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霞 周雪華
摘要:文章運用實地考察和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對湘西苗族“趕秋節”的文化,功能及價值進行研究,認為:“趕秋節”豐富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娛樂生活,促進苗族同胞、苗族與外族間的情感交流,活躍了當地經濟,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在少數苗族地區的實施。傳承和保護“趕秋節”活動,是促進湘西苗族地區經濟、體育、文化事業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湘西苗族 趕秋節 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5-0081-03
湘西是一個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豐富,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區。這里擁有多姿多彩的苗族人文風俗,文化底蘊濃厚。苗族人民具有較高民族信仰,熱愛本民族文化。由于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高度熱愛,使得苗族一些優秀的民俗節日一直傳承至今,每年苗族人民的民俗節日眾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之一就是“趕秋節”。“趕秋節”活動具有較高的文化及體育價值。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湘西苗族“趕秋節”的文化價值及社會功能被忽視。怎樣使苗族“趕秋節”在現代化潮流中站立不倒,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節日文化,促進湘西苗族“趕秋節”社會功能的發揮及社會價值的體現,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由此挖掘湘西苗族“趕秋節”的社會功能及價值,為保護和傳承湘西民俗節日文化,促進民族地區體育與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湘西苗族“趕秋節”的文化內涵
1.1湘西苗族“趕秋節”的主要內容
“趕秋節”是一個自主型的苗族民俗文化節日活動,慶祝豐收、祈福來年能夠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傳承民俗文化、豐富人們文化生活、增進苗族同胞交流是其主要目的。湘西地區苗族“趕秋節”的集會地點,稱之為“秋場”,其選址是每年立秋之日趕場的墟場。墟場是湘西的城鎮與鄉村、本地與外地經濟和文化的結合部或聯系點。其交通較為便利,人口居住相對集中,農民進行定期互市的地點。“趕秋節”當天方圓幾十里的苗族同胞們著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的趕往“秋場”,秋場舉行的主要節日慶祝活動有:民俗文藝表演,祭祀活動,玩秋千,趣味體育競賽,集市貿易,苗族青年男女約會擇偶,苗歌比賽,“趕秋節”當晚還會舉行隆重的苗族篝火晚會。“趕秋節”是一場苗族同胞的文化盛宴,在節日慶祝活動中開展民俗節目表演有苗族鼓舞,苗族武術,耍龍燈,舞獅子等;祭祀活動中擁有豐富的苗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接龍儀式中綹巾司刀舞和接龍舞,還有上刀梯等一些苗族絕技;趣味體育競賽由于受到場地器材的限制,在節日慶祝當天只舉行村民籃球賽及拔河比賽。節日當晚的篝火晚會更是慶祝活動中的一場重頭戲,苗族同胞一起歡聚在篝火周圍大家載歌載舞,一起歡慶直到夜深。苗族“趕秋節”形成了“喜滿秋場、情滿秋場”的宏規巨模,充滿著苗族特色,極富苗族人民的節日文化內涵。
1.2湘西苗族“趕秋節”的文化特點
1.2.1民族特色濃厚
“趕秋節”是苗族人民在立秋之日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一項民俗節日活動。其開展和舉行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趕秋節”的舉行僅僅是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其他民族沒有進行“趕秋節”活動的慶祝。苗族歷史的發展是曲折而又極其不平衡的,由于戰亂及長期遷徙帶來的不安定導致苗族的發展史是一部很長的血淚史。歷史中的不安定和生活條件的艱苦等因素使苗族人民在每年秋季豐收抱有著不一樣的喜悅和幸福之情。所以每年秋季豐收,苗族同胞都會歡聚一堂進行慶祝活動,此項活動經過傳承和發展就慢慢演變成了苗族人民每年特有的一項民俗節日,在節日中我們能領略到濃厚的苗族特色。
1.2.2宗教信仰突出
湘西苗族“趕秋節”,節慶日活動內容多數都來源于原始宗教演化而來的“祭祀”活動。湘西地區是中國巫文化極度盛行的地方,它與遠古時期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節日慶祝活動中,擁有著豐富的“祭祀”活動,苗族人民在為了達到娛神的目的,祈求神靈保佑來年能夠風調雨順,人畜興旺。這也是“趕秋節”活動舉辦的目的,在慶祝當年豐收的喜悅的同時也祈禱來年能有更好的收獲。如“趕秋節”“祭祀”活動中,有一項“接龍”儀式,龍代表著風調雨順,“接龍”儀式是通過苗族“法力”高強的巫師將神龍接回村寨或者苗族人民的家中,祈求神龍能保佑本村或者自己家中來年風調雨順,萬事順利。在“趕秋節”祭祀活動中,外來民族能夠感受到濃厚的苗族宗教信仰。
1.2.3傳承性顯著
人類生息繁衍,向前發展,文化也連綿不斷,世代相傳。繼承性是文化的基礎,如果沒有繼承性,也就沒有文化可言。文化具有傳承性,其才有生命和價值。苗族“趕秋節”這一民俗節日文化,通過苗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熱愛,一直傳承至今。在這一段傳承史中,“趕秋節”內容不斷豐富,文化內涵不斷加深。苗族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較強,當“趕秋節”來臨,每位苗族同胞都會停下手中的農活,著上節日盛裝一起趕到“秋場”進行慶祝,體現出其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和熱愛。在“趕秋節”活動中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接龍舞”其在上一任傳承人退休之前會挑選出下一位傳承者,傳承者要學習并了解接龍舞的文化底蘊,肩負起將其傳承和弘揚的重任。由于喜愛本民族文化的原故,苗族人民愿意學習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時刻不忘將其發揚光大的責任。苗族“趕秋節”,是苗族人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精華,是苗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追求。
2湘西苗族“趕秋節”的社會功能
2.1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體育事業發展功能
