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討了五步拳在教學訓練中的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并根據不當的訓練方法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諸如O型腿、下肢粗大等,提出了相應的訓練原則與方法,旨在為今后的青少年武術基礎訓練提供科學的實踐和理論指導。
關鍵詞:五步拳 教學訓練 訓練原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5-0047-03
五步拳作為武術套路學習的入門拳術,是武術長拳類項目的基礎,其動作簡短、精煉、節奏鮮明,是武術教學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過度以及錯誤的練習會產生諸多的身型問題,對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發育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在教學訓練中,運用適宜的訓練原則與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五步拳的基礎性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五步拳在教學訓練中的價值作用,來探討五步拳教學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原則和方法,旨在為青少年武術基礎訓練提供科學的實踐和理論指導。
1 五步拳在武術教學訓練中的價值
五步拳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手型、步型、手法、身法和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基本技法,共有九個動作組合,少而簡單,但要求高度的規范化和規格化,而動作的規范化是練好武術套路的前提,故要求功架正確、勁力順達、節奏鮮明、精神貫注。而這其中,功架是基礎,若功架不正,如同地基不堅,難以建筑高樓大廈,是練不好武術的。武術練習要求式正招圓,而這“招”和“式”就是指武術動作的“形”,功架即“形”的完美體現。武術套路屬于表現難美型項目,是表現美、體驗美、欣賞美的歷程。武術運動員所展現出來的美,無論是長拳的舒展明快,劍術的輕柔飄逸,還是刀術的剛健勇猛都是在功架基礎上產生和創造。也只有在基本功架扎實的基礎上方能體現出功架造型之定勢美,規范準確之穩健美,形神兼備之形象美,內外合一之和諧美,攻防技擊之技擊美,剛柔虛實之對比美,創新動作之新穎美等。
因此,五步拳無論是在學校武術教學、基層武術訓練或是高水平武術專業運動隊的訓練中,都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1.1學校和基層中的五步拳教學
學校和基層武術教學是五步拳的戰略要地,五步拳的推廣、普及以及其深厚的群眾基礎,學校和基層武術體系功不可沒。同時,五步拳之所以如此受到青睞,與它對學校和基層武術教學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分不開的。由于五步拳動作結構的基礎性、簡短性和有效性,作為武術課必修教學內容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甚至大學課堂。對此,筆者根據自身的專業訓練經歷與教學實踐,對五步拳能廣泛普及的原因,作進一步的申述。
首先,五步拳能夠幫助學生明晰武術動作的印象,并讓學生初步樹立武術的概念,通過五步拳的習練,對武術運動有了簡單的肢體體驗,有助于建立正確的武術功架和技法,為后期的武術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五步拳的動作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生肩部、髖部、腿部等身體的柔韌素質,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身體的配合協調能力,由于全套動作的著力點在下肢肌肉群,對增強腿部力量,拓展腿部肌纖維也有顯著的效果。
第三,簡單易學是五步拳較之其他武術套路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其普及廣泛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如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也就是說,較小或適中的難度,興趣最高。五步拳簡單易學,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能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了解武術的動機。此外,由于教學和練習不受場地、器材、時間、天氣等因素的制約,也是普及和推廣一大原因。
1.2五步拳在專業化訓練中的體現
五步拳是基礎中的基礎,對于專業的優秀運動員來說,其地位亦不可小覷。技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但無論是提高還是創新,都是在基礎上實現的。因此,不僅對初學者要狠抓基本技術、基本功架,優秀的專業運動員同樣要進一步鞏固和改進基本技術,從而提高動作質量。因此,以基本步型為主的五步拳練習,應貫穿于運動員職業生涯的始末。
2 五步拳在教學訓練中的問題
上文已對五步拳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的基礎地位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教學訓練中,一方面對武術基本功——基本步型、功架、技術的訓練需要系統性、重點性的持久訓練;另一方面,武術基本功——五步拳的練習如果方法不科學,則會對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在青少年階段,正是骨骼、肌肉不斷發育完善的關鍵期與高峰期,練習方法如有不當,很容易形成“O”型腿、下肢粗大等不美觀的身體形象,對青少年的身體所造成的負面作用將可能影響終身。
2.1“O”型腿
