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志毅(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河北 邢臺 054035)
“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下的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建設探索
霍志毅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河北邢臺054035)
摘要:隨著國家制造業的迅猛發展,從“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著眼,分析市場對汽車行業的人才提出的最新要求,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特點,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出發,探索構建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建設框架。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建設;框架建構
專業建設是教學內涵建設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京津冀地區因其獨特的區域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一流的技術裝備和科研環境,逐步成為我國目前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經濟核心區之一,京津冀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計劃,以“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契機,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專業發展框架,全面提升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建設水平,大力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提高產業服務能力,為京津冀區域汽車產業發展儲備技術人才[1]。
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建立科學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人才共育為模式,共同建設師資培訓基地,滿足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共同制定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標準和系列規劃教材[2]。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采用企業調研,專家訪談,走訪相關院校等形式創新課程體系結構,分析崗位需求,確定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歸納總結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根據企業需求開發汽車技能訓練項目,構建“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在合作企業的參與下,以用人單位要求為質量標準,讓學生分階段在學校和企業兩個育人主體間交替進行學習,使學生的角色與企業員工的角色相結合、學習的內容與職業崗位的內容相結合[3]。其中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時對訂單培養企業有一個初步認識;專業技能是讓學生完成本專業核心課程的實驗和實訓,從而掌握汽車各組成系統的拆裝、調試等職業能力;綜合技能訓練包括專門化實習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實習企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綜合性訓練,以達到企業的用工標準[4]。
結合課程教學情境,建設融“教、學、做”于一體的專業教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仿真模擬的學做情境,實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建設融“教學、生產和技術研發”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或生產車間,配合課程建設購進先進的實驗儀器和實驗設備,同時利用校企融合辦學優勢,整合企業資源,爭取企業援助,建設國內一流的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集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支持服務于一體的高起點、高水平校內實訓基地,建成國內先進的汽車裝配技能實訓室、汽車制造模擬實訓室等。
高職院校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授課,還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能,通過校企共建教學團隊,保障培訓基地的日常管理與運行。聘請企業高端人才擔任專業帶頭人,建立校企“雙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在合作企業設置教師工作站,每年派出專職教師到教師工作站參加半年到一年的掛職鍛煉,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學團隊,做到“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90%以上,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兼職教師擔任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與企業技術專家簽定聘任協議書,達到專兼職教師1:1以上[5]。
通過專業建設,探索兼備京津冀區域特色和高職院校鮮明標識的專業建設框架,創設校企深入融合的機制,培養汽車文化底蘊豐富、能緊跟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新型汽車職業人,鍛煉具有較強課題攻關能力的高職師資隊伍,建立滿足企業考核要求的質量評價體系,將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打造成為“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知名企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
參考文獻:
[1]駱秋琴.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精細化建設專業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王冰清.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4.
[3]李沛武,劉桂蘭.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及其與地方經濟建設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4(11).
[4]張婕.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現實與前瞻[J].教育研究,2011(05).
[5]王倩.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
作者簡介:霍志毅(1978-),男,河北內丘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車輛工程、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