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俊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基礎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將來是否能夠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由于我校護理專業學生多、教師和教學資源相對不足,許多學生反映實踐課程枯燥乏味、訓練中發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客觀上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們對基礎護理學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選擇本院護理專業五年一貫制2011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從中抽取1班和2班,1班為對照組(47人),2班為實驗組(50人),均為女生。入學后隨機分班,兩班學生入學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和實驗組所用教材、課程標準、課時數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兩組學生均由同一名教師帶教,實踐教學條件相同,學時數相同,實踐教學前均學習了相關理論,并在課前進行了相關理論知識回顧。
(1)傳統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理論回顧—講解示教—分組練習—巡視指導—隨機抽考),即課前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回顧并提問,教師進行操作示教講解,學生隨機分組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帶教教師巡視學生操作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
(2)“組長負責制”教學法。實驗組采取“組長負責制”教學法(理論回顧—講解示教—課后輔導組長—考核組長—分組練習—組長輔導學生—組長+教師共同點評學生)。組長的選拔:以平時表現+自薦+學生評議選出10名組長,要求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動手能力,責任心強,成績優秀。教師制訂組長選拔評分表,內容由自薦學生的考核成績、平時表現、學生評議3項組成。教師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10組,每組5人,每組設立1名組長,教師示教結束后召集10位組長學習評分標準并向其講解及示范操作步驟,然后進行組長考核(其他學生可以點評),再由組長負責本組學生的操作練習及指導。每項操作結束后,組長交叉考核其他組學生,教師點評。
(1)操作考核成績。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操作考核成績,評分標準統一使用本系制訂的操作考核標準。
(2)問卷調查。對實驗組學生發放“組長負責制”教學法評價反饋問卷,問卷統一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所有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學生期末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期末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實驗組人數47 50操作考核成績72.3±11.9 83.5±8.6 t P-3.26<0.01
表1顯示,實驗組期末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表2 實驗組學生對“組長負責制”教學法的評價結果[n(%),人]
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期末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在傳統實踐教學中,從示教到指導到考核,都由帶教教師一人進行,學生在操作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實踐教學內容掌握得較差。“組長負責制”教學方法是一種交互式教學模式,重點培養組長,可以充分發揮組長的積極帶頭作用。組長能為組員及時解答操作中的一些問題,同時組長與組員互為同學且年齡相仿,便于交流,使得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更高[1]。
3.2.1 組員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1)有研究表明,積極主動的學習,除了學習行為和認知活動外,常伴隨著快樂感與成功感[2]。“組長負責制”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
(2)臨床護理工作需要全科護士共同協作完成,這種團隊協作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組長負責制”教學法實施后,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指正、相互幫助,大大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調查顯示,有94.0%的實驗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3.2.2 組長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作為組長,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組員提出的問題,因此組長就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與知識。另外,組長指導組員、考核組員,使自身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而且有一種“小教師”的榮譽感。組長要使整個小組的操作練習和考核有序、高效地完成,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組織管理能力[3]。
實施“組長負責制”教學法節省了課堂時間、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基礎護理學操作項目多,教師不可能對每位學生的每項操作都進行指導,所以采用“組長負責制”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
[1]金桂蘭,何俊,程敏瓊,等.組長負責制在護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3(3):365-366.
[2]繩宇,趙雁,張欣.在護理技能教學中實施小組學習方法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31-533.
[3]范明娜,蔡亞萍,葉莉芳,等.基礎護理學實踐操作試行組長負責制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研究,2008(27):2471-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