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海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國土資源局小孤山中心國土所
試析我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實施中的不足及完善對策
孔慶海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國土資源局小孤山中心國土所
土地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一直處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家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控和監管,是土地資源達到合理的分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目前,我國的土地資源處于稀缺狀態,需要通過對我國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來增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效力。
土地資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護
1、對耕地資源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我國相關的法規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管理,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有效的做到對耕地的保護,以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通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護耕地資源,保護國民利益不受侵犯,同時對于糧食供給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不要忽視的促進作用。
2、實現土地集約利用
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實施后可以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的總體規劃,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杜絕濫用耕地的現象。在土地總供應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集約利用土地要以使地方土地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它主要是指通過對閑置土地、老城區改造、土地優化配置等多元化的土地配置形式使土地達到高效利用。從而可以使土地供給方式更加規范化,同時也可以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為城鎮化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3、實現土地合法流轉
我國相關政策規定在不破壞農地質量、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前提下,可以在農業用地內部實施土地流轉,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允許農民因地制宜的發展多種農產品經營。針對城鎮建設用地,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允許通過抵押、轉讓、出租等多樣化的形式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可以最大限制地發揮土地的社會經濟效益。
4、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維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同時還更重視對未利用地的開發利用的生態保障功能,這樣就可以為農業用地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目標,的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地于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1、耕地占補平衡中存在重量輕質的的現象
在我國的《土地管理法》中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或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要相當,以實現耕地質量上的數量平衡。但在法規實施過程中,大都不重視耕地質量,只是使地區耕地總量從表面上滿足了制度平衡要求,這嚴重真心實意了占補平衡制度的初衷,對于全國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目標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農地不合理占用
目前,我國仍然存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非法轉用現象,而且其已經成為城鎮建設用地的重要來源。這加劇了城郊地區建設和農村用地間的矛盾,從而使其承受過重的土地供給壓力。雖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面積呈增加直接,地使建設用地違法現象更加嚴重,使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3、土地資源利用率低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土地的合理利用,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存在嚴重的囤地現象,開發建設的土地面積與規劃中的土地面積呈現出嚴重的不符。由于囤地可以取得較高的回報,加上制度得不到落實,囤地就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個主要贏利手段。這使農業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卻存在大量的閑置土地,使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呈現較低的局面。
4、不注重地生態環境的保護
雖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實施需要以保護土地生態環境為前提,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毀林、盲目圍墾的現象比較嚴重,沒有顧及當地土地的實際情況,從而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環境生態問題,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1、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建設
目前,我國土地管理相關的法律體系并不夠嚴謹、不夠完善,而且可操作性較差,再加之法律責任環境寬松,對我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落實和推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在保護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對相關的法律規章進行不斷的完善,不僅要強化相應的責任承擔機制,同時政府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同時,要建立一個合理、公平、嚴謹的法律環境,地于出現的一切違法行為要予以嚴肅處理,追究其法律責任。
2、不斷完善土地利用分類體系
完善的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可以優化土地資源內部結構,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起到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要保障生態用地的合理利用,高度重視生態用地安排,使生態用地實現質量和數量上的平衡。所以需要明確生態用地指標,對于其他用途土地也要制定相關的生態標準,為了保證各類用地都實現有效供給,還要使建設用地、農用地以及生態用地保持均衡比例。建設用地中要區分經營性用地和公共利益用地,同時要保證這兩種建設用地不可以隨意相互轉用。
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明確土地利用總規劃的總體地位,要行業規劃和城市規劃等在用地方面都服從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首先,要建立國土規劃的專職機構,通過制定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土地利用總規劃的實施,使其能夠擁有較高的約束力,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其次,要使土地利用總規劃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不斷完善其知識結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建立完善的土地總體規劃理論體系,通過學習和培訓等形式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和應用高新技術,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學性。
要通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實現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要遵循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原則,使其與技術、政策和各種活動相結合,達到減少生產風險,提高產出、防止土地退化、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這也是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任務和總體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發堅持土地可持續利用正確觀念,以達到有效的保護耕地資源的目的,使人們從觀念、理論和行為方面都與土地管理用途管制制度相適應,使其能夠發揮更高的績效,以對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1]楊華.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研究.河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杜巖.我國土地用途管制法制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張延昉.我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實施中的不足及完善對策.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