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紅 金萌 韓嬌 曹雙 張月
【摘要】目的 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體會的總結,探討臨床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1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研究。結果 150例患者經過治療及護理,血壓均控制在較理想范圍內。遵醫行為良好,提高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論 臨床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壓,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疾病,是現今社會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老年高血壓患者是指年齡>60歲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病程長,發展也不平衡,血壓不穩定不僅加重了疾病本身的癥狀,還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此類心腦血管疾病每年可導致1200萬人死亡[1]。因此,高血壓已經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社會對老年高血壓病的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我院心內科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齡65~80歲。150例病例均符合WHO確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原發性高血壓125例,繼發性高血壓25例。
1.2 分型
高血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臨床上有90%以上沒有明確病因的患者,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居多,約占50%。其余10%為某些特殊疾病引起的一系列血壓升高等高血壓癥狀,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
1.3 臨床特點
1.3.1 血壓波動大
老年人調節血壓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易受外界環境、個人情緒、體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血壓在短時間內升高,又很快下降,波動幅度很大。
1.3.2 多并發癥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癥狀經常會被忽視,以至于延誤治療,加上生理上的老化,常會出現較嚴重的動脈硬化[2],進而引起心、腦、腎等多個靶器官受損,產生多種并發癥。
1.3.3 體位性低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常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由臥位轉致站立時出現頭暈、眼花、暈厥等癥狀,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血壓調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而使患者在體位變化或服藥后血管收縮能力減弱。
1.3.4 精神心理焦慮
患者血壓升高,易致其精神狀態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等。
2 治 療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原則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排出量,同時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及藥物性低血壓的發生。老年人使用降壓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使得血壓緩慢、穩步下降。在降壓的過程中,要注意患者有無不適癥狀,減少各臟器因降壓而引起的儲備功能下降等癥狀,防止心肌缺血和腦梗塞等并發癥。針對高血壓的治療,第一:控制血壓在理想范圍內。只有24 h保持血壓平穩,才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3]。第二:注意改善癥狀,增強鍛煉,提高生活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生活拜托疾病的困擾。
3 護 理
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常易出現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中風等并發癥,故做好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重點。
3.1 監測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在家中備一臺血壓計,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正確使用血壓計,建議患者在服藥初期和調整劑量時測血壓3次/d,血壓平穩后測血壓2次/d。如患者感覺不適,應隨時監測血壓變化。測量時保持平靜,血壓計使用規范,如患者剛運動結束,應休息15 min后再測量血壓,以免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3.2 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要保持良好、平穩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焦慮。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相應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退出工作環境,與社會接觸的機會減少,又缺少子女的陪伴[4],而導致內心的孤獨感與自卑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血壓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對待患者一定要耐心、細心、熱情,消除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與孤獨感;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其病程長、并發癥多,如患者對疾病知識不夠了解,會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護士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患者普及飲食、心理、營養、倫理等多方面的疾病相關知識,如什么是高血壓、影響血壓的因素、高血壓的治療方法、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與患者家屬溝通,配合醫護人員一同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廣泛培養興趣愛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關愛。
3.3 藥物護理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首要治療手段就是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功能減退,故用藥時一定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用藥。降壓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口服,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逐漸增加劑量,以防血壓驟降引起心、腦部供血不足,出現眩暈甚至誘發胸悶、心絞痛等癥狀[5]。2~3個月后收到滿意效果即可控制藥量,以達到24 h平穩降壓的目的。考慮到患者血壓的高發時間段,用藥時間最好定在:6:00、14:00、22:00。高血壓無法根治,所以應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做好長期用藥的準備。告知患者即使血壓暫時降至正常范圍也不能擅自停藥,應及時與醫生聯系,調整劑量,以免停藥后血壓在短期內突然升高,導致病情反復。同時,應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所用藥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以便患者及家屬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4 合理休息
經研究,某些降壓藥物、患者住院期間對環境的陌生感、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均對睡眠質量有一定影響,導致疾病加重。因此,好的休息不僅能夠使患者保持足夠的體力,更能保證患者有足夠的精力來積極的應對各種治療[6]。所以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患者休息狀態的重視。避免患者情緒大幅度波動,減少應急狀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放松。及時發現患者休息時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有效干預,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延長睡眠時間,從而保證其療效,緩解患者痛苦。
3.5 飲食護理
很多患者只重視藥物治療而忽視了飲食治療,從而導致療效不理想。合理的飲食是該病的治療基礎,所以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飲食護理也應作為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研究表明,高鈉鹽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素的飲食為主,限制動物脂肪和肝臟的攝入,適量補充蛋白質。日常飲食以谷類為主,常吃粗糧、豆制品、瘦肉、粗纖維多的食物,具有保健作用的新鮮蔬菜、水果。增加鈣、鎂的攝入可以降低高鈉對血壓的影響。如患者伴有糖尿病,還應限制糖的攝入,肥胖患者應控制體重,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忌暴飲暴食,適量飲水,戒煙,控制飲酒,保持大便通暢,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壓上升,嚴重者可造成血管破裂。
3.6 適量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適量的運動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著降壓的作用。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喜愛和適宜的運動方式,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不要在短期內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跳舞等活動方式,每次活動時間以30~45 min為宜。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因其是最理想的調節情緒、完善性格的方式,是增強體魄的最佳方式。它的降壓效果良好,對于某些輕度高血壓的患者,其效果甚至優于藥物治療。運動時動作宜緩慢,保障安全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對于肥胖高血壓患者,應以合理飲食與適量運動作為減肥的主要方式,護士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肥胖對高血壓患者的危害,并使患者明白減肥是一個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過分節食、過量運動,以免誘發血壓波動和相關并發癥,也不可因減肥有成果就盲目樂觀,不再控制,導致體重反彈。患者應控制BMI指數在25以下[7],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病率。
4 小 結
老年高血壓患者是一類特殊的高血壓患者群體,也是為數較多的一組人群,生活質量的提高是社會醫療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對高血壓患者的生理、社會與心理等多方面進行護理,幫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煙。日常護理主要由家屬協助完成。跟蹤患者血壓情況,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明確各類藥物的治療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做好長期用藥、長期護理的準備。還應教會家屬如何識別高血壓急癥,確保搶救能夠及時進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護理人員必須要以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帶去溫暖,幫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忠平.基層醫院老年高血壓病96例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8):4271-4272.
[2] 施息軍.綜合干預措施治療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6):3711-3712.
[3] 楊修民.高血壓病治療探討[J].黑龍江醫藥,2013,(4):662-664.
[4] 諶利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心理治療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3):3004-3004.
[5] 吳 萍,管映紅.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生活質量干預效果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3,(12):904-906.
[6] 姚宏偉.綜合治療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8):163-163.
[7] 孟書利.社區老年高血壓治療探討[J].黑龍江醫藥,2012,(5):7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