湘西苗族“趕秋節”這一民俗節日與苗族傳統體育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在“趕秋節”慶祝活動中,傳統體育項目的表演貫穿了這個活動過程。活動中擁有眾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苗族武術,玩龍燈,舞獅子,上刀梯,八人秋千等等。這些體育項目表演的參與者都是來至各個苗族村落的農民,在農閑時期,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進行這些體育項目的練習,為了在本年度的“趕秋節”上展示本村寨的風采。湘西地區苗族村落為了參加每年“趕秋節”日活動的表演和競賽,各個村寨都自發組建了舞龍隊和籃球隊,個別村寨還有舞獅隊。初步估計有至少幾百人進行長期的訓練,一般選擇在農閑時間進行訓練,每次集訓大約在二小時左右。“趕秋節”的開展激發了苗族人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喚起他人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對湘西苗族地區體育人口的基數不斷增大,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事業發展。endprint
2.2構建和諧社會功能
每年立秋之日,湘西地區苗族同胞著上節日盛裝歡聚在秋場上慶祝,進行民俗文藝表演,祭祀活動和體育競賽。這是一場民族文化盛宴,每年“趕秋節”的秋場上匯集這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及全國各地的游客,人數多達幾萬,活動規模巨大,場面濃重。“趕秋節”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苗族同胞之間以及苗族與其他民族的交流。外來游客能夠通過“趕秋節”了解到苗族文化及風俗習慣,這對于促進民族間的交流與團結起到極為巨大的作用。由于“趕秋節”的活動地點是每逢立秋之日趕場的墟場,墟場是苗族人民進行貿易的場所,在這里呈現著外來文化與苗族文化的交融,現代文明通過墟場傳遞到苗族村落的各家各戶,苗族傳統文化通過墟場傳出大山傳向世界。民族間只有不斷的交流與融合才能更加團結,苗族“趕秋節”為苗族與其他民族提供了一個文化、經濟、習俗及情感交流的平臺,民族間通過文化交流與文化互動,增進團結,促進了湘西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
2.3經濟功能
苗族“趕秋節”這一場苗族文化盛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使得全國各地熱愛苗族文化的人民都紛紛來到此地,領略苗族民俗節日文化的魅力與精彩。由于苗族“趕秋節”活動舉辦地點是湘西地區進行定期集市貿易的墟場,且“趕秋節”當天也是趕場的日子,所以苗族“趕秋節”活動內容中包含了趕場。“趕秋節”活動規模巨大,參與人數眾多,在“趕秋節”當天的墟場上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經濟流。墟場上,商品種類繁多,交易人口數量龐大,這樣的場面完全不次于繁華大都市的交易市場。墟場上的經濟活動因為“趕秋節”而變得更加活躍,“趕秋節”活動吸引了龐大人流,這些人流的吃、住、行、購都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促進了湘西苗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2.4教育功能
湘西苗族“趕秋節”活動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繁多,這些體育項目的來源多數是苗族先民們在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中演變而來的。在此類體育項目中無形的包含了一些生活和生存的技能,青年一代可以通過苗族“趕秋節”學習到一些生存技能。如苗族“趕秋節”中的上刀梯,體現出苗族先民們在對抗野獸,采摘果實的攀爬能力。“趕秋節”活動還能對年青一代的民族認同、審美價值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湘西苗族兒女認識和熱愛自己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3湘西苗族“趕秋節”的社會價值
3.1傳承與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是一個多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的國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各少數民族文化組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弘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苗族是我國第五大少數民族,人口達942.6萬,湘西這一我國苗族聚居地,擁有豐富的苗族傳統文化。苗族“趕秋節”作為苗族人民重要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慶祝活動中體育活動是其主要內容,這些體育活動都是苗族先民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或祭祀活動演變而來,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積淀,擁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年湘西苗族“趕秋節”的舉辦,對當今城市化進程中苗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3.2豐富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
苗族“趕秋節”的節日活動主旨是:慶祝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在這樣的活動主旨中,歡快娛樂是其主要內容。湘西苗族人民居住在群山之中,受到交通不便的,經濟條件落后的影響,大部分的人還處于農耕生活時期,現代娛樂方式較少。“趕秋節”作為苗族人民每年舉行的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其中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娛樂項目。據調查得知,湘西地區苗族聚居村寨,人民在農閑時經常進行趕秋節日活動中一些競賽或表演項目的練習或娛樂。“趕秋節”的慶祝活動使得長年忙于生產勞動的苗族同胞們有了娛樂與鍛煉身體的好機會。
3.3提高群眾參與體育活動意識
“趕秋節”雖名為節日,但其實質是一場苗族人民每年舉行一次的運動會,從趕秋節日活動中的慶祝內容和方式便可得知,其主要進行的是體育活動。其中有苗族傳統體育項目,還有現代普及較廣的籃球,拔河等。在節日當天,將進行村寨間籃球聯賽及男、女隊拔河比賽,還有苗族傳統體育項目表演。節日慶祝活動中體育項目的開展,無形中培養了苗族人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積極性。體育運動在“趕秋節”中舉行,更易受到苗族人民的喜愛。由于趕秋節日中每年都會舉行一些體育項目的競賽,為在比賽中取得好的名次,故每個村寨在閑暇時都會自發的對體育競賽項目進行練習,受到這一氛圍的感染,苗族人民的參與體育活動意識無形間便得到了提高。
4結語
湘西苗族“趕秋節”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功能和價值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及人民的重視。“趕秋節”活動在湘西苗族地區的廣泛開展,不僅豐富了苗族地區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也為貧困落后地區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發揚與傳承湘西苗族“趕秋節”對湘西苗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希望能為其他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經濟事業的發展提供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