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芬
(杭州市江干區筧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
壓瘡又稱壓迫性潰瘍,是身體局部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及營養不良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嚴重時可繼發感染而危及生命[1-2],多由于患者長期臥床不能自主活動引起[3],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并加重了其經濟負擔,還加重了護士的工作量。目前臨床上治療壓瘡方法很多,如翻身解除壓迫、加強營養、避免潮濕及摩擦等,但療效不一[4],故有必要尋找一種有效、簡便的治療方法。中醫認為壓瘡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使氣血不暢、氣滯血瘀所致。中醫藥治療壓瘡已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外治法因更易操作,療效直接被廣為應用[5]。潰瘍膏是一種自制制劑,由蜈蚣、血竭、三七、紅花等中藥組成,有活血散瘀,止血生肌,定痛斂瘡的作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中藥潰瘍膏治療居家患者的壓瘡,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按照美國壓瘡顧問小組(nationa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薦的分期標準[6]評估符合Ⅱ期或Ⅲ期壓瘡臨床表現的居家壓瘡患者,年齡>40歲,排除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及影響皮膚觀察的其他皮膚疾病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41例,單純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1例(34處),男12例,女9例;年齡41~102歲,平均年齡79.8歲;中晚期腫瘤6 例,腦血管疾病8 例,股骨頸骨折2例,截癱2例,心功能不全長期臥床3例;壓瘡部位分布:骶背部16處,髖臀部12處,肩胛部3處,肩峰部1處,足跟踝部2 處;壓瘡面積:1.0cm×2.1cm~5.6cm×7.8cm;Ⅱ期壓瘡24 處,Ⅲ期壓瘡10 處。對 照 組20 例(28 處),男7 例,女13例,年齡42~99 歲,平均年齡81.2歲;中晚期腫瘤5例,腦血管疾病8例,股骨頸骨折2例,截癱1例,心功能不全長期臥床4例;壓瘡部位分布:骶背部11 處,髖臀部11 處,肩胛部2 處,肩峰部1處,足跟踝部3處;壓瘡面積:1.3cm×2.0cm~6.6cm×8.7cm;Ⅱ期壓瘡19處,Ⅲ期壓瘡9處。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壓瘡部位、壓瘡分期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壓瘡治療方法
1.2.1 創面清洗與消毒 兩組患者創面清洗與消毒方法一致,用無菌等滲鹽水濕潤創面,清除壞死組織,再用0.5%碘伏消毒創面及周圍皮膚,然后在創面敷藥。如有大水泡(直徑>5mm),消毒后在水泡邊緣用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后再敷藥。如創面滲液多或被大小便污染時,增加換藥次數。每次換藥前將殘留在瘡面上的膏劑及腐蝕物徹底拭去洗凈。
1.2.2 創面敷藥
1.2.2.1 對照組 創面清洗與消毒后,Ⅱ期壓瘡:使用氧氟沙星凝膠外涂瘡面,2 次/d,瘡面開放,滲出較多時用敷料包扎;Ⅲ期壓瘡:局部涂氧氟沙星凝膠,瘡面較大時用無菌紗布覆蓋創面,2次/d,直至創面結痂。
1.2.2.2 觀察組 中藥潰瘍膏組方為:蜈蚣1條,烏梅2g,蟬衣5g,蜂房10g,血竭5g,紅花5g,三七粉5g,制備成油膏。根據創面大小選擇合適的無菌紗布,將中藥潰瘍膏用無菌壓舌板或棉簽均勻平鋪在無菌紗布上,厚度達1.0 mm,范圍以超過創面邊緣為準,再將敷料覆蓋在瘡面上并做好固定,2次/d。
1.3 評價指標
1.3.1 壓瘡療效評價指標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判斷,治愈:創面結痂愈合;有效:創面縮小,肉芽新鮮;無效:創面未愈合[7]。從治療開始至用藥2個月,觀察并記錄創面情況。
1.3.2 壓瘡治愈時間 從治療開始到創面結痂愈合的天數,由培訓合格的具有《社區護士資格證書》的護士每天進行觀察、評價,作詳細記錄,主要觀察創面滲出情況、肉芽組織生長情況、瘡面直徑大小、創口周圍皮膚顏色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等,并統計兩組患者創面治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觀察結果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壓瘡治愈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壓瘡治愈時間比較
3.1 中藥潰瘍膏治療壓瘡的機制 中醫學認為壓瘡的發病機制為氣血虧虛、經絡受阻、肌膚失養而導致的壞死潰爛,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解毒防腐、收斂生肌為主[8]。中藥潰瘍膏中三七、血竭、紅花能活血化瘀,蜈蚣能散結通絡,烏梅、蟬衣、蜂房能祛風止痛生津[9],其中蜂房還具有攻毒療瘡的功效,三七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并發揮一定的抗炎作用。
3.2 與氧氟沙星凝膠相比中藥潰瘍膏治療壓瘡效果更優 中藥潰瘍膏在制作時還加入了一定的油,能在創面形成一層藥膜,使創面不易被污染。中藥潰瘍膏對壓瘡患者的瘡面收斂作用較強,且能減少瘡面滲出,從而促使瘡面干燥、結痂和愈合,減少并發癥發生。本研究結果數據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使用中藥潰瘍膏治療后,壓瘡治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55.00%,壓瘡治愈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3 中藥潰瘍膏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由于潰瘍膏治療方法簡便易行、價格低廉、藥物配置簡單,護理人員及家屬都能掌握使用,尤其適用于居家照護的患者。涂敷中藥潰瘍膏前先要對瘡面進行徹底清洗,待干后,方可涂藥。要掌握藥膏厚度宜1mm 左右,范圍直徑要超過瘡面邊緣,滲出較多時要及時更換敷料。
[1]陳飛.貝復濟和康復新液聯合紅外線照射治療深度壓瘡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11):945.
[2]胡歆蕾,樓靜.恩經復治療Ⅱ期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3):231-232.
[3]劉明,古勤,袁浩斌,等.ICU 病人壓瘡危險因素預測量表的系統性回顧[J].護理研究,2012,26(1):1-4.
[4]顧愛英,孟凡霞,徐敏,等.單味地榆治療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1028-1029.
[5]周銀秀,喬登玉,黃琳,等.中藥辨證分層換藥治療頑固性瘡瘍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23):1-3.
[6]黃利紅,裘文華.百多邦軟膏聯合珍珠粉和麻油治療Ⅲ-Ⅳ期壓瘡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3,12(6):563.
[7]王世愛,劉方波,孫林俊.創瘍草靈膏在老年壓瘡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10):2678.
[8]鄭曉蕾,高玉芳,魏麗麗,等.黃連膏配合艾條灸治療Ⅱ期前壓瘡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6):599-601.
[9]傅文娟.中藥涂擦在壓瘡中的辨證施護[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4):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