在醫學上,缺鈣和遺傳是“O”型腿形成的兩個基礎,但更直接的原因則在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如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蹲馬步等等,會給膝關節向外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會牽拉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松弛。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外側角度的穩定結構,當外側副韌帶松弛的情況下,內側副韌帶偏大的力量就會牽拉小腿脛骨向內側旋轉,形成膝內翻,亦即“O”型腿。
在武術運動項目中,習練者或運動員多為“O”型腿,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事實也的確如此。由于不科學的訓練方法等因素,競技武術運動員的腿型大部分都有中度或重度的“O”型腿問題,并且水平越高,從事武術專業訓練年齡越早,“O”型型腿的程度越嚴重。在現代人們對形體美的高標準要求的時代背景下,武術運動造成“O”型腿這一觀念無疑會影響武術運動的推廣和發展。誠然,武術運動技術結構的特性在某種條件下是會引起“O”型腿,尤其是馬步、弓步等動作都要求腳尖微內扣、小腿脛骨稍內旋,長期的練習極易造成“O”型腿的形成。武術在“高、難、美、新”的指導方針下,要求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高標準,步型功架規范,在這種“嚴格動作規格”的要求下,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都尤其重視基本功架的訓練。五步拳的產生就是針對這種對功架的高要求而創編的,它濃縮了武術基本步型、功架的精華,對打好基礎,嚴格動作規格,有著積極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認,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五步拳同樣也是一個矛盾體。由于五步拳動作結構的特點,尤其是馬步、仆步、弓步的基本要求,對于尚處于骨骼肌肉發育期間的青少年來說,長時間大量的靜耗練習勢必會引起骨骼關節的變形,形成“O”型腿。endprint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王培錕老師就提出,武術運動員比一般人的“O”型形腿嚴重、普遍,“O”型腿嚴重的程度與早期專門化訓練有關,與訓練方法有關。筆者有過多年的專業訓練,對此感同身受。在訓練中,為了急于追求運動成績而采用不科學訓練方法,由于教練員的理論知識如運動生理、解剖知識以及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認識的缺乏,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優秀,但理論素養不足,形體不同程度受損的武術運動員。他們是武術的形象代言人,可是這種模范榜樣作用,對于今天的武術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積極作用的。
2.2下肢粗大
武術運動造成運動員下肢(臀部、大腿)粗大也已成為普遍的現象。武術對臀部和大腿肌肉的生長發育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與“O”型腿同樣,這也由武術動作技術結構特征所決定。武術套路大多都在中低空間進行,下肢肌肉和關節在其運動中起主要作用,運動負荷較大。在平時的訓練中,大部分的練習也都是集中于下肢力量和柔韌的加強,其運動的密度和強度都遠大于其他身體部位。無論是難度動作、演練水平還是動作規格都要求臀大肌、臀小肌等臀部肌肉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腿部肌肉的強勁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作為基本功的五步拳中的基本步型,如弓步、馬步,要求大腿接近平行于地面,虛步、仆步的支撐腿要求大腿股四頭肌足夠有力,這些基本動作都對臀部和大腿肌肉群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這種動作結構下的靜耗練習很容易會引起下肢粗大,即臀部突出,大腿過于粗壯。
“O”型腿與下肢粗大不僅嚴重影響形體之美,并且也阻礙了運動員充分展現武術之美。武術是表現難美性項目,其具有高度的觀賞性、娛樂性和藝術性,長拳的瀟灑飄逸之美,太極拳的舒緩流暢之美,南拳的剛猛有力之美都需要運動員健美的形體做支撐。而腿部線條的纖直、流暢可以說在表現美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在形體之美與高規格高質量的動作之美中求得平衡與完美,則要求在科學的訓練原則與方法的引導下,在矛盾中尋求統一,譜寫一篇武術“真、善、美”的和諧樂章。
3 五步拳訓練原則與方法
鑒于五步拳在基礎性武術教學和專業運動員訓練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訓練中更好地保持運動員身體之美、預防不良體型形成的目的,提出如下訓練原則與相應方法,以期基本功水平與形體之美的共同提高。
3.1訓練原則
3.1.1適度性原則
由于五步拳技術動作結構的特征,會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其訓練中一定要把握適度性原則。在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步型、功架訓練的同時,強化對動作規格的要求。例如,對于容易造成“O”型腿的腳尖內扣、小腿脛骨內旋的要求不必那么苛刻,但是馬步半蹲、落臀、仆步前仆腿伸直、弓步后腿膝關節伸直等要嚴格要求。
3.1.2整體性原則
五步拳主要是由五種基本步型和三種基本手型組合而成的,但它并不只是單純的步型與手型的練習,而是整體素質的訓練,是在身法、手法、腿法、眼法、精神、勁力等內容的協調配合下順利完成的。因此,在教學訓練中,要把握整體性原則,在強調手型、步型規格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身法、眼法的練習。另外,五步拳的學習不僅是為學生的武術之路打下技術上的基礎,也是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的手段,習武先習德,通過五步拳,拓展學生對武術的認識,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武術技術和理論素養。
3.1.3多樣化原則
