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紅
分級閱讀模式是國際兒童閱讀的一個重要模式。分級閱讀“教孩子讀書,給孩子未來”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一、分級閱讀書目的精心挑選
小學階段的每一年,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呈現出不同特點。分級閱讀書目的推薦都是根據教材教學的有效補充。如人教版三年級教材中有一篇課文《爭吵》,是出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學生學了《爭吵》一文后,會激發大家對文中的人物的興趣,而且四年級的時候也會學到另一篇出自《愛的教育》的課文《卡羅納》。南方分級閱讀上推薦了三年級的學生要補充閱讀《愛的教育》,完整地閱讀這本書,既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是對《爭吵》一文的有效填補。對閱讀的完整性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四年級課文中《蟋蟀的住宅》是出自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所以四年級的分級閱讀就推薦了合適學生閱讀的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昆蟲記》不僅是一部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經歷了一個多世紀,《昆蟲記》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成為不朽的名著。日本頂尖生態畫家與小學館文學獎得主聯袂打造本書;權威昆蟲學家嚴格審定,保證科學性、準確性,打造最值得信賴的科學繪本。一步步指導趣味實驗,手把手教孩子觀察昆蟲,動手動腦“玩兒”科學。感人回憶、翔實史料,全景展現法布爾偉大一生,揭秘《昆蟲記》背后的故事。因為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推薦三年級學生閱讀《寶葫蘆的秘密》,四年級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時,也能挖掘孩子們心中的創作靈感。好奇心是推動孩子求知的重要力量,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在不斷產生疑問,得到解答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寬廣,頭腦越來越聰明,并逐漸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二、分級閱讀活動的開展
1. 專注讀書
讀書好像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大家是否真的懂得閱讀?是否能有效閱讀呢?分級閱讀只是推薦了書目給大家,那我們該怎么樣來開展閱讀呢?我們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來指導他們有效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高效,更加科學。
在教師指引下,在學校開展的閱讀,在這過程中學會閱讀,享受閱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要重視對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指導。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平臺,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教學生學會在分級指導下有效閱讀,分類閱讀。我們的人教版語文教材每冊分了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同類別的文章,我們可以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要學生學會整合單元的知識,學會單元式的閱讀,提煉單元主題,提高閱讀的效率。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積累,讀中畫好詞好句,讀中些感受寫批注,這樣可以提高閱讀的效率,達到閱讀的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要求學生書要反復讀,讀反復,不同的時候讀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課堂只有40分鐘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讀的內容也主要是教材要求的內容,課后的閱讀就是對課堂閱讀的必要的延伸。 課間的學生自主閱讀是非常有重要的一項,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主要是安排在課間和午讀時間,所以每天的25分鐘的午讀必須得到保障,學生能利用這個時間進行把在課堂上沒有讀完的,沒有讀透的文章繼續閱讀。
2. 親子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而著名的美國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也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家是孩子生活的地方,是他感覺最放松、最舒適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家也是孩子讀書的主要陣地,父母就是孩子家中閱讀的指導老師了。孩子們在學校讀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級閱讀,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孩子學會閱讀,在家里是不是就不用閱讀了呢?其實不然,課外閱讀是分級閱讀最重要的一項。但小學中年段的孩子畢竟還小,所以在家也需要父母的陪同,需要父母的指導,這樣有目的的閱讀才能更有效。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親子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親子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