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娟
【摘要】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116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同期收治的另外116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左、右兩側頸動脈的IMT值、斑塊總數、不同斑塊數以及各斑塊分布位置上的斑塊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能夠清晰顯示出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血管運行狀況,在利用多種參數測量與分析的前提下對患者血管特征及動脈血流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準確的診斷結果。不僅如此,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還具有無創傷無輻射損失、操作簡單、費用低廉等諸多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腦血管疾病;頸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對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前期的診斷及科學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預后的改善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我院對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旨在探討該項檢查技術對于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55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61.5±6.2)歲。116例患者均經實驗室檢驗、磁共振、臨床表現等檢查確診,排除伴有精神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同時選取我院收治的另116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視覺障礙、語言或感覺障礙、肢體運動障礙等。其中81例患者表現為單側肢體活動障礙,肌張力及肌力降低,并且腱反射消失或減弱;35例患者表現為語言不清、頭暈頭痛以及頭面部麻木等。
1.2 檢查方法
儀器選用Philips HD-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調整探頭頻率為8.0 MHz,取受檢者仰臥位,進行檢查時使受檢者頭部向后仰并偏向于受檢對側,從而將受檢測部位充分暴露出來,取受檢者縱、橫等多個切面進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左、右兩側的頸外動脈、頸內動脈及頸總動脈情況,并且對頸動脈的起始與分叉部位進行觀察[1]。對患者的頸動脈中膜厚度(IMT)進行觀察組,并且詳細記錄患者頸動脈斑塊的位置及數量分布特征。同時,依據斑塊形態特點及回聲判斷并分析斑塊的類型:①軟斑塊:內部呈弱回聲,形態不規則;②硬斑塊:內部回聲逐漸增強,后方伴有聲影出現,管壁產生不同程度的增厚[2];③混合斑塊:軟、硬斑塊均存在,邊緣回聲低;④扁平斑:內膜較粗糙,呈現出均勻的低回聲,管壁發生局限性增厚現象[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IMT情況進行分析與比較,同時對兩組不同斑塊的數量、位置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IMT情況比較
觀察組左、右兩側的IMT分別為(1.49±0.16)、(1.48±0.15),對照組左、右兩側的IMT分別為(0.82±0.06)、(0.84±0.09)。觀察組患者左、右兩側頸動脈的IMT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斑塊數量及分布情況比較
觀察組116例患者中,斑塊總數為172塊,其中硬斑塊52塊,軟斑塊63塊,混合斑塊37塊,扁平斑塊20塊。對照組116例患者中,板塊總數為29塊,其中硬斑塊6塊,軟斑塊5塊,混合斑塊9塊,扁平斑塊9塊。觀察組斑塊總數及不同斑塊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斑塊分布:左頸內動脈90塊,右頸內動脈82塊,頸內動脈起始段42塊,頸總動脈20塊。對照組斑塊分布:左頸內動脈15塊,右頸內動脈14塊,頸內動脈起始段10塊,頸總動脈7塊。觀察組患者各斑塊分布位置上的斑塊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當前臨床領域中,腦血管疾病是影響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就急性腦卒中疾病來說,患者頸及腦部動脈粥樣硬化是其主要的發病原因。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發生血管堵塞或痙攣,從而導致供血部位缺乏出現腦梗死,或者造成小動脈破裂而誘發腦出血[4]。因此,對于腦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早期的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
影像學檢查技術對于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常用的幾種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超聲、MRA、DSA等[5]。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不僅價格低廉、操作簡單,還能夠實現實時動態的觀察,具有很高的檢查重復性,因而對于患者血管評價意義重大。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進行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查時,IMT是當前臨床領域公認的一項評判標準,隨著腦血管疾病患者的IMT不斷增厚,其管腔變得狹窄,因而會產生不同種類的斑塊,最終誘發患者頸動脈供血不足,產生各種臨床癥狀。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左、右兩側頸動脈的IMT值、斑塊總數、不同斑塊數以及各斑塊分布位置上的斑塊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能夠清晰顯示出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血管運行狀況,從而得到準確的診斷結果,并且還具有無創傷無輻射損失、操作簡單、費用低廉等諸多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 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腦血管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07:231-232.
[2] 劉 鑫,鄧永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2,21:44-45.
[3] 明文劍.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2,31:104-105,110.
[4] 羅軍國,壽杭英.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腦血管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12:2102-2103.
[5] 侯愛勤.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3,3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