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摘 要】戲劇藝術是行動的藝術,演員是行動的人。戲劇主要是通過演員的表演體現劇本;導演則是以組織舞臺行動激發和誘導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
【關鍵詞】演員;舞臺行動;表演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6-0049-01
“任何導演構思,假如不在演員身上表現出來,便沒有任何實際的藝術價值”。導演組織舞臺行動的對象是演員。斯坦尼曾經說過:導演和演員接觸的時候,沒有權力“像填火雞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填給演員,也沒有權力“像夜鶯一樣”在他們面前賣弄自己的歌喉,宣講自己的導演說明。
當演員對戲劇中的行動有了透徹研究后,就應當對劇本進行行動性分析。“深刻地體會劇本的主題思想,了解到登場人物的性格,感覺到劇本行動的進程。”“劇本行動的進程”不是別的,就是行動線。這是導演幫助演員理解劇本思想內涵、掌握角色任務的途徑。
斯坦尼體系告誡演員:“善于在舞臺條件下,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完成以實現具體任務為目的的行動線,乃是在舞臺條件下解放我們的創作天性、建立自我感覺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演員在創造角色進行表演時,有一系列的內部元素,“假使”、“注意力”、“交流”、“適應”、“單位與任務”等等在發揮作用。作為“行動線”與諸多元素有什么關系呢?戲劇的本質告訴我們: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行動,如果沒有行動,即使有其它表演元素,所表演的也并不是戲劇。行動線是軸線,它把諸多的元素串接在一起,融會貫通發揮協調統一的整體作用。其它元素因為有行動的刺激才會顯得更加活躍。
同時,當一個演員去接觸劇本、研究行動時,就會發現行動不是標語口號,而是一個心理活動流程,是不斷的、持續的、貫串的,如同大動脈似的給劇本帶來生命。斯氏體系把行動與行動線的概念延伸,應用了貫串行動線的術語,這是體系的行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對演員本人來說,貫串行動是心理生活動力意向的線的直接的繼續,而這些是來自從事創作的演員的智慧、意志和情感的。”“沒有貫串行動,劇本的一切單位任務和一切規定情境、交流、適應、真實感與信念等都將一個個凋萎,毫無復蘇的希望。”“貫串行動線就像一根串連零散的珠粒的線似的,把一切元素串連起來,導向最高任務。”貫串線(貫串行動線的簡稱),是一個形象化的術語,通俗易懂,有動作性,且能感覺它的作用和力量,已經普遍使用了。
美國著名導演哈巴德·克勒曼(1901—1980)曾說:“導演最重要的職責首先要找到一部戲的基本主線。我把它稱作一部戲的貫串線,……無論如何,導演在他的實際的舞臺‘效果中,一定會受到他已經為劇本選定的這種‘貫串線的鼓舞。它是整個演出的基礎。選準一部戲的貫串線,確實能夠像哈羅德·克勒曼所說的那樣得到鼓舞,并產生良好的舞臺效果。但是貫串行動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定準的,往往要通過排練實踐逐步分析、探索、理解才能把握準確的。那么怎樣才能確立一部戲的貫串行動和貫串行動線呢?“貫徹行動”是主要人物的基本意向。
把主要人物在事件和沖突的態度、行動、目的連接成一條線,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物行為的發展邏輯。那么,人物的意向也就顯現了,貫串行動和貫串行動線也就可以明確了。這條線是從主要人物身上尋找的,自然也是全劇的正貫串動作和貫串線。對立人物在事件和沖突中的態度、行動、目的梳理一下,也就看出這一方面人物的行為發展邏輯,反貫串行動也可以明確了。
表演中的行動是指:在規定情境的制約下,演員為完成既定的任務而進行的心理、形體(包括言語)活動,動作有兩個基本的特征:即行動是由意志產生的和行動是有一定目的的行動,它分為:內部行動(也稱“心理行動”或“內心行動”和“外部行動”(也稱“形體行動”)以及“語言行動”,內部行動是指:在規定情境中,人物的器官受到客觀事物刺激和作用,所引起的人的主觀意識(思想和情感的)活動。內心行動主要靠言語表達出來或者通過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形體行動”是指外部機體(包括五官、四肢、身軀等)的看得見的活動,“語言行動”是人物通過聲音、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演員表現力中可能性最豐富的因素和影響對手最完善的手段,所以是行動的最高形式。
行動是表演藝術的基礎,古希臘文“戲劇”的意思是“完成著的行動”,生活里人的行動是指機體的活動,它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行動”作為體系中最基本的元素,視其為表演藝術的實質和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