯誤的現象。即使這樣教師也不可直接否定或者流露出批評的口吻。因為學生的個性和自尊心很強,不恰當的否定或批評會大大挫傷他們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正確的鼓勵能激勵他們的進取心。所以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即使學生發問答疑有不準確或者存在錯誤的地方,首先對他們能主動提出問題和積極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對于這種積極主動的精神給與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對他們提出或回答問題不正確的地方進行糾正。在語文教學中,采取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每個學生都有提出問題的機會,都有深入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有時他們提問或回答不準確,這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益處。
“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應使學生養成一種動手的習慣,當別的同學提出文圖或回答問題的時候,有些同學可能還未發現這個問題,也有的同學還未思考出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樣就必須要求學生動筆在文章中勾畫出來或記錄下來,以此達到一個學生提問,多個學生回答,全班學生提高的目的。
總之,語文教學過程中“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是以教材為例子,在指導學生多看、多讀、多問的基礎上,是學生自覺養成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問題,善于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從而來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發問答疑”式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