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音莉
摘要:石夫先生的一首鋼琴音樂作品《冰山之歌》不僅有效地吸取了新疆少數民族特有音樂文化的精髓,也糅合了塔吉克族所特有音樂各類元素的美學特點,文章在分析該音樂作品的演奏和民族特點及風格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詮釋著這一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征。
關鍵詞:音樂作品 演奏 民族風格 民間音樂 藝術
石夫先生是我們當代非常著名的音樂作曲家,他主要從事音樂藝術及教育的研究和音樂創作,曾經擔任過新疆軍區政治部的文化助理員和編輯,同時擔任著建設兵團的文化創作員。新疆的民間音樂有著非常豐厚的資源,而這些音樂資源給石夫先生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提供了豐富的藝術滋養。在工作之余,先生他經常走入群眾的生活,以群眾為師,向很多老藝術家不斷學習,搜集當地的民族音樂和民間特色藝術,他的足跡遍布雪山上、羊群邊、草地上、蒙古包里還有賬篷里,經過他的努力,七年之間他整理出了3000多首具有民族價值的民歌,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美的音樂旋律。著名作曲家朱踐耳為他的音樂會題詞“高山頂上一頑石,百花園里勤耕夫”,這是對他藝術人生最好的概括。
《冰山之歌》作為《第一新疆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于1978年創作出來,這一樂曲向人們描繪出塔吉克人們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用樂曲來歌頌塔吉克人民在慕士塔格峰這一“冰山之父”下所具有的開拓進取精神。整首樂曲在音樂結構上由帶有引子及尾聲的三部曲式組成。
一、樂曲的分析
引子從第一到第五小節,這是帶著幻想色彩的藝術作品,具有散板這一藝術性質的五個小節使用了呼喚式的民歌曲調為引子,使人們在品賞時感受到在高原之上,晨曦中微露出的一層薄紗于山上這一夢幻場景。石夫先生在樂曲的前兩小節使用了三個復合類和弦,使用了不同功能的和弦組合,完整的將這一音樂作品的整體立體感表現出來。在歌唱性的演奏出兩個小節以后,又出現一組十六分音符的特性音列,這些音域主要分布于小字組G與小字組g3之間,每組是由8個音符組成,加之運用塔吉克雙四音的音列特點,經過復合弦短暫休息,而且進入顫音,并直奔下行旋律,由四五度音程上行于主題音調和弦前奏。
A段從第六小節到第四十五小節,快板。它連續著四個小節前奏,是主題中一個很好的鋪墊。又加入了小二度屬音構成,前奏更加穩定,人們在聽的同時仿佛置身于鄉土氣息的帕米爾高原。從第十小節進行整首樂曲主題,F小調,MP的力度,采用華彩手法使得這一旋律不再單一,樂曲也更加活潑和具有動感。在三十六小節和四十五小節之前,所用節拍又和之前不盡相同,旋律開始有了變化,我們在這一部分稱為插部,結構失去了它的完整獨立性,為之前音樂的不斷推進和發展起到了好的推動的作用。
二、演奏的分析
《冰山之歌》在演奏上使用了很多自由的節拍,這一使用大力渲染新疆本土音樂的獨有特色,如果沒有了這些自由節拍的渲染,那么也就使得這部音樂作品失去了魅力和它的特色。所以說,演奏這首樂曲時,必須在理解作品并且加以有素訓練,才能將作品所表達的風格發揮出來,伴奏時也要注意節奏。
作品在引子中,譜面會標記保持音和強音的記號,在彈奏這些和弦時,也得使用肩部的力量,把力量傳送到指尖。針對演奏時距離上的跳動及和弦的音色要求,那么演奏時一定要把握觸鍵的敏捷和迅速程度,保持音及延長音也要把它們的時值拉長,控制呼吸,做好下一句演奏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彈奏出樂曲所要表達的音響效果。從第六到第四十五小節是這部作品的A段,是有著鄉土風格的快板,從第六小節之后的四個小節是八分之七節拍的,是非常典型的塔吉克音樂節拍,演奏時也得有華麗輕快彈奏風格,指尖和鍵盤基本垂直,連線上的音符也需要手指獨立抬起,并注意音樂的各種變化。
三、民族風格體現
旋律。這是一首塔吉克風格的作品,曲調上比較單一,上下樂句單樂段結構,那么為了使這一結構模式得到改變,會使用模進和重復等手法,之后加上多次變奏。《冰山之歌》就是這樣一個民間音樂小品的改編作,它繼承了音樂的原始調性,聽著有種民間音樂的感覺,但是不拘泥原作框架,手法豐富,創作多變,卻一直在圍繞著一個主體開展。
節奏。《冰山之歌》使用了眾多的復合節拍,這種復合節拍是這一民族音樂里的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節奏和節拍在變化上又非常之巧妙,進而增加了音樂本身的魅力,在整首樂曲中又不斷地模仿手鼓,富有豐富的節奏變化度,重音突出,力度對比鮮明。
和聲。《冰山之歌》中有著非常之多的復合和弦,引子這一部分中出現三次,創作者在復合和弦的使用上了塔吉克山民自由呼喚的語調,讓人有一種朦朧之感和虛幻之感,樂曲的層次上也更加分明,色彩濃郁而神秘。
《冰山之歌》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出塔吉克民族的音樂特點,石夫先生對這一民族的音樂特性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作品的創作又加入民間表現手法,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曲調特色,還使用現代創作手法,使得作品大放光彩,這一作品在我國的鋼琴音樂創作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安冰冰,方可.新疆風格鋼琴作品的民族性分析[J].音樂探索,2008,(03).
[2]周穎.石夫鋼琴作品《塔里木人》探析[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03).
[3]韓萬齋.他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音樂——悼石夫[J].人民音樂,2008,(03).
[4]舒澤池.“頑石·耕夫”——生命中沒有休止符[J].人民音樂,2008,(03).
[5]戴鵬海.音樂家石夫生平簡介[J].人民音樂,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