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學習者之間必然存在著現有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能力的差異性,分層就是為了更好地創設適宜的學習條件及學習形式,以使學習者從“最近發展區”更好地向“現有水平”發展。
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分層
分層教學的實施,如何分層是關鍵。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家庭背景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在群體教學中,學生必然存在著層次的差異。分層的理念要滲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僅局限在施教的過程中。分層主要涉及學習者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施教分層、任務分層、評價分層,同時,這幾個環節的分層又是環環相扣,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學習者分層。這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開始,起到最根本性的影響。學生差異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即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對學習者的分層,往往很多時候只考慮學習者的原有認識水平,這是不科學的,應該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但是,這種劃分必須是一種隱性的劃分,并不是對具體某位學生貼標簽,而是對整個教學班的進行綜合評估之后,有意識的劃分為三個學習層次群,并且對不同層次群的學習能動力進行估量。三大層次群并沒有固定的人員,學習者的分層是動態的,這一劃分是為了更好地為教學目標分層服務。
教學目標分層。根據學習者分層,對學習者有一個初步的評估,并且動態地劃分為多個層次,如三個層次,對每個層次都必須有一個保守的估計,并以此來確定分層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劃分為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以及拓展性目標三個層次。基礎性目標應該定位在全部學習者都能達到的方向上,如掌握最基礎的知識、概念和原理,并會初步運用;提高性目標應該定位在部分學習者能夠達到的方向上,如強調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在深度和廣度上上一個檔次;拓展性目標應該定位在少數學習者能夠達到的方向上,如對知識體系能融會貫通能夠完成深度加工的內容。同樣教學目標的分層與學習者之間并不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是彈性的過程,隨著學習者分層的隱性變化而不斷變化。
施教分層。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實現中,教學方式必須有所不同。對于基礎性教學目標的實現由于面向的范圍廣,主要采用的是集體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為主,也可以設計教學輔助的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通過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學習內容。對于提高性教學目標的實現由于面向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學生群體,主要采用輔助式的自主探究的學習形式為主。對于拓展性教學目標的實現由于面向極少數高層次的學習群體,主要采用開放式的自主探究的學習形式為主。
任務分層。對于信息技術課堂而言,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占了操作型課堂教學的大多數,設計教學任務是信息技術課堂開展的主要形式,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分層教學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倚仗任務分層實現的。任務分層與教學目標的分層有相當的一致性,任務的開展必須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可以劃分為基礎性任務、提高性任務以及拓展性任務多個層次。
評價分層。在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分層與任務的實現是緊密聯合的。任務的實現在評價中占據了絕大部分影響。但由于學習者是分層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均是分層的,因而評價也必須是分層。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習,其達標的要求必須有所不同,評價必須是多元的。
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分層教學
1. 內容支持
內容支持主要是指根據學習者分層及教學目標分層之后所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分層學習內容及相互配套的分層學習任務,這是分層教學開展的精髓。
2. 施教者支持
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分層教學活動,主要在于提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施教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施教者必須及調整教學進度,適時加以指導,搭建教學腳手架并提供快速即時的教學評價反饋,以使學習者更加明確自己當前的學習層次。
3. 技術支持
主要針對網絡教學平臺為適應分層教學開展所提供的必要的技術支持。如個人用戶登錄系統,必須為每一位學習者建立一個個人賬戶,并且必須具有一定保密性和長期使用性,記錄學生學習成長檔案。作業提交瀏覽平臺,支持多種格式文件的下載上傳,并且具有一定的權限設置,如未提交作業者無法瀏覽他人作業,已提交作業者可以瀏覽本人或他人作業,但不可下載或修改他人作品,限制作品提交修改次數,評價自己或他人作品。教學評價反饋系統,教師可以即時瀏覽學生學習動態,學生提交作品、審核學生提交作品等,對于不合格作品具有撤回等功能。
責任編輯邱麗