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瓏
摘要:傣族民間舞蹈孔雀舞在中化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第一,本文介紹了孔雀舞的風格特點,主要從孔雀舞的造型、韻律和表演等方面進行介紹;第二,本文對孔雀舞的起源并且對其發展情況進行了闡述;第三,本文對孔雀舞的發展規律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孔雀舞 特點 起源 發展
一、孔雀舞的起源與發展
(一)孔雀舞的由來
1.神話傳說
據傣族歷史文化記載,在遠古的時候,一群可愛且能歌善舞的孔雀精靈生活在森林里,當他們跳舞時,歡悅之情就充滿在整個森林里。某一天,森林中出現了兩個惡魔,他們占領了森林,并且要求孔雀公主作為他們的伴侶,孔雀公主假裝很高興的答應了惡魔的要求,在他們成婚的時候,孔雀公主邊走邊飛,將惡魔引入了森林邊的沼澤地里,惡魔就陷入了沼澤地,從而森林回到原來的樣子,當孔雀公主唱歌跳舞時,歡悅之情又重新充滿了森林。在這則寓言中,傣族人民將傣寨形象比喻為森林,他們把孔雀公主當作善良勇敢的化身,她的智慧保護了整個森林。
2.地域環境
神話傳說只是人們的主觀想法,從客觀上分析,地域環境是決定任何一種民間舞蹈形式的起源的必要因素。傣族人民的生活地理環境主要處于云南南部,這里位置處于海拔在500—1300 米以內,其屬于低緯度海拔的河谷平壩地區,因此該地的平均氣溫大約為21℃,因此這里氣候宜居,很多動植物都在這里生活,該地區則出現很多孔雀,很多傣族人都喜歡飼養孔雀,因此孔雀的生活特性對傣族人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正是由于這種長期接觸,因此傣族人對孔雀優美動作進行模仿而形成舞蹈。而且孔雀的性情溫順善良,其外表高貴大方,這些與傣族人民的淳樸民風相似,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中受到很高的重視。
(二)孔雀舞如何發展至今
在任何民族發展過程中,文化的發展也是必須經歷的環節,因此舞蹈必然得到快速的發展。在傳統的孔雀舞表演中,男子的裝飾有一定規矩,他們頭上一般帶有金盔和假面,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裝束是他們的演出服飾,然后在一定樂器的伴奏下,他們表演孔雀舞。
從近代孔雀舞的發展歷程來看,毛相應該是其創始人,在孔雀舞中,他首次融入一定的儀式和表演,從而傳統孔雀舞不僅在民間廣場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它們也在公共舞臺上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機會。
毛相的得意女弟子刀美蘭是新一代孔雀舞的傳人,孔雀公主的形象被她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利用女性肢體自由、舒暢且流暢的特點將孔雀舞表現十分柔媚,她成功開創了女性孔雀舞的新紀元。
在傳統傣族舞蹈的基礎上,楊麗萍對孔雀舞進行很大的改變,她充分發揮人類的肢體來表現孔雀的多種造型,如孔雀頭的造型被她利用手指來模仿等,她極好的發揮了孔雀的靈性,她的舞蹈具有靈動、祥和、吉祥等藝術底蘊,她對傣族舞動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宣傳少數民族文化方面,她做出十分重要的貢獻。
二、孔雀舞發展規律
(一)孔雀舞的變革
1.從初級改造發展到民族審美性的繼承
這種變革形式主要是基于民族舞蹈具有較大隨意性的特點,在原有的舞姿的基礎上,人們進行一定的發揮和借鑒。且在把握舞蹈特制的基礎上,人們進行一定的整理和編排,這樣變革的舞姿具有很大的起伏變化而更加符合主題內容,從而表現為完整的藝術作品。
2.舞蹈形態的改變
從毛相到刀美蘭,從刀美蘭到楊麗萍,她們的舞蹈的很多元素都發生了改變,如她們的造型、韻律及表演形式等都發生了改變,而且她們作品中很多文化內容也從傳統逐漸向現代形式轉變。
(二)孔雀舞的重要作品
1.金明的《孔雀舞》
在孔雀舞眾多作品中,由中央歌舞團編導金明執導的《孔雀舞》是十分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這個舞蹈中,舞者利用孔雀多種生活動態特征對傣族人民的愿望進行了表現。
2.重振羽翼的《金色的孔雀》
刀美蘭作為孔雀舞的著名表演者,她劉金吾老師進行合作創作了傣族女子獨舞《金色的孔雀》,該舞蹈表現了改革開放之后的重生的喜悅。
3.楊麗萍與《雀之靈》
在北京舉行的舞蹈比賽中,楊麗萍的獨舞《雀之靈》一舉奪魁,該舞蹈是由她自編自演而形成,在這個舞蹈中,她通過舞蹈向觀眾展現了圣潔、美麗而嶄新的孔雀形象。
(三)孔雀舞對當今的影響
孔雀舞的起源地為云南傣族人民聚居區,傣族人民對其經過數千年的改造和完善后,這種舞蹈具有了獨特的表演形式,且它們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口傳心授,它們已經成為傣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代表。
在民族民間舞蹈創作中,孔雀舞為其建立傳統藝術豐富的素材庫。由作品《云南映象》可以看出,楊麗萍對云南各地舞蹈形式進行考察,且她搜集并整理了很多原生態的民族舞蹈資料,然后把這些資料提供給孔雀舞藝術家進行二度創作,這樣云南瑰麗的風景不僅展現在觀眾眼前,而且各民族人民的淳樸、善良、勤勞和智慧的文化底蘊也在藝術作品中得到展示,因此民間原生態的民族舞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現代舞蹈藝術者進行民間舞蹈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孔雀舞具有很多成功的作品,這些作品共同特點為形式與內容高度的統一,這些舞姿并不是對傣族舞蹈基本韻律和動作的重復,它們是根據不同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進行變換而形成的,因此這些成功作品都是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本體核心審美意象,它們的舞蹈創作靈感都是基于動作、韻律和節奏等舞蹈元素的重構中得到的,因此這些舞蹈能夠向人們展示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核心價值觀,而其他文化可以吸收并采納這種優秀的價值觀,孔雀舞為其他文化發展提供指導作用。
因此,孔雀舞的研究對當今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指導作用。
三、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孔雀舞的發展且對其起源進行了闡述,主要從神話傳說、地域環境等方面闡述了孔雀舞的起源,然后簡單介紹了孔雀舞的三次飛躍,主要介紹了毛相、刀蘭美和楊麗萍對孔雀舞的三次革新和升華;第三,本文對孔雀舞的發展規律進行了總結,主要從孔雀舞的變革、孔雀舞的重要作品和孔雀舞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阿宮.試論傣族孔雀舞的風格特點[J].文學教育,2012,(01).
[2]曹思淼.傣族孔雀舞文化內涵與教學研究[J].歌海,2009,(02).
[3]孔洋.傣族孔雀舞的藝術特征初探[J].大舞臺,2010,(11).
[4]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張志萍.傣族舞蹈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