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隆

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群人,追著鳥滿世界跑,為了拍到一種不知道是否還存在于世上的物種,可以堅持等候十幾二十年,這群人被稱為“鳥類攝影師”,梁皆得就是這樣一名鳥類攝影專家。梁皆得拍鳥已經有三十多年經驗,從最初的愛好者,到辭去工作專門拍攝,到學術類的研究機構當研究助理,從單純拍鳥到拍攝鳥類紀錄片。他所執導和拍攝的影片曾多次入圍臺灣金馬獎。
對于梁皆得來說,金門很特別,在他拍鳥所到的世界各地中,金門是他最常到的一站。不僅因為金門離臺灣本島近,更重要的是因為金門得天獨厚的環境和地理因素。這座僅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小島,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
梁皆得第一次到金門拍鳥是在1986年,當時的臺灣尚未“解嚴”,金門也仍然是兩岸關系中最緊張的前線戰地。當時的梁皆得是臺灣“中研院”鳥類觀測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助理,在來金門之前,他也只是聽人說金門有很多鳥,但具體有多少,沒人能說得清。梁皆得回憶起第一次到金門的感觸,“鳥很多,樹很多,阿兵哥也很多,跟臺灣很不一樣。”
從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一直到1993年金門對臺灣本島居民正式開放觀光,四十多年間金門幾乎處在一個半封閉的狀態。而正是因為這四十多年間一直處于戰備狀態,使得島內各個地方遍布著大大小小的軍事管制區,大部分人無法靠近,讓自然生態得到了幾乎不受限制的發展。茂密的植被、林灌以及擁有著寬闊潮間帶的海灘,在軍事“掩體”中成為了鳥類絕佳的棲息地。梁皆得回憶到,當時到金門來拍鳥還需要通過“特殊管道”審批,因為管制區域太多,很容易不小心就走到不該走的地方,動不動就被阿兵哥趕走。80年代的臺灣,觀鳥這個群體在臺灣屬于剛剛起步的狀態,遑論金門,也正是因為像梁皆得這樣的攝影師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金門,用相機記錄下棲息于此的各種鳥類,才真正讓金門這個觀鳥天堂被外人所知。迄今為止,金門有觀測紀錄在案的鳥類品種多達303種。在臺灣“解嚴”之前,梁皆得就多次到金門拍鳥,而所留下的攝影作品也為金門當地學校觀鳥課程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從1986年第一次來金門,三十年過去,梁皆得在金門留下了數量龐大的攝影作品和資料庫,他也從一名生態攝影師,成為了屢次入圍金馬獎的著名紀錄片導演,他所拍攝的《檐間戴勝飛》和《翡翠》紀錄了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戴勝和翡翠鳥,為金門“國家公園”所制作的《觀鳥金門》一書,也成為了外地觀鳥者了解金門觀鳥的最佳讀本。談起現在金門的生態,梁皆得認為金門依然擁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這兩年因為旅游觀光而慢慢興起的建設,讓以往棲息于金門的鳥類慢慢開始有了減少的跡象。“我們觀鳥界有一句著名的話,叫‘今日鳥類,明日人類,所以我們更急需設立保護措施來保護鳥類家園?!绷航缘谜f。在他眼里,金門不僅是金門人的金門,更是千百年來,翻山越嶺、漂洋過海來金門渡冬的鳥兒們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