五步拳動作變化少,套路簡單,因此,長時間的單一形式的練習不僅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并且容易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降低學習效率。此外,青少年的注意力易于分散,好奇心強烈,所以,在五步拳的教學訓練中要堅持貫徹多樣化原則,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舉行競賽、表演并結合游戲、舞蹈等,不僅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也體驗到了武術課的樂趣。
3.1.4健身性原則
五步拳是組合,是套路,也是一種健身操。其動作內容可以充分的活動全身各個肌肉關節。比如,沖拳、亮掌等手型動作可以活動腕關節;歇步蓋沖拳、穿掌等手法可以活動前臂、上臂以及肩關節;彈腿、提膝、歇步、虛步等腿法、步型可以活動腿部肌肉和膝關節。全套或者疊套的練習可以增強耐力,調節呼吸肌。
3.1.5長期性原則
長期性原則是五步拳的核心原則,這是由五步拳在武術教學訓練中的價值所決定的。五步拳在武術教學訓練中,對建構武術基本功架,奠基武術基本技法發揮著不可動搖的基礎地位,這也就決定了五步拳的練習必須是長期的、系統的。即使是已經有了扎實基礎的專業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也要穿插步型功架的練習,只是減少練習的強度和密度,適當變換形式,但其本質一樣,這種基本步型的練習應該貫穿于整個武術運動生涯。
3.2教學方法
3.2.1完整與分解教學法
在五步拳的教學之前,首先要向學生進行正面與背面的完整動作的全套演練,速度適中、節奏鮮明,以初步建立學生對五步拳的整體動作印象。然后全套動作分解為8個小動作,對其進行逐一講解、教學、練習。在講解與教學過程中,每個小動作既要講明動作要領、要求,也要說明動作的攻防含義,待單個動作熟練完成后,再進行完整練習。
3.2.2示范與口令教學法
由于五步拳的教學和訓練多用于青少年等初學武術者,因此,示范與口令的教學在初學五步拳時占了很大的比重。示范是指教師以動作技術的演練,使學生通過視覺直接感知獲得動作全貌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學習動作初期,視覺表象的作用尤為突出”,示范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對所學動作清晰而完整的表象,有了模仿的樣板,有助于后期學生進行學習。在進行示范教學時,首先要完整示范;其次,進行單個動作的教學時,根據不同動作的動作結構特點,選擇相應的鏡面、側面、背面示范,并且在第一遍的示范之后,以后的示范要配合詳細的講解說明。另外,示范教學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示范的速度。比如在示范“摟手弓步沖拳”的動作時,要采用側面位置的示范,站在隊伍的正前方,在示范的同時要說明動作要領。再如,馬步架打的動作就適合做鏡面示范。endprint
示范講解后,學生對動作已經有了初步的體驗,自己練習時,要充分利用口令來進行教學。五步拳教學運用的口令種類依次為:動作名稱,動作名稱加數字,數字。初步學習時運用動作名稱口令來進行,如:預備-摟手弓步沖拳-彈腿沖拳-馬步架打;待動作基本定型后采用動作名稱加數字來進行,如:摟手弓步沖拳,1-彈腿沖拳,2-馬步架打;待動作熟練后,直接進行數字口令,如1,2,3……。在五步拳的教學中,口令的節奏要洪亮有力,抑揚頓挫,運用口令讓學生體會到長拳套路的動迅靜定,節奏鮮明,舒展輕快的技術特點。
3.3訓練方法
3.3.1動力性練習與靜力性相結合
五步拳的動作內容對下盤功夫的要求較高,而下盤力量的訓練多是采用靜力訓練的方式,即樁功、馬步定勢、弓步定勢或者馬步變仆步再變弓步的轉換練習等。誠然,這種傳統的練習方式對于扎實學習者的基本功,牢固基本功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負面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不易進行大負荷的力量訓練以及長時間過度的靜耗練習,因此,在訓練中,要注意動力性練習與靜力性練習相結合,并且盡量減少靜耗的練習強度,多做動力性,跑跳的練習有助于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并且也符合少年兒童好動,注意力易于分散的心理發展特點,提高學習興趣。
3.3.2舞蹈類輔助訓練
由于大強度長時間的五步拳等基本功的練習,易造成人體身體形態的變形,所以在建構武術基本功架的同時,可以輔之以舞蹈形體訓練,以幫助訓練后身體機能的恢復。每次練習結束后,可以配合柔和的音樂進行形體練習,作為結束放松部分來進行。不僅對身體各個部分進行了放松,柔和的音樂也放松了心情,緩解了緊張、焦慮的情緒。首先,形體基本功類的訓練主要是針對下肢肌肉線條和腿型的塑造,讓練習者進行“一到五位腳”的站立練習,必要時可以拿書夾在膝蓋中間,讓練習者的小腿內側夾住書本,以此來避免“O”形腿的出現。其次,借鑒瑜伽中的拉伸練習,來避免下肢過于粗大和塊狀肌肉的形成。
3.3.3競賽訓練法
武術基本功架的練習枯燥無味,但又是必須的。因此,在練習形式上,適當的采用比賽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練習的主動性。可以將學生分組,給定一定的時間,看那個小組五步拳掌握的最好。評出優勝的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也可以全班學生進行個人的五步拳冠軍賽,對于冠亞季軍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
4 結語
五步拳對于扎實武術基本功,建構武術基本功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武術初學者的敲門磚,對于武術套路教學與訓練,尤其是學校的武術教育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可否認,因為訓練方法的落后和相關教師,教練理論知識的匱乏,在武術基本功架,步型的訓練中,對青少年的身形產生了負面影響,從而讓五步拳的價值一再受到質疑,但是,五步拳自產生至今,在武術基礎教學訓練中的價值是有目共睹的,這點不容置疑。相信,在未來的武術教學訓練體系中,只要結合正確的訓練方法和科學的理論指導,五步拳會繼續發揮它的價值和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